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謝南岸區委、區政府和所有關心我的黨政領導,在我創業的關鍵時刻,是他們為我出謀劃策……”這是彭建虎獲得2006年十大渝商年度新銳獎后的感言。
在彭建虎頭上,有一頂“重慶船王”的桂冠。在他麾下,擁有3艘五星級“世紀”系列游輪和1艘四星級游輪,其中,“世紀天子”和“世紀輝煌”豪華游輪,被歐美媒體譽為“世界內河最新、最豪華游輪”。
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一個資產上億元的大型旅游企業負責人,是一串金點子圓了彭建虎的“船王”夢。
賣船票掘得第一桶金
1992年,彭建虎在重慶一家旅行社當翻譯,專門接待來長江三峽游玩的外國人。雖然當時的工作令人羨慕,但彭建虎一心想自己干一番大事業。在連續多次熱心幫助別人買返程船票后,一位游客臨走時對他說了句話:“怎么就沒有一家公司來代理賣票?”
這句話觸動了彭建虎的創業靈感。他立即著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專營長江三峽的涉外船票。
按照當時的規定,涉外公司必須要有主管部門,彭建虎找到了南岸區政府。當時南岸區正在積極發展旅游產業,便一口承攬下來。從此,彭建虎跟南岸區政府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個由3名員工組成的公司開始運轉了,忙于跑業務拉船票的彭建虎疏于管理,差點釀成大禍。
一天,彭建虎正在跟船主談合作事宜,這時職員打來電話說,稅務人員來檢查時發現手續不完善,要求停業整頓。彭建虎急匆匆往回趕。當滿頭大汗的彭建虎趕回公司時,稅務人員早已恭候多時,說要查賬目。被一系列程序和手續搞得頭昏腦脹的彭建虎沒招了,他找到自己的主管部門——南岸區旅游辦,訴說了自己的遭遇。旅游辦的負責人只說了一句話:“你必須馬上補辦所有手續。”
隨后,彭建虎帶著兩位員工扎進卷宗中,正當他們一籌莫展之時,南岸區旅游辦來人了。看到他們已經把應完善的登記表格、補辦程序遞到面前,彭建虎感動得不知該說什么好。臨走時,工作人員轉告彭建虎一句話:“要做好這一行,就必須規范管理。”那一刻,彭建虎猛然醒悟,創業不能光靠一腔熱情,還必須實行規范管理。
查賬風波后,彭建虎迅速建立起了規范的管理制度。說起這事,彭建虎仍記憶猶新:“當時剛做生意,什么都不懂,多虧了旅游辦的提醒,不然哪有今天啊。”
從1992年到1996年,靠著經營船票生意,4年間彭建虎賺了數百萬元。
從賣票到租船
1997年,由于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三峽游陷入低潮。游客減少,公司利潤大幅下降,公司何去何從,令彭建虎傷透了腦筋。
說來也巧,正當彭建虎為公司前途擔憂時,他被邀請參加南岸區舉辦的一次民營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會。在會上,一位區委領導的一句話觸發了他的靈感:“市場不相信眼淚,適者生存,弱者淘汰,‘船小好調頭’的經營理念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經濟發展需要,小舢板是經不起大風大浪的!”
會后,彭建虎找到相關領導為自己指點迷津。他首先分析了一下行業形勢: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國外游客銳減,再加上長江三峽的截流,許多游客搭上了“最后一班船”。這之后,旅游市場處于低潮期,然而公司已有10多個人,下一步該如何發展呢?他這一說,引起了在場領導的興趣,紛紛給他出主意。時任副區長的吳伯生對旅游行業了如指掌,他分析說:“縱觀歷史上很多知名的企業,都是在市場疲軟的時候介入,這個時候介入成本低,競爭對手也少,是弱者下手的好機會。而且長江三峽的淡旺循環周期是5年,1997年開始步入淡季,到了1999年已是最淡的時候,2002年左右必然會有一波上揚行情。”受此啟發,區旅游局局長李德飛出了一個妙招,三峽旅游肯定有市場,關鍵是你要有自己的實體,不能老是靠賣票吃飯。他半開玩笑地說:“你熟悉航運,不如逆市而動,承包一艘船。”
沒想到,這句玩笑話竟讓彭建虎興奮不已。很快,一年之內他連租兩條船,1997年,他成立了新世紀游輪公司。1998年,他又成立了新世紀國際旅行社。兩者的分工是,旅行社負責吸引境外游客,發展境外銷售渠道,而游輪公司則負責接待國外游客。
就這樣,在政府的引導下,彭建虎完成了從賣票到租船的質的飛躍。
從租船到造船
隨著事業的蒸蒸日上,彭建虎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有一次,在南岸區政府舉辦的“冷餐會”上,時任副區長童海洋問起一旁的彭建虎,公司做大了,考慮過公司今后的發展沒有?彭建虎說,想把租的幾條船買下來,但手頭只有3000多萬元,還差得很多。童海洋笑了笑,對他說:“買不下來,不妨自己造船。”
這句話激起了彭建虎“造船”的夢想。可回來一盤算,造一條頂尖級的船,耗資可能上億元,哪有那么多的資金呢?
彭建虎再次找到區委領導。區委領導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找銀行貸款,二是找市場融資。
面對一個風險特大的投資項目,銀行不敢貸款,這條路走不通。
說來也巧,這期間,時任南岸區區長的張季(現任區委書記)帶隊參加歐洲旅游促銷會。在會上,他們獲知一條信息:全球最大的內河航運企業瑞士維京游輪公司想在三峽投資搞旅游,為了尋找理想的合作伙伴,已在長江三峽市場上足足轉了兩年。
張季當時想,如果維京公司能夠在資金上給予支持,這樣既可以解決新世紀國旅造船的資金問題,又可以充實新世紀游輪的客源,豈不是一舉兩得?
在區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新世紀國旅和維京公司一拍即合。經過多輪磋商,雙方達成共識。合同簽訂后,維京公司按照協議付款,資金問題迎刃而解。有了這筆錢,彭建虎甩開膀子,開始實現自己的“造船夢”。
2003年,一艘耗資6000萬元、名為“世紀之星”的豪華涉外游輪正式實現首航。其后,彭建民又耗資近9000萬元造出“世紀天子”和“世紀輝煌”兩艘涉外游輪。
與維京公司合作后,新世紀游輪的客源從以前的東南亞,一舉擴展到整個歐美地區,企業資產一舉突破億元。
2005年初,新世紀游輪公司被美國《紐約時報》稱之為“長江上最具活力的新型現代化游輪公司”。
就這樣,靠著這些“金點子”,彭建虎實現了一個“船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