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剛“從村子到鋪子”的創業故事說明,只要各級黨委、政府撲下身子,真心服務,急創業者所急,想創業者所想,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是完全可以吸引投資者挑剔的目光的。這個生動案例說明,營造創業環境,尤其是營造創業軟環境,確實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重慶目前的創業環境究竟如何?據零點調查公司的最新調查表明:2006年重慶投資環境總體滿意度首次突破70分,達到了70.12分。而在這之前的得分分別是:2003年得分65.2分,2004年得分69.6分,2005年得分僅68.4分。從這組數據來看,重慶的創業環境正基本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影響我市創業環境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仍不容忽視。與沿海一些城市相比,重慶在政府服務及市場服務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營造創業環境,政府要心甘情愿地當好“服務員”。
一是要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機構改革,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提高服務水平,讓“一站式”服務廳真正“一站式”起來。
二是要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應該允許非正規個體經營戶和微型及中小企業發展,對于擦鞋修鞋、小商小販等個體勞動,不再進行注冊登記,也不備案,只需依法勞動,照章納稅即可;對于5人以下、銷售額和服務額在一定規模以下的微型企業,一般的也不再進行注冊登記,只實行備案制度。
三是要注意保護創業者的合法權益。目前,企業普遍反映要交的稅較重,還要應付政府部門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可以說,政府各部門除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名目繁多的收費、罰款,已經成為擾亂經濟秩序、破壞社會和諧的一大公害。要保護創業者的合法權益,筆者以為,除了稅務機關依法收稅,以及保留少量的如交通違章罰款外,徹底清理和廢除工商、質檢、藥監、城管、建設等行政部門的行政性收費項目。同時,規范、監督和協調政府各部門的執法行為,集中聯合執法,減少對個體經營戶、各類企業、非行政性事業單位等的重復、交叉、多層等執法騷擾。
四是要培育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在整頓、規范社會中介組織的同時,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保證中介組織的獨立性,構建良好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
五是要幫助企業解決創業的一些瓶頸問題。如加大信用體系建設力度,政府首先要講信用,答應的事情必須做到。政府還要整合銀行、工商、稅務、公安、海關、質檢等部門,整合企業及個人信用資料,打造城市聯合征信系統,實現信息共享,為金融機構支持全民創業提供方便。
(作者系重慶社科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