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以來,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發展速度迅猛,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總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中國林木產品進口行情走勢上揚。系統分析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和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發展的現狀,并對其前景進行展望,對國家經濟建設、中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關鍵詞: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前景分析
中圖分類號:F31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183-02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己成為林木產品生產、消費和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國家之一,也是一個林木資源匱乏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對林產品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同時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在保證國家經濟建設、林業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實評價中國木材進出口貿易現狀,并對其前景進行展望,對國家經濟建設、中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二、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對林木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然而,中國是個少林國家,林木產品將長期供不應求,特別是“天保工程”的實施更加劇林產品供應的緊缺程度。自從1999年以來,國家對林木產品貿易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即:原木、鋸材及木漿進口實行零關稅,木材進口取消核定公司經營制等。為此,林木產品進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林木產品己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進口大宗商品之一。中國在全球的林木產品市場上,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己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經濟增長點之一。
2005年,我國僅就木材及木制品(包括原木、鋸材、人造板、木家具、木地板和木門等,不含紙及紙漿)進出口貿易總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5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其中進口54.9億美元,增長9.3%;出口102.6億美元,增長39.5%。其中,原木進口量達到2 936.8萬m3,同上年相比,增幅為11.9;鋸材進口量達到597.3萬m3,同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在如此巨量的木材進口中,領先地位的一直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木數量增長幅度較快。2005年,進口的俄羅斯原木占進口原木總量的68.2%,俄羅斯是中國進口鋸材的第一大國。據統計,2003年中國就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木材(原木和鋸材)進口國,進口木材及其制品已成為僅次于國內石油和鋼鐵商品進口的第三用匯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國在進口林木產品方面,不僅數量劇增,品種、國別變化也很大。過去為適應基建為主的需求,進口以俄羅斯的落葉松、北美花旗松及云、鐵杉等針葉材比重偏大,近年裝修家具、膠合板制業飛速發展,東南亞、非洲、大洋洲許多國家所產的闊葉材如山毛櫸、柚木、櫻桃木、橡木、楓木紛紛涌入國門。此外,中國鋸材進口不僅數量逐年增加,而且品種極為豐富,并由原來的粗放型鋸材向成品、半成品發展,產品附加值逐年提高。如從歐美進口的高檔裝潢用木材,多是經過熱處理的窯干材,裝修用材成品和半成品化,消費者重視有加。
中國木材產品出口量和金額亦呈上升趨勢。總體來看,中國因森林資源匱乏,像原木、鋸材等大量消耗資源的木材產品出口量不多。長期以來,中國出口林產品一直以非木材林產品中的經濟林產品和松香及其加工產品為主,林木產品出口量較少。所以中國林木產品出口占世界市場的份額非常小。但是,近幾年隨著中國木材加工業發展和外資企業的迅速增加,家具、膠合板、木制加工品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量不斷增加,呈現出強勢增長勢頭,已引起世界的注意。中國出口林產品的出口產品結構正在逐步優化。2005年,木家具已成為最重要的出口林木產品,木家具年出口創匯額已達69.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具出口大國。
目前,中國的主要林木產品貿易伙伴穩定在俄羅斯、印尼、馬來西亞、美國、日本等國家。值得強調地是,美國、日本、歐盟、中國香港和韓國等國家(地區)集中了中國的大部分的林木產品出口份額,而且美國市場所占的份額還在不斷提高,并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在對外林木產品貿易中,中國較具優勢的產品有家具、膠合板、木片、木地板、木制品、建筑模板等;處于劣勢產品是原木、鋸材、紙漿及紙等。
總起來說,林木產品進出口已由過去的少數國家,少數品種、集中批次、較大批量逐漸過渡到目前的涉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個品種、多批次、小批量、高附加值的新格局。我國林產品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進口逐步向以資源性產品為主轉變,出口則向附加值較高的深加工產品和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諸如家具、木制品和膠合板的出口額所占比重逐年加大。
三、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發展的原因分析
