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綠色觀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企業的環保政策,充分披露環境信息是現代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從企業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建設角度,對建立和完善我國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環境信息披露;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105-04
中國首屆綠色核算國際論壇于2005年6月5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各方人士認為,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為綠色核算和綠色會計創造好的輿論環境,從而提升全社會對綠色GDP核算和綠色會計的認同。人們關注綠色核算和綠色會計,筆者認為主要緣于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經濟和人口的不斷膨脹,已經遠遠超過了資源的可再生速度和環境的承受力,于是就出現了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物質利益,人們在滿足溫飽之后則有更多的閑暇來關注健康問題及自己生活的質量,“綠色觀念”則隨之興起。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環境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既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也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和責任承擔者,于是,在綠色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企業的環保政策,企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就必須披露相關的環境信息。上市公司,有著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環境信息的披露也應該是本行業中做得比較好的。醫藥行業與人們的健康生活關系密切,也是政府鼓勵發展的行業,又屬于重污染行業,筆者以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進行研究,探討我國現階段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問題。
一、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概述
環境信息主要指那些關于環境保護、污染防止和消除、資源利用以及其他與環境有關事項的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1]。環境信息涉及環境風險、環境影響、環境政策、環境成本、環境負債和環境績效等方面,因此是一個內容極為廣泛的概念。筆者所指的環境信息是微觀層面的企業環境信息,環境信息披露也是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
環境信息披露最早是作為社會責任報告的一個組成部分,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主要體現在公司年度報告中的“管理分析與問題討論”部分。所謂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也就是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向外部利益相關人披露,從而滿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知情需要和決策需要,其包括環境污染、環境破壞以及環境保護所引起的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財務方面的信息披露,企業經營活動對環境污染及環境破壞產生影響的非財務信息兩部分[2]。前者如企業因環境污染而被罰款、賠償、污染治理投入等;后者包括如產品所造成的“三廢”排放等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現狀及未來趨勢情況。
二、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實證分析
(一)樣本的選取
從我國滬、深兩市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總體中,選擇了102家企業作為樣本。樣本選擇條件是:其一,上市區間為1993年到2004年;其二,企業的招股說明書及年報資料能夠被查到。以各企業的招股說明書和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報為研究對象,對它們的環境信息披露現狀進行分析。
(二)樣本的來源
取得的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華泰證券網“數據資料”欄目和證券之星“數據——板塊資料”欄目。
(三)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分析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和年報環境信息披露情況。需要說明的是,在對企業的招股說明書和年報統計時,暫時不考慮披露質量問題,同時假設隨著時間推移和法規的健全,環境信息披露程度會越來越大。
(四)披露現狀及分析
1.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
(1)按選擇樣本的上市年度,樣本企業數、披露了環境信息的企業數及披露百分比情況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到:所選樣本整體披露是7255%,這個比例與其它行業相比較,還屬于比較好的;同時還可以看到從1993年到2004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法規的影響,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不斷增加,披露比例基本上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披露比例均為100%。
(2)關于招股說明書中環境信息披露的項目及具體披露情況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樣本企業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項目主要集中在風險因素及對策(598%),募集資金的運用及投向(3725%),和有關公司的情況介紹(2745)。這說明,在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中,大多數企業都很重視環保風險對公司的影響,以及募集資金的投向風險和可獲利性,當然,主要還是因為證監會對企業的招股說明書有相關的規定。
2.在年報中的披露
(1)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報中有關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基本情況見表3。其中樣本企業個數為:截止到所研究披露的當年所選擇的樣本數(比如2002報告年份那一行就是從1993到2002年間上市的樣本公司數)。從表中可以知道,由于在年報中披露企業環境信息以自愿為主,披露百分比并沒有隨時間推移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不過,與其它行業及我國現狀相比,醫藥行業在年報中關于環境信息披露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所研究年度都超過了60%)。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年報中關于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基本情況見表4。從表中統計結果可以看到,目前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主要是關于環保投資、政策影響、環保撥款、稅收優惠、環境相關認證、排污綠化費等內容。與總體的年報披露情況相似,所披露的各項內容,并沒有明顯的隨時間披露比例增加的趨勢。從統計結果還知道,環保投資披露比例最高(超過30%),說明部分企業對環保還是很重視的,以及這些資料容易獲取且披露成本低。
三、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總體分析
按照中國證監會2001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結合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9月發布的“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通知”,醫藥行業被認定為重污染行業。結合統計結果,對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情況總體分析如下:
第一,在招股說明書中總體披露率為7255%,與其它行業相比相對地好一些,但是本行業為重污染行業,這個披露率還沒與行業特點相符合,有關環境信息披露比率應該再大些。2001年,中國證監會在《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風險因素中關于募股資金投向風險中應說明因環保引致的風險。《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9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編報規則第12號——公開發行證券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明確要求,股票發行人對其業務及募股價擬投資項目是否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進行說明。受此法規的影響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披露比例基本上呈上升趨勢,2003年、2004年上市的所有企業都進行了環境信息披露。
