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技術60余項、獲創新成果10項、為企業增效800多萬元……近兩年來,在大渡口區的一些私營企業中,一批黨員攻關組正在大顯身手——
秋田齒輪:技改難關被黨員攻關組攻破
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市民營50強企業之一。兩年前,公司生產的齒輪斷面腰型槽存在槽間距或寬或窄的缺陷,產品訂單逐月萎縮。
黨員邱川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在黨組織的協調下,他召集同是黨員的趙連生等3名技術骨干,成立“齒輪斷面腰型槽技改攻關組”。經過反復討論研究,攻關組決定將傳統的車床改造成數控銑床,用電腦程序控制分度盤,實行定位加工。
試驗并非一帆風順。在操作中,他們每天都趴在設備前,反復觀察、調試,終于攻克一道道難關,成功地將車床改造成數控銑床。這一技術的運用,提高了產品加工精度,降低了設備維修率,很快得到推廣。
如今,在邱川海的帶動下,公司的88名黨員分別組成21個黨員攻關組,先后為企業改造設備20臺,完成技改課題9項,為公司直接創造100多萬元效益。
小南海水泥廠:黨員攻關組為企業開拓生路
重慶小南海水泥廠是一家大型私營企業。隨著國家關于水泥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企業要想活下去,只有一條生路:開發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生產高性能的水泥產品。
開發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對小南海水泥廠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如何引進、消化、吸收?小南海水泥廠黨支部召集7名黨員技術骨干,成立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工程建設項目攻關組”。攻關組立下“軍令狀”:用一年半的時間,將生產線建成投產。
說干就干。攻關組成立后,黨支部書記高朝明便與成員們吃在工地,住在工地。
攻關項目剛一啟動,就遭到當頭一棒:因土建施工區域地質結構復雜,地下溶洞較多,不符合建設項目所需的地理條件。不管是重新選址,還是重新選用機器設備,都會延長工期,增加投資。關鍵時刻,搞土建出身的高書記收集了大量的地質結構數據,經過反復論證,終于解決地質結構帶來的難題,結果選址不變、機器設備也沒變。
在設備安裝階段,攻關組又遇到難題:由于引進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設備,其說明書全是英語。面對困難,黨員們分工合作,翻閱大量資料,查閱各種英語詞典,硬是一頁頁地“啃”,一次次地試,經過苦干,設備終于服服貼貼地各就各位了。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后,小南海水泥廠的產品已進入區、市重點工程項目,黨員攻關組為企業攻出一條生存發展的新路。
龍文實業:向高科技進軍的黨員攻關組
重慶龍文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物流企業,在業務發展中,公司發現由于不能應用信息系統對貨物進行實時查詢、監控,無法實現與全市金屬材料網絡信息共享、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黨員劉紅主動提出:通過建立“數字倉庫”,組合成新的電子交易平臺,可以整合我市金屬材料信息資源。隨后,在黨組織的支持下,他組織7名黨員組成黨員攻關組,著手建設數字倉儲管理信息系統。
經過無數次探索,2005年,劉紅帶領攻關組,制定出重慶金屬材料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設計方案,并于同年4月投入建設。
而今,在攻關組的努力下,重慶金屬材料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基本建成,它將徹底擺脫傳統交易方式的地點限制,能夠大大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