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小額信貸的發展主要是以自助團體為基礎的聯系銀行計劃(LBP)所推動。小額信貸聯系銀行計劃(LBP)的運作關鍵在于組建自助團體,建立自助團體與銀行的聯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印度擁有了發展中國家最大和成長最快的小額信貸項目。中國與印度都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剖析印度小額信貸的經驗可以為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關鍵詞:小額信貸;印度;聯系銀行計劃(LBP);自助團體(SHG)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150-04
農村貧困人口的金融服務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困境。小額信貸在改善農村貧困人口金融服務方面的作用已被世人充分認識。印度小額信貸的發展主要是以自助團體(self-help group,縮寫為SHG)為基礎的聯系銀行計劃(Linkage Banking Programme,縮寫為LBP)所推動。LBP是由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縮寫為GTZ)支持的旨在改善農村貧困人口金融服務的重大創新。由GTZ支持的第一個LBP項目早在1988年于印尼啟動。1992年,印度借鑒印尼模式由印度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縮寫為NABARD )進行了試點,并于1996年在全國推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印度
的LBP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發展中國家最大和成長最快的小額信貸項目[1]。
一、 印度小額信貸LBP的運作
小額信貸LBP的實施是針對印度農村貧困人口缺少金融服務,阻礙了生存所需的小型經濟活動。LBP的目標是在銀行和自助團體之間建立持續的金融關系。印度LBP的參與者包括印度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NABARD)、參與銀行的職員及分支機構、農村小企業主、小農戶等,農戶主體是婦女。LBP的運作包括如下幾個環節:
(一) 組建自助團體(SHG)
自助團體的組建是LBP推廣的核心,也是在搭建聯系農村貧困人口和銀行的橋梁。印度銀行過去都認為缺乏抵押的窮人與正規金融機構的聯系存在嚴重的障礙,而且管理小額的信貸賬戶成本高昂,因此把發放對貧困農戶的貸款視為義務而非業務。現在自助團體的存在已經根本改變了銀行的態度,銀行視團體成員為“重要的顧客,甚至是銀行的眼耳”。[2]
自助團體的建立有一套循序漸進的程序。首先是學習。那些想建立自己自助團體的人可以到已經存在的自助團體中去學習經驗。通常一些政府機構、銀行和非政府組織包括自助促進協會(SHPI)將協助自助團體的組建和發展。截止2005年3月已有超過3 100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參與其中[1]。其次是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自助團體。這些小團體通常容納10-20名成員,一個團體內的成員有著相同背景和共同利益,她們基本上屬于同一個村。目前全國90%的團體成員都是女性。最后,由成員選舉出主席、司庫和秘書。主席負責組織和支持定期會議,鼓勵成員參與,在與其他組織交往時代表本組織。司庫職責是記錄有關財務活動并保存相關票據。秘書負責記錄團體的日程安排和會議情況,處理信件等。[3]在很多情況下,組建小團體的最初過程需要6個月至1年。自助團體實行自主管理、民主管理,鼓勵其成員輪流參與領導職務,團體還需要有自己的章程。
(二) 自助團體的資金運作
自助團體成員被鼓勵有規律的小額儲蓄,先建立團體共同的儲蓄池,然后以低息貸給成員滿足任何目的的資金需要,包括各種緊急開支、生活需要、生產和投資需要。團體定期(通常是每周)開會,討論成員的儲蓄額,商議資金貸放給成員以及非成員等事宜。為了團體的良好運行,自助團體建立了必需的財務紀律。一個團體內的每筆財務活動被要求建立書面的記錄。這個過程不僅幫助成員理解金融中介的要點包括設定期限和條件以及會計記錄,還有利于建立成員的金融紀律和個人的信用檔案。由于團體用于貸放的錢是成員辛苦掙來,好不容易才存起來的。因此,相互的信任和監督壓力使小組成員更能遵守信貸紀律,從而為銀行信貸的獲得提供了基礎。
(三) 自助團體建立與銀行的聯系
