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略性人力資源是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與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和源泉,而人力資源到核心競爭力的轉化過程實際上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改善的過程。只有通過轉變觀念、長遠規劃、建立機制、構建學習型組織和推進企業文化創新等措施來加強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才能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使我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關鍵詞: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本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043-04
一、機遇與挑戰
(一)國內外環境和社會發展有利于中國船舶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我國船舶工業擔負著為國防建設、航運交通和海洋開發提供主要裝備的神圣使命,是軍民結合的戰略產業。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造船大國,僅次于日本和韓國,船舶出口已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總裝工業中惟一能與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抗衡的行業。
未來十年是我國發展船舶工業的最佳機遇期。國內外船舶市場需求將持續興旺,國家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繼續向好,船舶工業已成為我國眾多產業中目前少有的既面臨國際船舶市場生命周期機遇同時又面臨國防發展機遇,即同時具有軍民雙重發展機遇的產業,這些都為我國實現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的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看到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國際船舶市場是一個年需求增長量較穩定的成熟市場,要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我國的市場份額必須從現在的17%上升到30%以上,爭食新造船市場的蛋糕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單靠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已不可能贏得市場。其次,由于造船市場波動的周期性規律和企業成本壓力日增,中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外部風險進一步加大。
要做大做強中國船舶工業,關鍵是提升中國船舶工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集中在人才的競爭。失去了人才,就等于失去了發展的后勁。
二、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與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一)核心競爭力的特征和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
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中的積累性知識和技能,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知識和技能。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他已成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之源。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樹,核心競爭力就是樹根,他決定著企業這棵大樹的成活與枯萎。
核心競爭力的本質是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具有四個主要特征:(1)價值性。一是在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和創造價值方面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二是給企業的顧客帶來獨特的價值和利益。(2)獨特性,指不可模仿和難以被替代的特性。(3)延展性。企業能夠從核心競爭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4)不可交易性。核心競爭力無法像其他企業資產通過市場進行交易轉讓。此外,還具有“局部優勢”的特點,即只要某一兩個環節或者整體效率明顯優于競爭對手,就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船舶工業作為制造業行業,既是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又是勞動密集的產業,我國具有發達國家所沒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同時又具有其它發展中國家尚不具備的技術和資本條件,這種集勞動、技術、資金于一體的綜合優勢,就是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則在造船業務的經濟總量、發展速度和綜合效益上。
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關鍵造船設施、先進造船模式、集成設計能力、系統管理能力和持續改進能力,中國船舶工業必須謀劃合適的競爭戰略來培育這些基本要素,以提升船舶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船舶工業人力資源及管理的實質是培育核心競爭力
人力資源是指推動企業發展中的人的勞動能力,包括智力、體力、知識和技能,表現為員工的數量和質量,是諸多生產要素中唯一具有主動性的生產要素。
不少企業宣稱通過創新來建立競爭優勢,把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但是,在培養核心競爭力時發現,在人的問題沒有解決好的情況下,盡管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效果卻不理想。其實,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等只是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綜合體現,是核心競爭力能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人的主動性主宰了企業的整體效應和發展過程。人是企業的主體,“企”字少了人也就變成了“止”字。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人力資源及管理,人力資源的價值整合與創造才能實現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通過技術改造,在大型船塢等關鍵造船設施方面與先進造船工業國家的差距已經縮小了許多,但人力資源及管理的現狀決定和制約了核心競爭力的各個要素。首先,設計成本明顯高于日韓。比如,同樣的105萬噸阿芙拉型油輪,國內的投鋼量比日韓多2 000多噸。其次,工時消耗大大多于日韓,通常是日韓的4-8倍。最后,勞動生產率低,國內人均造船產量為日、韓的8%和17%,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便宜的優勢。因此,確定先進造船模式,實現科學管理,就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綜合成本,達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人力資源及管理水平越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二者好比是水與船的關系,人力資源及管理是水,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船,水漲才能船高。
(三)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獲取和培育離不開有效的人力資源及管理
1.核心競爭力的生命周期各過程離不開有效的人力資源及管理
