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你們好!
我是某街道辦事處監察室主任,負責單位紀檢監察的具體工作。我的頂頭上司是辦事處的紀委書記。紀委書記是一個喜歡做表面文章的人。今年是作風建設年,書記自然是高度重視,但在工作中,我很不贊成他抓作風建設的那些套路,可又不得不按照他的“旨意”行事。思想上反對,行動上卻必須服從,因此,心里常覺苦悶和壓抑。
比如,紀委書記喜歡制度多標語多。不管制度是否有必要,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能執行落實,只要上級要求建立的制度,他一項都不會落下。我統計了一下,經他指示,全單位掛上墻的制度共有68個。走進我們辦事處,無論在哪一間辦公室都能看見滿墻壁的制度。這些美觀大方的制度框全是由廣告公司統一制作的,光制作費就花了財政資金1萬多元。我覺得沒有必要搞這么多的制度,更沒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制度都上墻,花的錢算是白花了。可是紀委書記不這么看,他說:“沒有這些制度,怎么抓工作作風?有制度總比沒有好。這就像鎖,它鎖得住君子鎖不住小人,但人們還是要鎖噻。”我雖然反感這些花架子,但又不得不按照領導的意圖去搞這些空名堂。
除了喜好制度多外,紀委書記還喜歡開會。在他看來,開會成了抓作風建設的主要形式。每每上級來了文件要求抓作風建設,書記就一定要按照上級要求組織召開各種層次的會議。比如領導班子成員會、中層干部會、黨員會、全體干部職工會,一個都不少。而且每開一次會都特別指示我一定要作好會議記錄,還要拍照、攝像。他說:“這些資料很重要,在年底迎接檢查的時候,就是依據啊。”因此,盡管我覺得他召開的很多會議都沒有實際作用,但還不得不按照他的要求作好會議記錄、拍照、攝像。
不知怎么的,我覺得紀委書記抓工作就像在演戲,他只是在把他的角色演完。而我呢,就像機器人一樣機械地盲從著紀委書記的這套形式。
我有時在想,為什么一定要搞這些空名堂呢?實實在在抓工作多好啊,難道我們抓工作就是為了給上級看?可紀委書記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如果一個單位不建立制度規范干部行為、不召開會議經常強調作風建設、不安排一些花樣讓干部反思反思自己,那么豈不是連可以鎖得住君子的“鎖”都取消了?要求講了總比不講好,會議開了總比不開好,制度有了總比沒有好。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我始終覺得像紀委書記這樣抓工作特別是抓作風建設,是形式大于內容、應付大于實效。
紀委書記那樣搞,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現在像他那樣搞的領導不在少數,但我覺得我也有道理。作風建設本來是最忌諱形式主義的,但在基層往往又最容易流于形式,究竟該怎么搞,很想聽聽你們的高見。
此致
敬禮!
一個苦惱的基層干部:陶曉
200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