自助團體的儲蓄額通過成員共有賬戶存入某家銀行。在自助團體或其成員需要資金進行生產經營時,如果團體資金不夠,自助團體以團體的名義從所開帳戶的銀行申請獲得貸款。一旦自助團體顯示出了成熟的金融行為,銀行被鼓勵向按照一定紀律累積了一定儲蓄的團體發放貸款。銀行的貸款加進成員自己的辛苦錢后,每個團體自主按照一定期限和條件轉貸給成員,也可以轉貸給非成員。但轉貸給非成員的利率比成員高得多,同時轉貸給非成員還附帶一些條件,如需要團體內兩個成員的擔保等。如果成員個人或其擔保的貸款到期不能歸還,那么在每年的返還個人所存款額及分紅款中扣除。銀行對團體的貸款無需抵押品,按照市場利率執行。成員之間互相監督的壓力能確保按時還貸,也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4]
自助團體建立與銀行的聯系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一種模式是“自助團體由非政府組織(NGO)和政府代理機構協助形成,但由銀行直接融資”。該種聯系模式是最重要的模式。截止2004年3月,這種模式的自助團體占全部自助團體的72%;其次是占20%的 “自助團體由銀行協助形成,由銀行融資”的模式;第三種模式為“自助團體由銀行融資,但非政府組織(NGO)和其它代理(包括SHPI)作為金融中介”。在2000年3月,第三種模式的自助團體占比16%,但在最近幾年中其比重已下降到8%。可見前兩種模式是自助團體與銀行聯系最重要的模式。自助團體聯系的銀行中,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目前占了聯系銀行數量的50%。其次是印度地區農村銀行(RRB),占了38%;第三是合作銀行占了12%。最近聯系的合作銀行份額有增加。[2]
(四)聯系銀行的融資后盾
作為最重要的農業銀行,印度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為參與的銀行、非政府組織(包括SHPI)和小額信貸機構提供再貸款,由這些銀行或機構把貸款發放給自助團體的成員。截止2004年3月,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提供的再融資達210億盧布。此外,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為參與銀行、自助促進協會(SHPI)、自助團體等組織了大規模的意識樹立活動和技術援助。[2]而且,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還要監管各聯系銀行的業務活動。
二、小額信貸聯系銀行計劃(LBP)取得的成績
LBP的目標是到2008年讓印度兩千萬貧困家庭,1/3的農村貧困人口能獲得改善的正規金融服務。目前LBP遠非完美,但研究顯示,該LBP已取得了巨大成功,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自助團體快速增長,通過自助團體與銀行的有效聯系使小組成員能獲得基本的存貸款需求。
自助團體(SHG)快速增長(見圖1),截止2005年3月,已有143萬個小組和2 100萬成員,輻射農村人口中的1億人口。[1]SHG在印度南部地區擴展尤其顯著。南部地區SHG占了全部LBP中SHG的63%左右。目前,農村地區生活的每1 000人擁有的與銀行聯系的SHG數量,全國平均是15個,而在南部地區為45個。截止2004年3月,聯系銀行的貸款支付額總計達390億盧布(約886百萬美元)。這些貸款的壞賬率低于5%。每個SHG平均貸款36 179盧布,每個成員平均2 412盧布(約55美元)。LBP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2]
(二)LBP降低了借債的利息負擔,增加了收入,減少了貧困
LBP推廣以前,貧困農戶只能求助于當地壟斷的放債者,承受著極高的利率(據研究顯示,年利率36%-60%[4])。這種剝削關系的存在使放債者越來越富有,貧困農戶則陷入惡性循環。LBP減少了農村貧困人口對私人放債者的依賴。現在SHG成員從聯系銀行獲得貸款的利率各地不等,但都大大低于私人放債者索要的利率。據2002年在Warangal District對Kakathiya Crameena Bank的案例研究顯示,農戶未參加SHG的銀行貸款利率是13%-17%,而銀行對SHG的貸款利率是125%-13%。[5]不少SHG成員利用借來的資金開始從事餐飲、小買賣等創收活動。截止2004年3月,全國平均每個農戶家庭凈收入增長了32%,增加額超過6 000盧比,達到25 000盧比。LBP使貧困線以下的家庭數從SHG成立以前的50%降為成立SHG后的31%。[2]
(三)提高了婦女的能力和地位
由于過去的性別傳統,使很多農村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非常弱勢,地位較低。由于SHG的成立,婦女們被鼓勵輪流參與領導職務,她們已經開始大膽地和外界接觸,經濟地位已開始提高。
此外,LBP同時已改善了農村貧困家庭的教育、健康等狀況,有助于社會資本形成。[6]
圖1 近年印度LBP中每年聯系銀行的自助團體數量(單位:個)
資料來源:Wolfgang Hannover,《Impact of Microfinance Linkage Banking in India on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 www2.gtz.de,May,2005.
