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孵化器按創建的目的分為營利型和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具有天然公益性質,因而具備非營利組織特征。但是目前對非營利型孵化器的非營利性、分類界限、運作機制和績效評估等存在一些誤區,因此應正確認識這些誤區,大力推進企業孵化器體制改革并科學評價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績效來推進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發展。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非營利企業孵化器;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090-02
企業孵化器是一種為科技創業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它主要通過提供場地、技術、中介等共公條件,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初創企業的成功率,是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搖籃。企業孵化器按創建的目的分為營利型和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目前,我國500余家孵化器中有70%屬于政府、大學等非營利機構創建的企業孵化器。這類的企業孵化器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政策,培育新技術的生長源,營造區域創業環境,降低創業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由于這類企業孵化器不以營利為目的,其生產的產品是企業、企業家、勞動就業、新增稅收等公共產品,具有天然的公益性質,具備非營利組織的特征。因此,國內研究人員把這類企業孵化器稱為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雖然這類企業孵化器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貼上:“非營利”標簽,但是對這類企業孵化器的非營利性、分類界限、運作機制、績效評估等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認識上的問題會影響并制約了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發展,必須予以重視并加以解決。
一、 非營利組織的界定
(一)非營利組織概念
在當代西方社會里,政府與市場之間存在大量的以志愿參與、民主管理機制和非營利為運行基礎的機構,它們被學者們統稱為“第三部門”。“第三部門”是西方制度背景下的一個產物,從概念上講,一切既不屬于政府公共部門,又不屬于以營利為目的的所有社會組織,都可以歸類為這一領域。
那么什么是非營利組織?由于世界各國對處于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的制度空間的關注重點不同,所以對非營利組織概念,各國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川口清史認為:非營利組織一般是指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從事商品生產、流通、提供服務的民間組織;美國學者彼得·T國克認為:非營利組織是既非企業又非政府的機關,其目的是人與社會的變革,是向社會提供服務的部門,農業合作社、消費合作社等組織不是非營利組織;塞拉蒙認為:非營利組織不僅包括為社會公益作貢獻的醫療教育、福利等組織,也包括各類合作社;陳曉春教授認為: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為社會公益或公益服務的獨立機構。
根據我國的國情,可以將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ion)(簡稱為NPO)定義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向社會提供服務的介于政府組織、營利機構之間的組織。也可以稱其為“第三部門”組織。“第三部門”的獨立存在和迅速發展是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的標志。究其本質,非營利機構從事的與其說是一種經濟活動,不如說是一種社會性的公益活動。
(二)非營利組織的特征
根據非營利機構的國際權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塞拉蒙教授的說法,他認為非營利組織應該具有六個基本特征:
一是“正規性”。即非營利組織必須具有正式注冊的合法身份,必須得到政府的認可,其活動范圍在成立之初是政府進行規定,也是政府的合作伙伴;二是“民間性”。即在組織機構上與政府分離,不承擔政府的職能,而且理事或者董事會的成員不應當由政府官員擔任,具有比政府更大的靈活性;三是“非營利性”。設立組織的目的不是為經營者創造利潤。非營利組織可以收費,但組織成員不得內部分紅,而且收入的贏余應當全部投入符合宗旨的事業之中;四是“自治性”。即非營利組織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動;五是“志愿性”。即在非營利組織的活動和管理中均有顯著的志愿參與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營利組織要服務于某些公共目的和為公眾奉獻。
二、 我國非營利企業孵化器發展中認識上的誤區
我國政府、大學等非營利機構創辦的企業孵化器多數按照“不以營利為目的”“公益性”模式運作。在上述六大特征中,這類企業孵化器只具備了兩條:即“非營利性”和“公益性”,而最缺乏的是:“正規性”、“民間性”、“自治性”。目前,在我國大多數政府創辦的企業孵化器沒有完全從組織機構上與政府分離。多數為政府機構或政府派出機構的附屬品,帶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和政府色彩,其主要經營管理者也多由政府委派,它的資金資源主要來自于政府財政。雖然與西方非營利組織相比,我國政府辦的企業孵化器還不是真正意義的非營利組織,但是這類企業孵化器與西方非營利機構在具體形態或者說是生態上還有一些相似成分。
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日趨重要,但是人們在對其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必須引起注意。
1.概念不清。非營利組織一詞,其含義是按西方組織分類而得來的,我國一些文章,著作將非營利組織譯成非贏利組織、非盈利組織,其原因是沒有正確理解非營利組織一詞的內涵。非營利不等于不贏(盈)利,其真正含義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可能有利潤,也可能無利潤。
2.分類界限模糊。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劃分非營利組織的明確標準,基本上沿襲計劃體制下的劃分界限,即是否存在經費領撥關系,即使經費為零也看其原行政隸屬關系來劃分。
