浙江省是國家確定的10個“綠色GDP核算試點”省市之一,但有關人士指出,浙江的試點并不代表全面計算完整意義上的綠色GDP,最多只能稱之為“淺綠色”GDP。
浙江省是國家確定的10個“綠色GDP核算試點”省市之一。過去兩年,浙江在核算綠色GDP之路上蹣跚前行,今后是否還會繼續走下去?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湖州率先做了一個課題
提到綠色GDP核算,大家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湖州。因為湖州市是率先進行課題研究,并經過認真核算的試點。湖州市于2005年底公布了市區2004年綠色GDP核算結果,原先核算的GDP“成績單”被扣除環境影響成本8億多元,下降到275億元左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004年,湖州市統計局和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組成《湖州市綠色GDP核算體系應用研究》課題組,以湖州為區域試點,建立了綠色GDP核算體系評估模型,進行了綠色GDP核算應用探索和創新。該項目提出了三種意義上的綠色GDP核算概念模型,即:狹義綠色GDP核算,將環境污染價值損失從傳統GDP中扣除;中等意義上的綠色GDP核算,將環境污染價值損失、生態破壞成本從傳統GDP中扣除;廣義綠色GDP核算,將環境污染價值損失、生態破壞成本和不可再生資源損耗價值從傳統GDP中扣除。湖州市選擇的是計算狹義綠色GDP核算,即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從傳統GDP中扣除。
但是浙江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省進行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試點與湖州市的“綠色GDP核算課題”完全不同,湖州是一次課題研究。
記者隨后從湖州市政府一位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該課題試點已經結束。
倒逼機制呼喚綠色GDP
朱天福,浙江省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處處長,浙江省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人之一。朱天福告訴記者,這項試點,浙江是主動要求的,因為浙江的資源承載能力實在有限。朱天福向記者細數起浙江的“家底”:浙江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省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1.2%,人口占全國的3.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占有國土面積和耕地面積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
據有關統計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在GDP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耕地減少、環境污染、能源緊張等代價,僅從1979年以來,減少的耕地面積就達726萬畝,相當于2003年末實有耕地面積的30.4%。
對此,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有精彩的歸納:“粗放型增長模式所引發的諸多資源、環境問題,正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把浙江壓迫到了一個節點位置。”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也多次表示,2004年度浙江的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億元,躍居全國第四位,這是可喜的成績。但與此同時,浙江也經歷著“成長的煩惱”,如存量土地減少、水荒等;而在這個相對高的基數上,期待經濟保持前10年、20年的增長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制約因素。
因此,當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于2004年10月聯合印發《關于征集開展綠色GDP核算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工作試點省市的通知》后,浙江馬上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省委、省政府指示要積極參加試點。2004年11月22日,浙江省環保局和浙江省統計局聯合向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提出《關于申請將浙江列為綠色GDP核算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工作試點省的請示》,旋即得到了批準。
2005年3月份,浙江正式啟動試點。
試點的只是“淺綠色”GDP
在采訪中,朱天福一再向記者闡明,浙江試點的并不代表全面計算完整意義上的綠色GDP,最多只能稱之為“淺綠色”GDP。
記者從浙江省統計局提供的一份書面材料中發現,浙江確定的試點目標主要有四大方面,即通過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國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與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課題研究提供調查基礎數據;探索研究浙江環境經濟核算框架和部分環境污染因素調整的綠色GDP核算方法;通過環境污染及治理成本調查數據分析,為浙江制訂和改善環境政策提供咨詢建議;通過環境污染實物量核算和價值量核算發現環境統計和環境監測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為完善環境統計指標體系和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議和意見。朱天福認為,試點項目的開展,表明浙江省已經進行了局部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但并不代表開始全面計算綠色GDP。
據了解,浙江此次試點對象僅選取了生態環境領域的“三廢”,即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并沒有涉及耕地、礦物、森林等資源和生態破壞等內容,這只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一部分內容。