船舶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培養一般需要5-10年,形成周期分四個階段。(1)初級階段。開發核心專長。(2)發展階段。調整初級階段業務,整合核心競爭力各要素,降低風險。(3)成熟階段。此時核心競爭力、經營和贏利模式已成熟,有大量業務收入和利潤,需要擴大規模,通過技術改造延長主業的成熟階段時間,并阻礙對手進入。⑷衰退階段。這時主營業務對經營規模和贏利模式已無貢獻,需要根據新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的主營業務成熟與否,來決定加快或延緩衰退速度,及時地創新和發展高層次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整個生命周期階段,都需要不斷進行管理變革和創新,確定合適的競爭策略,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調動人力資源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技術呼喚管理,管理支撐技術。沒有良好的人力資源及管理的支持,核心競爭力無法培育。人力資源及管理自始至終地伴隨著船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生命全過程。
2. 獲取核心競爭力的內外兩個途徑離不開有效的人力資源及管理
核心競爭力實際是企業獲取資源的能力,船舶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有內部和外部兩個途徑,這兩個途徑與人力資源及管理密不可分。
內部途徑是通過諸如培訓開發等獲得需要的人力資源,將內部資源、技術等通過人力資源及管理進行整合,通過內部發展來完善核心競爭力。內部途徑離不開有效的人力資源及管理,它依靠內部各管理手段相互補充、協同,依賴于企業內部獨特的背景,否則,核心競爭力便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企業也可以通過招聘、收購兼并和戰略聯盟的方式,從外部獲取核心競爭力,外部途徑也離不開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及管理。首先,企業必須根據自身人力資源及管理的特點去選擇利用外部資源,才能將內外部資源相互作用并整合成核心競爭力。其次,當外部各資源融入企業內部時,核心競爭力的取得與否就離不開整合資源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因為人力資源不像物質資源那樣易于控制,在引進員工或重組兼并時,會造成信任危機、工作效率下降等,迫切需要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來緩解壓力,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使核心競爭力能得到切實的增強。
(四)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及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
戰略是企業對未來長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謀劃。企業要獲取并維持長久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力資源管理要想發揮作用,必須和企業戰略結合起來,建立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讓人力資源單向被動適合企業戰略,選人就是根據需要在企業內部選拔或人才市場招聘,忽略了戰略層的活動。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為實現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有計劃、具有戰略意義的人力資源部署和管理行為,包含了企業通過人力資源及管理實現戰略目標的各個方面,強調了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突出了以下五個基本內涵和特征:(1)人力資源是獲取競爭優勢的基本資源。(2)系統性。為了獲得競爭優勢而配置的人力資源的規劃、政策及管理實踐等管理行為是系統的。(3)契合性。強調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企業戰略的契合與協同,兩者是一種雙向互動關系。(4)靈活性。通過人力資源管理達到企業戰略的靈活性,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5)目標導向性。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績效最大化。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在構筑和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戰略作用主要體現在戰略匹配和戰略彈性上。
匹配指靜態的一個時間點上的一致性,戰略匹配主要就是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支撐企業戰略并保持與外部環境靜態協調一致,表現為內外兩個層面的契合。首先是一種外部契合。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首先要求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的一種戰略性資產,即人力資源成為一種難以交易和難以模仿的、稀缺的、專有的、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因此,企業的人力資源價值必須與他在企業的戰略和核心競爭力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致。而從企業戰略實施的角度來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還必須與企業戰略的執行和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相一致,以保證戰略的有效實施。其次是一種內部契合。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各組成部分和環節在增進企業績效中的作用是協同的,內部各管理手段之間相互補充、依賴,保證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戰略的有效實施,實現戰略目標。內部契合以外部契合為基礎,即在企業發展戰略導向下,追求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之間的匹配關系。
彈性指動態的一段時間內的一致性,戰略彈性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及核心競爭力在一個時間段的動態一致,表現為人力資源對動態競爭環境的適應和反應能力。戰略彈性的實現需要人力資源管理發揮預見性和靈活性,利用人力資源這一戰略性資產,在注重靜態契合和實踐的有效性基礎上,培育和發展能使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競爭力,創造企業持續競爭優勢。因此,企業需要發展一個和外部環境有機互動的人力資源系統,在戰略目標的形成過程中充分考慮人力資源這一重要的經營要素,選人的標準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企業戰略,對與當前戰略不相吻合的優勢人力資源,只要是對企業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有利,企業也應當考慮。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充分考慮靜態和動態一致性的互補和結合,提高了企業獲取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幫助企業有效、及時地適應內外部環境,確保企業持續獲得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簡單的戰略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結合。也就是說,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三、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措施
(一)以人為本,轉變觀念,重視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制約行動。今天,企業傳統上所具有的任何有形競爭優勢,如資金優勢、規模優勢等都只是一時的,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企業的第一資源,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的優勢,而對人才競爭的焦點又轉化為各企業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好與壞。只有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將人力資源發展戰略與企業戰略結合起來,才能把理念轉化到行動中,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整體規劃,重點突破,大力建設三支隊伍