3.過于強調市場機制對非營利企業孵化器發展的作用。目前,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實業界存在這樣一種趨勢,那就是把孵化器在運作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歸結到沒有進行市場化運作或市場化運作還不徹底,主張只有將現在的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改制成營利性,這樣的改革才算到位。從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歷史看,我國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以扶持產業發展為已任,追求社會效益。它對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扶持中小企業成長,提高企業成活率,幫助留學人員創業,以及增加就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這一切是營利型孵化器無法做到的。我們不能因其在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而讓其一改了之。而事實上,這種思想已經產生影響,部分地方政府把一些條件還不很成熟的國有企業孵化器推向市場,讓其“自收自支、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致使這些孵化器忙于自身的生存而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孵化企業,使一些非營利型孵化器失去了非營利的特殊定位。
4.對非營利型孵化器的績效評價難以達成共識。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的主要職能之一是提供公共物品,其與營利型孵化器的根本差別在于不設利潤目標,對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成功與否是根據它對公眾福利的貢獻大小來決定的。而目前,我國的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承擔著市場機制下的經濟責任,其績效評價依然是以利潤為主的指標,這與其內在功能相矛盾。
三、 促進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正確理解非營利組織內涵
根據國外的有關資料表明,國外非營利部門的資金來源:私人付費占47%,民間捐贈占10%,政府支持占43%。而我國由政府創辦的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大都是政府撥款。和國外非營利組織相比,我國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若失去的政府支持,這些組織就難以為繼。因此,非營利組織不是不贏利,如果不贏利,非營利組織就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更談不上履行職責或發揮作用。非營利組織的不營利,是指不以謀利為目的,即使獲得利潤也不得在組織內部分配,而只能用于組織的進一步擴展。
(二)正確劃分非營利企業孵化器的界限
國外非營利組織范圍的界定,是從法律、經濟、職能等多方面考慮的。各國國情不同,所適用的標準也不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應以資金的劃拔或行政隸屬關系來界定。美國將非營利組織從性質上界定六條標準:正規性、民間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我國可以根據非營利組織的性質和職能對其分類。而不是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劃分。也就是說,無論政府創辦的還是民間資本投資的企業孵化器,只要具備以上六點特征,就可以是非營利孵化器。
(三)正確認識企業孵化器的非營利性
按照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不應以營利為目的,而且所得利潤也不得在管理層或雇員進行分配,其業務范圍內的經營收入基本上都是不納稅的。由此看來,我國在企業孵化器的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提法是有待商榷的,例如,有些地方把應該返還企業孵化器的稅收不予返還或移作他用;對孵化器的培訓收入征收營業稅等。
(四)大力推進企業孵化器體制改革
國外強調非營利組織的私立性、民間性和獨立性。而我國企業孵化器作為非營利組織與國外非營利組織不同之處在于具有較強的半民半官性。不是按其功能定位,而是看其與政府的行政隸屬關系怎樣。這也是我國營利和非營利孵化器劃分界限模糊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國企業孵化器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實行政社分開,推進其的社會化進程,在推進社會進程中,籌資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非營利型孵化器必須面向市場,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并通過嚴格的運行管理和優質服務,來贏得政府的支持和民眾的捐贈,求得長期生存和發展。當前我國應在明確營利性孵化器完全向市場要效益的同時,也要對非營利型孵化器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持。部分人提出每年減少財政補貼,幾年后一律自負盈虧,應該從事實際出發,慎重考慮。由于不同類型孵化器功能作用的差別,決定了營利型——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都有存在的必要。沒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孵化器功能作用都必須相同,也沒有必要要求所有孵化器都必須按照市場原則來運作,強迫所有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一定要向實現自收自支、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方向發展。對條件成熟的企業孵化器,也要根據其自己意愿,選擇營利型或非營利運作。
(五)科學評價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績效
由于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不同于營利性型,因此其績效評價具有不同于營利性孵化器的明顯特點,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要考慮其特殊性、過程性及實際情況。第一,按照國外經驗,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價指標有許多是非貨幣指標。即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價不能單純以利潤的高低論好壞,更多的應考慮社會效果。第二,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價指標既有利潤指標又有非利潤指標,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研究,既有涉及運營結果的評價又涉及運營過程考察。相對而言,我國對非營利型孵化器績效評價指標過于注重結果,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第三,既然利潤不是組織追求的目標,就不能簡單地照搬營利孵化器的考核標準。但是非營利型企業孵化器畢竟也不是政府,它有自己的運營目標和業務范圍,有著特殊的運營方式,還需要嚴格評價其運營業績,這就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非營利科技企業孵化器采取不同的評價體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