關注點在生產領域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浙江調查項目與調查樣本的確定主要考慮三大原則,其中的兩個明確提到“浙江實際”。浙江除了盡量按國家要求的試點項目進行調查,滿足國家課題研究資源需要外,就是根據浙江特點,選擇優先領域,突出重點,開展調查的項目必須根據浙江的實際需要,擴大調查樣本,要求研究具有代表性。這都具體體現在浙江選擇的6項試點項目上。
據朱天福介紹,國家規定共有9項調查,其中建筑類型與材料存量調查、水污染與人體健康效應研究、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效應研究等3項,因為難度很大或者設計比較偏向理想化等因素,最終沒有開展。
朱天福說:“打個比方,如果建筑類型調查僅在杭州進行,按照1%的樣本量,大致就需要調查人員弄清楚20個小區的每一個窗戶、墻面等數字。再如人體健康效應研究,建立的模型至少需要搜集到一些醫療機構近10年的檔案資料,難度可以想象。”
有鑒于此,浙江最終選擇并進行的是企事業單位環保支出項目調查、污染引起的家庭清潔和勞務費用增加調查、生活用潔凈水替代成本調查和統計分析、工業用水額外處理手段和設施成本案例調查、固體廢物污染經濟損失調查以及環境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調查評估等6項。
朱天福感慨,對于浙江來說,“三廢”的污染重點在生產領域。這是目前社會最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領域。當然生活領域污染也不容忽視。
浙江有效樣本占全國兩成多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在企事業單位環保支出項目調查中,浙江省實際的調查范圍為:2004年全省治理設施比較完備、運行正常、重點污染工業企業和各行業按名錄庫一定比例選擇的企業,以及浙江省全部集中供熱廠、燃氣生產和供應企業,還有2004年環境統計范圍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理廠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基地、80%以上的型煤和洗煤生產企業、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最后確定調查樣本單位約有4000家左右。
而對環境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調查評估,浙江選取的是2001年至2004年,全省污染事故損失在10萬元以上或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單位。
當10個試點省市數據一匯總,浙江省有效樣本單位是全國最多的,占試點調查總樣本單位的21.5%。朱天福一臉的興奮:“工夫不負有心人。”一系列的付出為分析浙江環境污染狀況,特別是環境污染的行業分布和空間分布提供了基礎資料,為分析浙江環境治理狀況和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基礎資料,也為探索浙江環境污染經濟損失核算提供了部分領域的基礎資料,有利于逐步完善環境污染經濟損失核算。
試點并不是為了核減GDP數字
目前,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綠色GDP,但迄今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套公認的綠色GDP核算模式,也沒有一個國家以政府的名義發布綠色GDP核算結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確定的10個試點省市都沒有公布核算結果。
“公布數字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打個比方吧,經過核算,因為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某某年GDP的5%要扣除掉,這個數字能說明什么呢?”在朱天福看來,綠色GDP只是評價的基礎,各種中間性成果對于管理和決策才更加重要。要分析的數據“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其目的是促進黨委、政府相關政策跟上,環保部門的監管跟上。
朱天福認為,需要消除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的認識誤區。因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不是綠色GDP核算,綠色GDP核算實際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的終極目標。核算綠色GDP,只是一個主觀認識問題,只要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可以完成其核算并加以廣泛應用。目前,綠色GDP的核算仍然處于研究探索過程之中,許多方法性問題尚未解決。環境經濟核算只是可持續發展統計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可持續發展統計的全部。
“變革”不應遭遇尷尬
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所長譚湘萍分析說,目前中國實施綠色GDP核算體系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存在著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比如自然資源以什么方法、模式、理論、原則進行核算,是個難點。
在采訪中,朱天福不斷重復“試點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雖然試點即將結束,下一步浙江的工作可以轉向選擇優先領域開展實物量核算研究,如水資源、土地資源實物量核算研究;深化環境污染損失調查研究;以課題帶動研究形式,組織資源環境估價方法研究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淡化單純經濟增長指標已得到了浙江省委的支持。浙江的經濟增長須“鳳凰涅槃”。省委組織部此前也新確定26項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指標,新增加萬元GDP建設用地增量、萬元GDP能耗及降低率、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等指標,用政績考核的杠桿,轉變官員們片面追求GDP增量的理念。
當然,朱天福也坦陳,目前的工作還存在一些遺憾。比如現有核算只是對當年流量的核算,對歷史造成的污染治理成本如何估價還懸而未決;統計污染損失的口徑范圍也沒有明確,浙江省“十五”期間投入治理污染的資金將近1000億元,這些防護舉措需要運轉的費用算不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