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我國紙品供需現狀的介紹,從定性上介紹經濟發展水平與紙及紙板消費的關系;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從定量上得出我國經濟發展與對紙品消費的關系;通過計量模型預測出我國未來的市場容量。
關鍵詞:紙產品;進口量;需求;預測
中圖分類號:F76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07)06-0154-04
紙和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紙產品消費迅速增長,進口增加,為造紙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2002年中國紙及紙板生產總量達到3 780×104t,居世界第二位,但同年總消費量達到4 332×104t。2002年進口紙板、紙漿、廢紙、紙制品合計1 874×104t,較上年1 719×104t增長了902%;用匯7037億美元,較上年6384億美元增加1023%” [2]。2002年進口用匯總額仍居國家主要進口商品用匯的第三位,僅次于石油和鋼材,因此對紙品的需求與經濟關系的研究就顯得意義非凡。
一、現階段我國紙及紙板生產、消費情況
我國造紙工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1980年以來,我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達112%,自1997年消費量為3 258×104t后,我國的消費量就一直位居世界第二;在目前國內生產滿足不了消費的情況下,市場發展的潛力還很大[1]。據中國造紙協會對綜合信息資料的調查,2002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有3 500家,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3 780×104t,較上年3 200×104t增長1813%;消費量4 332×104t,較上年增長了1762%;人均消費量為33kg,只略高于世界平均消費量的50%,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消費水平相差更大[1]。
目前國內生產總量與市場總需求仍有缺口,進口量很大,而且每年呈遞增趨勢,同時造紙工業面臨的國內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實踐表明國民對紙產品的消費水平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紙類市場消費容量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中高檔紙品的需求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
二、我國造紙業情況介紹及紙產品需求與經濟關系簡介
(一)造紙企業情況
我國造紙工業在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紙和紙板產量從1980年的534×104t發展到2002年的3 780×104t;消費量從1980年的602×104t增長到2002年的4 332×104t,消費總量目前列為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造紙工業與國際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很大。造紙行業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原料以非木纖維為主,木漿占造紙原料的比例很小,2002年造紙消耗紙漿3 470×104t,木漿消耗為740×104t,僅為2133%,而進口木漿為5233×104t,木漿的對外依存度為71%,自產木漿僅占造紙消耗紙漿的625%,這與發達國家木漿比重達95%的水平相差很遠;同時木漿比重過低的原料結構又是造成我國造紙企業產品檔次低、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木漿的生產有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但草漿的污染治理在技術、經濟上的難題尚未得到解決)。二是企業規模小,大部分未能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三是技術、裝備落后,產品檔次和質量水平低。
在以上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造紙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差,難以滿足國內市場對高檔造紙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造成近年來我國對紙產品的進口需求迅速增加。對紙、紙板的進口量由1990年的96×104t增加到1997年的552×104t,年均增長率為283%,其中1994年到1997年3年間,年均增長率達350%,到2002年對紙產品的進口總量達1 8746×104t。然而我國造紙產品的自給率卻在不斷的下降,自給率從1990年的951%下降為2002年的873%,這種狀況在繼續加劇。[1]。隨著市場需要的變化,進入21世紀后我國紙類產品結構卻相應的發生了好轉,具體如表1所示。
以上數據表明,國內造紙原料結構中,非木漿比例在下降,在木材供求短缺的情況下,木漿的消費總量仍在持續增加,廢紙漿增幅在加大,原料結構在逐年有所改善。
(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對紙及紙板需求量的影響