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是航標,指明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構建的方向,不僅包含傳統意義上聚焦于人員供給和需求的人力資源規劃,還更加強調人力資源規劃和船舶工業發展戰略的一致。企業中,往往是20%的人才創造80%的效益,這就是“8020”效應,其中的20%就是戰略規劃的重點。因此,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既要實現一般人才的全面發展,又要突出重點,即抓好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這三支隊伍建設,以關鍵人才發展上的突破帶動船舶工業的全面發展。
努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經營管理人才素質高,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對人才產生吸引力,使各種人都能揚長避短,使許多“普通馬”都能成為某個方面的“千里馬”,通過優化配置和利用各種資源去創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培養高層次急需人才為重點,加快建立“總量合理、專業齊全、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高層次人才隊伍的質量狀況,決定著船舶工業是否具有國內國際核心競爭力。要認清現有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與船舶工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差距,按照“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的原則,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通過工作鍛煉和扎實培養,多方集聚人才,全面提升船舶工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船舶工業可持續快速發展。
建設優秀的技能人才隊伍,增強市場競爭力砝碼。隨著高新技術對傳統船舶產業改造的不斷深入,先進技術和裝備的不斷引進,技能人才已成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企業效益的關鍵環節,因為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來把設計成果制造成產品,那再好的技術對企業來說也無異于畫餅充饑。船舶產業工人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及市場份額,進而決定著企業的發展與死亡。
壯大三支隊伍最基礎的工作應放在自主培養、自我發展上,放在現有人才作用的發揮上,只有現有的人才培養好,使用好,才會有留住人才的向心力,使人才持續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 完善體制機制,強化人力資源的激勵與約束
企業能否將建立起來的核心競爭力轉化為競爭優勢,以及長時間地維持這種競爭優勢,取決于相應的轉換機制和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條件。
從根本上講,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要靠機制和制度來保證。有了好的機制和制度,沒有人才可以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沒有好的機制和制度,有了人才也發揮不了作用,引來了人才也留不住。一只螃蟹放在地上可以四面八方爬,可是一筐螃蟹,卻誰也別想爬了。為什么?一是筐子妨礙著螃蟹向四面八方爬;二是螃蟹本身在互相牽制。同樣的道理,一個內外環境都不怎么樣的企業,人才就會成為筐子里的螃蟹,即使有渾身解數也將無法使出來。因此,在制度上創造人才聚集而來、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是船舶企業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環節。
要依據企業戰略需要,積極探索能夠真實反映各類人才實質和勞動價值創造能力的績效考核體系和產權激勵制度,建立有效的戰略性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充分發揮潛力,有效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與激勵相對應,科學合理的約束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內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敬業動力不僅來自刺激,而且也來自約束。對不少人來說,失業或破產的大棒并不比發財致富的胡蘿卜的激勵作用小。
(四)構建學習型組織,實現人力資本的不斷增值
船舶工業要加快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要求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關鍵就是使人力資本保值增值。人力資源不同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源指的是企業所有的人,人力資本則是經過投資開發后形成的、體現在企業人力資源身上的知識和技能,表現為核心員工洞察力和執行力,顯然,作為資本和財富轉移形態的人的知識和技能,需要通過投資才能形成,是否投資是區別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的關鍵所在。
知識和技能是在不斷更新和創新的,因此,人力資本的價值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動態性。隨著科技進步和船舶企業的發展轉型,一些人力資本變得陳舊過時,企業要根據市場趨勢對人力資本追加投資,而不是人工成本支出的削減對象,以維護企業人力資本的價值。人力資本投資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教育培訓和職位輪換等。教育培訓是企業“內在財富”的“造血機制”,可以保證人才的質量和持續活力,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人力資本投資的過程,是員工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過程。因此,船舶企業必須形成持續學習的氛圍和機制,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企業塑造成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以個人學習和團隊學習為基礎,成員間充分交流和共享知識,使每個人的知識得以擴大,快速促進人力資本的增長,并實現組織人力資本的擴張,進而降低企業對關鍵人才的依賴性,使企業不會因為一位人才的流失導致整個企業的癱瘓。學習型組織強調通過員工個人價值、利益的整合實現團隊整體實力的提升,使團隊智慧大于個人智慧的總和,形成團隊的凝聚力與合作,有利于構建企業的核心能力,實現人才與企業的雙贏,最終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和提高,使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
(五)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價值觀對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核心競爭力的精髓,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是靠企業文化建設維持和發展的。如同人必須有精神支柱一樣,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企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的產物,是企業制度、企業道德和價值取向的總和。只有構筑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內才能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建立核心競爭力并轉換成競爭優勢,對外方能經受住市場風浪的摔打,企業才能做強做大,長興不衰。
企業文化建設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體現和進一步升華,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活力之根和動力之源,能為人才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其它制度管理相結合,就可以達到“以德才去評價人、以制度去約束人、以文化去激勵人”的目的,最終使船舶工業在以人才為核心的現代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