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被稱為“生命之源”。地處浙江中部山區的磐安,缺水成為老百姓心頭之憂。近年來,磐安縣人大常委會對城鄉飲用水安全工作實施了不懈的監督,被稱為“生命之源”守護者。
磐安縣地處山區,巍巍大盤山縱貫全境。這里是錢塘江、甌江、靈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發源地之一,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
盡管磐安縣的水資源較豐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蓄水工程,枯水年缺水較嚴重,甚至城鄉居民飲用水都難以保證。
近年來,磐安縣人大常委會把城鄉飲用水安全工作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實施了不懈的監督,被老百姓稱為守護“生命之源”的使者。
要讓縣城居民喝上放心水
2004年夏天,磐安縣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旱情。
是年8月10日,磐安縣環境保護局局長急匆匆地向縣人大常委會送來了一份兩月一次的例行監測報告,反映縣城第二水廠取水口飲用水水質的總磷指標已為Ⅳ類水。
此事引起了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高度重視。當天下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隆基率部分委員趕赴實地調查了解情況。
磐安縣城自來水供應主要由縣自來水公司下屬的第二水廠承擔,而第二水廠的水源來自于上游的馬蹄坑二級水電站尾水。從馬蹄坑二級水電站至第二水廠取水口,沿途經過5個村莊,要受到這5個村莊農業面源、生活用水的污染。再加上近年來連續干旱少雨,第二水廠的源水質量在逐年下降。縣城飲用水污染問題成為縣城老百姓和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之一。
如何最大程度地避開污染源,提高縣城飲用水質量,成為磐安縣亟待解決的大事。
縣人大常委會調查組的調查報告擺到了主任會議上。主任會議對報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討論,決定對縣城飲用水安全工作進行監督,并決定對縣水利局、縣衛生局等有關部門開展工作評議。
“縣水利局要重視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區,特別是要重視解決城區飲用水源的污染治理問題,加強水政執法,切實有效地防止水源污染,確保飲用水安全。”在當年10月25日的評議大會上,縣人大常委會委員陳堅慷慨陳辭。
“要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施仁土也提出了意見。
最后,縣人大常委會代主任、黨組書記周義妹嚴肅地指出:“我們身處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卻喝不上‘放心水’,這需要我們好好反思!”她提出:“縣城飲用水問題涉及水利、建設、市政、衛生、環保等多個部門,大家要樹立整體觀念,形成合力,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提出的整改事項真正落到實處。”
評議會對政府有關部門觸動很大,他們表示,一定改進工作,落實好縣人大常委會的評議意見。
11月1日,縣人大常委會又將縣城飲用水污染等涉及多個部門整改的重點問題,鄭重地交由縣政府牽頭協調解決。
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經過認真研究,把縣城飲用水改造工程列入了2005年至2006年全縣十大實事之一,具體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
2005年1月7日,磐安縣人大常委會代主任、黨組書記周義妹率縣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和部分縣人大代表,頂著寒風,踏著積雪,從第二水廠取水口至馬蹄坑二級水電站,實地察看縣城飲用水源情況。當看到沿途一處處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廠取水河道,視察組成員表情凝重。周義妹代主任對隨同視察的縣政府分管副縣長和有關部門領導嚴肅地提出:要按照安全徹底、科學合理的原則,采取切實的措施,真正解決好縣城飲用水質量問題,保證城區居民的用水安全。
這次視察,促使縣政府加快了縣城飲用水改造工程的實施步伐。
2005年5月,縣政府確定了縣城飲用水改造工程方案:一方面,直接引馬蹄坑二級電站尾水經隧洞到縣城第二水廠調節池,上游建三級水電站,三級水電站尾水匯入經加高后的調節池進行供水。同時,在第二水廠調節池上游修筑一座小堰壩,把受過污染的溪水引入導流隧洞排到原取水口堰壩下游。另一方面,打通2050米隧洞,跨流域引水每年300萬立方米,通過增加供水量來進一步改善水質。
2005年10月,縣城飲用水改造工程正式施工。
2006年6月,主水源地建造了垃圾中轉站,并分別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機制和水面保潔機制。
今年春節前,作為縣城飲用水改造工程的“咽喉項目”——跨流域引水工程隧洞和馬蹄坑二級電站尾水直接引水隧洞分別全線貫通。預計到今年4月底,磐安縣城的居民將徹底告別飲用水污染的歷史,用上衛生、安全的自來水。
農村飲用水工程要盡快上馬
今年1月24日下午,磐安縣城所在地安文鎮政府六樓會議室,磐安縣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一代表團正在這里審議縣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來自雙溪鄉禮府村的傅長菊代表發言說:“縣十屆人大常委會對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監督得很到位,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據了解,雙溪鄉禮府村有農戶205戶,總人口646人。2006年,該村投資17.5萬元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修建攔水壩、80噸蓄水池各一座,重新安裝了通戶管網和水表。12月底,全村通上了安全潔凈的自來水,盼望已久的村民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禮府村是磐安縣2006年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這項工程的建設,傾注了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一片心血。
在2005年3月舉行的磐安縣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共有46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要求切實關注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建議》。
磐安縣人大常委會在監督縣城飲用水安全工作的同時,把視線進一步投向了廣大的鄉村。
為加強代表建議的督辦工作,2005年6月至8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隆基率部分委員對全縣鄉村飲用水建設和管理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鄉村走訪座談,形成了翔實的調研報告。