三、印度小額信貸快速發展的原因分析
印度小額信貸快速發展的原因除了國際援助如GTZ的支持外,還有以下重要原因:
(一)廣泛的農村信貸系統為小額信貸快速發展提供了網絡便利
過去幾十年印度政府已認識到了反貧困中農村金融的重要性,曾經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動全國農村的金融機構建設。目前,印度正規金融機構主要由商業銀行、地區農村銀行,以及大量的合作銀行組成。全國農村形成了一個總計160 000家零售銀行的龐大網絡。幾乎每三個村莊就有一家銀行分支機構和一家主要的合作信貸組織??梢哉f,印度是世界上擁有最廣泛正規農村信貸系統的國家之一。LBP推廣以前,由于行政干預過多,農村眾多金融機構虧多贏少。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補貼資金,大量貧困農戶由于沒有抵押品、沒有正式職業的緣故,要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仍然困難重重。LBP在農戶和銀行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后,廣泛的農村信貸網絡的存在,便利了農村地區快速建立起小額信貸網絡,不僅幫助解決意識問題,還有助于經驗交流和機構水平的提高。截止2005年3月,全國已有超過560家不同銀行的36 000個分支機構參與到聯系銀行計劃中。[1]
(二)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調動了各方力量的參與
1999年印度政府在聯邦預算中給予了LBP首要的重視。很多州政府也給予了LBP進一步的支持。在第10個五年計劃(2002-2007年)中,全國反貧困戰略強調了戰略重點在經濟增長的公平增長和社會發展,這與小額信貸項目的目標非常吻合。2004年新上任政府把進一步發展農村金融作為關鍵戰略高度強調。2005-2006財政年度中,聯邦預算增加投入小額信貸的發展資金20億盧布。[7]在SHG的培育、SHG與銀行的聯系方面財政提供了選擇性的補助。印度儲備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其政策支持同樣功不可沒,在1999年的信貸政策中專門提到了鼓勵發展小額信貸,在LBP發展初期給予了系統的指導。印度儲備銀行現已建立小額信貸業務部門。政府的強力推動讓越來越多的機構、組織參與到LBP發展中。[8]各種非政府組織在LBP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海德拉巴的“消除農村貧困協會”、“合作社發展基金”在促進SHG及SHG聯合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散布于全國的各種農村婦女自助團體聯合會,給予SHG人員培訓、保險、會計和沖突調節、牲畜醫療、建房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 制度創新符合當地實際,迎合了參與各方的利益
LBP中最重要的參與者包括了SHG成員和聯系銀行。從SHG成員來講,SHG的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是為了持續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迫切所需的金融服務問題。SHG組織的建立限于熟人圈中有著相同背景和共同利益的少數人,減少了組織成本、監督成本。當地曾經存在的輪轉基金、寺廟基金等民間組織更減少了人們組建自助團體的學習成本。當一項制度創新的成本較小,低于制度創新的預期收益,該制度創新對人們的吸引力就會增加。在政府大力推動下,SHG快速增長。從聯系銀行看,通過SHG嚴格的財務紀律,SHG成員樹立了信用意識,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記錄,銀行向其貸款變容易了。較高的貸款償還率降低了銀行的風險,增加了銀行的參與積極性。
四、對我國小額信貸發展的啟示
中國與印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迫切需要我國改善農村金融的服務。印度小額信貸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一)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關鍵在于搭建銀行與貧困農戶間的橋梁,降低銀行和貧困農戶雙方的交易成本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難點在貧困農戶的金融供給。持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搭建起銀行和貧困農戶之間的橋梁是一條值得嘗試的出路。印度的實踐表明,只要這橋梁存在,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在商業原則下開展成本覆蓋的儲蓄和信貸服務, 服務于窮人。銀行和貧困農戶之間橋梁的具體形式,可以類似印度的SHG、非政府組織等,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筆者以為,只要這個橋梁的具體形式符合當地實際、與貧困農戶彼此接近、彼此信任熟悉,就容易被參與各方接受。而橋梁的關鍵作用在于降低銀行和貧困農戶雙方的交易成本。因此,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的結合,應該也是構建橋梁的思路之一。正規金融可以發揮資金優勢,而民間金融可以發揮信息優勢和快速、方便的靈活性,二者取長補短,有望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二) 政府在小額信貸中的定位要準確
自從小額信貸反貧困功能被世人所認識以來,政府往往傾向于直接投入資金發放小額貸款。但小額信貸實踐表明,在一個社會的監督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財政資金使用中的滲漏嚴重,到戶率低,扶貧效果差。從印度小額信貸的發展看,適宜的政策與商業化的小額信貸機構的有機結合,使印度的小額信貸產業充滿活力。因此,政府不宜直接發放小額信貸,也并非對小額信貸袖手旁觀,政府的資源應該用以調動社會各方參與到小額信貸中,政府正確的角色定位在于公共政策支持、公共資源引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
(三)小額信貸理念的轉變
印度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認為,小額信貸不僅是貸款計劃,而是以持續的方式向窮人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包括存款、貸款、保險以及其它風險管理工具等。事實上,定位于貧困人口的小額信貸也需要通過多元化金融產品來增加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為我國小額信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不能僅僅局限于貸款供給,而要滿足農戶多方面的金融需要。而且在小額信貸發展中同樣需要更多關注農戶的能力建設問題,包括增加參與、提供機會等,以提高農戶獲得金融服務后的生產能力,有效改善農戶各方面的境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