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聲人去后。一個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如何,是留下罵名還是立起一座永不磨滅的心碑,不用去問,不用去刻意追求,看一看那萬人送行的場景,聽一聽百姓那發自內心的哭泣聲,便深知鄧平壽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官不在大,為民則靈。”這是鄧平壽的座右銘,也是他的人生追求。當一個人將民生、民利視為自己奮斗的最高境界時,他就會淡泊名利,永遠扎根于民,服務于民。鄧平壽就是這樣。交通局局長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職位,許多人夢寐以求,然而鄧平壽謝絕了領導的器重,他惦記著村組公路還沒有硬化;今年換屆,縣委再次研究,打算推薦他到縣人大或政協擔任副職,可他仍然舍不得離開自己傾注了全部心血的虎城鎮。鄧平壽傻嗎?不,正是對百姓的專注和投入,他才在百姓心中樹起了一道堅實的豐碑。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這是黨性的要求,也是一名黨員干部應盡的職責。鄧平壽用自己樸實的言行,生動地踐行著一名黨員的本色,平凡中透顯著偉大、普通中書寫著崇高。鄧平壽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深刻含義。他無愧于“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鄧平壽死了,但是他還活著,他將永遠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摘編自“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