磐安縣是個純山區縣,村莊布局分散、高低錯落,絕大部分農村無法實行集中供水,只能實施以村為單位的分散式供水。上世紀80年代,該縣由村集體投資修建了一批飲用水工程,但因缺乏管理、管網老化,供水得不到保證,陷入了“年年修、年年破、年年沒水喝”的惡性循環境地。并且,許多已建的飲用水工程都是簡易的“自流水”,沒有經過凈化過濾,水質安全難以保障。調查表明,全縣農村飲用水不安全人數達14.27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9.56%。其中,水質不達標的有8.97萬人,水量不達標的有2.85萬人,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有0.17萬人,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的有2.28萬人。農村飲用水改造工作已是擺在全縣干部群眾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
面對全縣八成農村人口存在飲用水不安全的問題,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心里如同壓上了一塊沉重的石頭。
2005年11月29日,磐安縣十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四次會議,專題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情況的報告。
會上,縣人大常委會委員陳志平列舉了在調研中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激動地說:“農村飲用水改造工作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存和健康。縣、鄉鎮政府要把農村飲用水改造工程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重點考核內容。”“要立足長遠、科學規劃,每年解決一批行政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特別是要把用水困難、污染嚴重、水質不達標的村優先列入實施計劃。”
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渭川也提出:“縣政府要進一步確立民本意識,將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作為大事要事來抓。”
縣政府認真落實縣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編制了《磐安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建設“十一五”規劃》,決定從2006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80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用3年時間,完成8個集鎮供水工程和200個左右行政村的飲用水工程,讓全縣百姓基本實現安全用水的目標。其中,2006年已實施了63個村的飲用水改造項目。
要創新機制保長遠
修建了農村飲用水工程設施,如何避免再一次陷入“建設——破損——癱瘓”的怪圈,成為了磐安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一度擔心的問題。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角。
在磐安縣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調研中,尚湖鎮大王村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飲用水建設和管理的做法,讓參加調研的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眼睛為之一亮。
尚湖鎮大王村是一個擁有1600多人口的村莊。早在20年前,該村就安裝了自來水,但由于無人管理,用水不收費,不僅使水資源浪費嚴重,而且造成了管網的提早老化。經過短短的幾年,村內自來水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出現了“有自來水工程,無自來水可供”的現象。2005年,該村決定重新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工程總投資80萬元,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采取競標投資建設和管理的方式,出讓30年的飲用水經營權,確定工程投資業主。今后30年的水費收入及工程的管護維修均由投資者負責,核定水價每噸0.7元,競投出資額,高者中標。通過在全鎮范圍內進行公開招投標,最后鄰村的袁光平以出資17.5萬元中標,成為今后30年的飲用水經營權所有者。農戶只需付每噸0.7元的水費,就能喝上放心的自來水。
2006年5月30日,磐安縣十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七次會議,專題聽取和審議縣政府關于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報告。審議中,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尚湖鎮大王村的做法,要求進一步健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扎實推進以改水、改路、改廁(圈)、改環境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為督促落實縣人大常委會意見精神,7月3日,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建華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尚湖鎮大王村等地就農村飲用水建設和管理改革作專題調研。他強調指出:“在新農村建設中,要集中物力、財力,打一場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的攻堅戰。”“建設農村飲用水工程的關鍵是解決好機制問題,一是要完善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的投入機制,二是要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使農村飲用水工程低成本、高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為了早日讓農民喝上放心水,縣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大了工作力度。到目前止,采取競標投資建設、產權拍賣和長期承包等方式,對105個村的飲用水管理制度實施了改革,基本達到了有效解決農村飲用水建設難、管理難,保證農民能長期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經營者有一定效益的“三贏”目標。
2007年的春天已經到了,大盤山的杜鵑花開了。雖然磐安縣已實施飲用水改造工程建設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村莊還不到三分之一,但我們相信,新一屆的縣人大常委會必將接過縣十屆人大常委會的接力棒,始終如一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全縣20萬城鄉居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