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市委書記汪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按照胡總書記的要求,目前重慶要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讓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大事,然而我們有些干部卻不清醒,不說遠慮,連近慮也沒有,也就無所謂憂與不憂了。
汪洋書記的憂慮不無道理。直轄十年來,重慶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可喜可賀,因此有一些干部被成績迷住了雙眼,滿足于現狀,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還有一些干部,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辦公樓要豪華的,車子要高級的……這些現象說明,目前確有一些干部缺少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本質上是一種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增強憂患意識,可以使人正確地認識形勢,在強烈的危機感中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事業的新境界。反之,驕傲自滿、安于現狀則會使人盲目樂觀,不思進取,甚至坐吃山空,在頹廢中喪失斗志,最終葬送大好前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喜迎直轄十周年之際,汪洋書記的憂慮值得我們警醒: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牢記歷史責任,在憂患中增強使命感,在發展中關注民生,在服務中盡忠職守,為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