在披露項目方面,主要集中在企業的風險因素及對策和募集資金的運用及投向兩方面,這些都是有相關的法規規定的。看來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受政策的影響是很大的,是否是企業真的關心環保和社會事業還值得商榷。而且,有些披露項目過于籠統和簡單,并沒有現實可操作性。公眾了解企業環境政策及實施情況,是為了決策需要,如要不要向企業投資,要不要貸款給企業等,若過于籠統和簡單,或者對不利于企業的環境信息不進行披露。則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就不大,甚至會誤導相關人進行決策。
第二,環境信息披露顯著的特點就是披露企業個數百分比和內容披露百分比并沒有隨時間推移有上升趨勢。因為現階段還沒有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要求企業在年報中披露環境信息,主要靠企業的自愿披露,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很正常,同時也說明我國現階段的環境信息披露受相關政策影響很大。
所研究年度環境信息披露比例都超過了60%,與其他非重污染行業相比,醫藥行業還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但這個比率還沒能達到重污染企業行業特點的要求,披露比率應該再大些。另外,從披露內容來看,所披露的信息要么是描述性的,要么是會計歷史數據,很少涉及未來的環保問題,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大;多數企業公布的環境信息都是公眾容易獲得的,而對于那些必須披露的環境信息及可能負面影響到企業的信息披露很少,使得披露的信息缺乏重要性和明晰性;由于披露信息的形式沒有相關統一規定,各企業披露具有隨意性,而且不具有連續性,因而各企業間的環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現在的企業都很注意自身的形象,力圖保持和強化企業在投資人及公眾心中的地位,這就促使企業披露相關的環境信息;另一方面,披露企業的環境信息是有成本的,既有直接的成本支出又有類似于泄漏企業商業機密、失去客戶等的潛在成本支出,這就使得企業在披露環境信息時有所保留。從統計結果看,有關環保投資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項目中披露比例比較大,在統計時,是以在建工程及投資規劃等為依據進行統計,是否確實形成了企業的環保資產,由于信息的限制,筆者沒能做深入的研究。不過,Dennis M.Patten依據美國的企業數據研究表明,企業計劃環保投資實際意義不大,對相關人的決策會產生誤導[3]。有些企業受法規的限制,或出于提高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常常披露一些加工過的環境信息,至于環保投資的落實情況及環保資產形成后的使用情況則很少披露。
四、建立和完善我國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議
基于我國醫藥行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考慮到醫藥行業是重污染行業,受突發事件及政策的影響比較大,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建立和完善我國醫藥行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同時盡量考慮到能適用于其它行業。
(一) 環境信息披露的內部環境建設
1.企業管理人員應提高對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加強對環境信息披露的自覺性
醫藥行業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心健康,企業管理人員更應加強環境信息披露的自覺性,提高環保意識、關心社會事業。因為披露環境信息可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協會在1999年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企業的環境義務與企業盈利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相對于非綠色公司,綠色公司的資本回報率高出5%,其超額利潤主要來自于市場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另外,據西方會計學者Klassen和Mclaughlin在1997年所做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當企業在環境問題上表現良好時,企業的股價傾向于上升,平均上升率為0.82%;香港理工大學的Kimbro博士調查結果也表明:公布環境計劃和不公布環境計劃的公司相比,其資本結構相同,但前者賺取的利潤明顯高于后者[4]。
2.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再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
從實務和理論上看,環境信息的披露工作,主要應有企業的會計人員來做。在醫藥行業工作的會計人員不僅應知道傳統的會計理論和實務、基本的藥理藥效和生產,還應懂得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知識,對環境會計更應精通掌握。
3.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應當全面具體
環境信息披露,從根本上看,主要包括環境影響的財會信息和環境影響的環境效果兩部分。企業一方面應建立相應的預警系統,防止企業因突發環保事件導致的巨額現金流出而陷入財務危機。如2005年11月份吉林石化的“11.13”爆炸事故引起的水污染也將面臨巨額索賠,這些突發的環境事件就會引起企業大量的現金流出;另一方面,企業環保政策對財務的影響及其取得的環境績效,也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進行披露。
(二)環境信息披露的外部環境建設
1. 完善和健全資本市場,各金融機構應意識到潛在于企業中的環保風險
醫藥行業既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又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保證,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好的企業可以給予較寬松的融資政策,促使其健康發展,這樣既有利于金融機構的切身利益,又能促使整個行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
2.建立健全環境信息披露的報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情況進行公布
醫藥企業應對其重大環保事件隨時進行披露,對于開發的新產品及其生產流程是否符合環保政策應進行隨時披露,同時還要定期對企業的環保風險、環保措施等進行披露。有必要時,可以對環境信息披露差的企業進行公開批評或對那些很差的企業實行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其進行政策管制。
3.健立健全自愿披露和強制性披露相結合的披露制度
從醫藥行業來看,我國目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受政策的影響很大,許多企業還沒有自愿披露的意識。因此,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并為環境信息披露提供統一的標準[5]。這是當前相關部門主要應做的工作,等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加強,可以實行以自愿披露為主,強制性披露為輔的披露制度。同時還應注重執法力度,不能因為局部和當前利益而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同時還應加大環保懲罰和環保獎勵制度。
4.國家環保及相關部門應加大環保宣傳力度,使可持續發展思想深入到公眾的思想和行為中,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不斷惡化,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人,尤其是醫藥行業,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理所當然,全民應關注企業的行為,這樣才有利于企業提高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
5.鼓勵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環保工作
比如我國的各類醫學會可以對醫藥行業的環保工作提出建議,并監督企業環保政策實施情況。民間環保組織參與環保工作不僅可以減少政府的監督成本,而且通過其對企業環境政策及實施情況的披露,引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向公開化發展。民間環保組織以公共利益為目標指向,以保護人類整體利益為宗旨,憑借其強大的群眾基礎和輿論聲勢,可以解決環境問題上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問題[6]。
6.政府應監督企業完善環境信息披露,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鋪好道路
從哲學上講,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良好的環境能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經濟的發展對環境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使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為了貫徹科學的發展觀,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監督企業完善環境信息披露,防止資金大量流向重污染、高耗能的行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