林木產品市場是資源約束型市場。中國森林資源狀況必然會對林木產品市場及其貿易的規模、流向產生初始的約束。森林資源稟賦對一國林木產品生產加工和貿易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的商機就在于森林資源狀況并不樂觀,森林覆蓋率僅為18.21%。從資源擁有總量看,中國尚處前列,但從資源相對占有量來看,中國則是資源匱乏國家,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和蓄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時,從資源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邊遠地區和主要江河上中游,形成了資源與需求有較大空間距離。森林資源本身不足,再加上近幾十年來過度采伐,可采資源日漸減少。目前中國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國有林區,以及南方集體林區。1998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國內森林采取禁伐和逐年減伐措施,使得中國木材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起來。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建設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刺激著林木產品的消費,進入到21世紀以來,木材消費需求以平均每年1 000萬m3的速度迅猛增加。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木材總需求量已達到3-3.3億m3,按照國家下達的森林采伐限額,每年只能提供1.4-1.5億m3,這樣國內木材市場缺口達到1.6億m3以上。但是,參照歷年來森林消耗數據并考慮超采等因素,國內目前最大可能提供木材2.3億m3(在森林超采1.2億m3的情況下),因此木材供應缺口至少也在0.7-1億m3。預計到2015年木材總需求達4.6億m3,缺口為1.7億m3。其中,建筑裝修、家具生產、造紙基本建設、工業及其他用材是木材的主要需求產業。以2004年為例,2004年木材市場消費總量為3.1億m3。其中,建筑用材占35.8%,家具用材占9.1 %.造紙用材占24.5%。這三大行業用材量比上年的增幅分別為31.1%n、18.3%和20.5%,拉動了木材需求的上揚。2004年,建筑裝修業產值達到1萬億人民幣;人造板產量達到5 446萬m3,成為為世界人造板生產第一大國;家具業高速發展.總產量名列世界前列;造紙工業年產紙和紙板4 950萬t,是世界第二大生產國和消費國。
需求旺盛,供給嚴重不足是中國林木產品供求的基本特點。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中國森林資源短缺;其次是國家建設規模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三是中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和林木產品出口貿易的增加;第四是中國林業發展策略定位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我國己實現外經貿經營資格由許可制平穩過渡到登記制,實現貿易放開經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政府對249種林產品降低關稅,并逐步取消非關稅措施,向世界開放林產品市場。2003年木材、紙及其制品的平均關稅僅為7%,2005年又將家具進口關稅降為零;紙及制品的關稅由7.5%降至4.6%。
四、中國林木產品進出口貿易前景與發展態勢
中國對木材及其制品進口需求量將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快速增加。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未來世界木材需求的主要增長將基本產生在經濟增長明顯的亞太地區,尤其是亞洲地區。而21世紀前30年,世界經濟發展熱點主要在東亞,特別是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該區域對林木產品的需求增長將最快。如果這種快速增長的勢頭繼續下去的話,亞洲終將要取代北美和歐盟成為世界木材消費市場的中心。預計中國在2015年前木材消費量將以更快的速度遞增。
值得強調的是,對中國來說,從俄羅斯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進口木材距離短、成本低,而且供給相對穩定。所以,加強對俄羅斯的林業經貿合作是非常明顯有利的選擇。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對俄林木產品貿易的進一步拓展和森林資源合作開發項目的有效實施。俄羅斯對中國林木產品需求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目前,遠東和西伯利亞擁有俄羅斯森林資源的絕大部分,開發潛力很大,而且該地區靠近木材需求大國中國,具有與巨大需求市場相連接的地緣優勢。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可以通過經貿合作加快其融入亞太市場的步伐。
總體來說,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發展符合市場規律并正常運行,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良好,林木產品生產和銷售都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這些都顯示出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的無限商機。中國林木產品市場有極大優勢,世界各國不少商家和業內人士都對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生產傾注熱情,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盡管商機無限,但中國林木產品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經營風險也會相應加大。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林木產品市場與貿易的發展前景將會更為樂觀,從需求方面而言,奧運工程在建,西部大開發步伐加快,世博會申辦成功,南水北調等重點工程加速,以及城市住宅建設和裝修熱度不減;從供應角度上看,進口木材及國內林木產品生產與加工勢頭不減。一個供求平衡,買方與賣方雙贏的格局,必將在今后的林木產品市場運作中形成,在國家宏觀政策、消費者環保意識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相互作用下,中國林木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在不久的將來會更趨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今后,進口木材和國產林木產品將在中國木材市場上平分秋色,未來的林木產品的主調將是講究“天然”、“綠色”、“環保”等特點,林木產品出口也會穩步增長。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