據統計,全球林產業銷售金額約8 500億美元。我國2001年林產業銷售金額為2 556億元人民幣,預計2005年將達3 225億元人民幣。北美、北歐等發達國家林產業①工業總產值在其主要制造業中排名均是前10位(見表2),紙及紙板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4%。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分析,一個國家對紙和紙板的消費需求量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一般也都擁有發達的造紙工業。1995年,全球造紙工業總銷售額2 600億美元,資產4 000億美元,行業排序居電信制造業和汽車工業之后,超過了鋼鐵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3]。現代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越來越明顯。從我國的情況來看也體現了國民對紙和紙板的消費需求量與經濟發展之間是密切相關。
從長遠看,一個具體產業的興旺與衰亡與其國民經濟的宏觀增長及發展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這幾年來看,造紙行業雖然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但還是經受住了國外造紙業巨頭的沖擊;同時在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十五”期間,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國家預期的目標。中國相對穩定的政治和社會局勢以及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使中國仍將繼續成為國際投資、貿易和旅游的熱點地區,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將起到積極的、持續推動的作用。
三、紙類產品市場遠景需求預測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采用兩種方法(一為彈性系數法[3],另一為建立簡單的二元一次線性模型)分別對2006-2015年的中國紙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進行了如下預測。
(一)彈性系數法
1.三個假設
(1)預測期內的經濟增長率2006-2010為年平均70%,2011-2015為年平均55%,(即分別取2006-2010及2011-2015年間的最低水平②)。
(2)預測期內紙品類需求增長對GDP增長的彈性為09。發展中國家對紙品的消費量對GDP平均彈性一般大于1,但基于互聯網的發展,很多企業推行無紙化辦公,這里將2006年到2015年間的彈性值預計為090,從表4 來看這一估計應是比較合理的;同時一般認為發達國家紙和紙板消費量的增長大體與GDP的增長速度相當,發展中國家則高于GDP增長速度,因而預計是合理的。
(3)2003年至2005年間的GDP平均增長率為70%,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這一估計是合理的,同時設2003-2005年間紙品類需求增長對GDP增長的彈性也為09。
2.通過預計的GDP增長率及需求增長對GDP增長的彈性進行預測
按彈性計算公式,即彈性=[(預測年消費量-基年消費量)/基年消費量]÷[(預測年GDP-基年GDP)/基年GDP],可得出預測年消費量=彈性×(預測年GDP-基年GDP)÷基年GDP×基年消費量+基年消費量。
(1)2005年消費量=09×(32 5416×10702-32 5416)÷32 5416×4 806+4 806=5 43275×104t(其中的32 5416是2003年實際的GDP值,4 806×104t是2003年紙品的實際消費量)。
(2)2010年消費量=09×(37 25688×10705-37 25688)÷37 25688×5 43275+5 43275=7 40102×104t(37 25688是預測的2005年扣除物價指數后的GDP值;5 43275×104t是預測的2005年消費量值)。
(3)2015年消費量=09×(52 2547×10555-52 2547)÷52 2547×7 40102+7 40102=9 44589×104t(52 2547是預測的2010年扣除物價指數后的GDP值;7 40102×104t是預測的2010年消費量的值)。(二)二元一次線性回歸模型法
1.通過預計的GDP增長率及進行建立簡單的二元線性模型進行預測
根據表2.3中調整后的歷年GDP及消費總量建立簡單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以調整后的歷年GDP數據作為外生變量x,以紙品消費量作為內生變量y,通過TSP軟件運行后初步結果如下:
2.自相關檢驗及其修正
(1)杜賓-瓦森(Durbin-Watson)檢驗。TSP軟件包的回歸輸出結果中直接給出了d值,從表3-5中可知d=0654 502,由顯著性水平α=005,n=26,k=1,查DW檢驗臨界值表,得dL=130, dU=146。d=0654 502< dL=130,可以判定隨機項ξt存在一階正自相關。
(2)自相關修正。用廣義差分法來修正,過程如下:
由d=0654 502,可得ρ=1-0654 5/2=0672 7
作廣義差分變換:
Y1=y-0.672 7*y (-1)
X1=x-0.672 7*x (-1)
回歸輸出結果:
在5%的顯著水平下,ρ=0是顯著的。差分變換模型消除了自相關。
2003-2010年間的GDP平均增長率取70%,扣除物價因素以1978年物價指數為100,則:2005年的GDP為37 25688,2010年的GDP為52 2547,2015年的GDP為69 26582。按上述回歸方程可以計算出2005年的紙品的消費量為5 456941×104t,2010年的紙品的消費量為7 639424×104t, 2015年的紙品的消費量為10 11488×104t。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高檔產品的需求會提高得更快,從而為我國木材造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四、研究結果
從預測的情況看,中國國內對紙品的需求最保守估計:到2005年達5 43275×104t,2010年達7 40102×104t,2015年將達9 44589×104t,而我國目前的生產能力僅為4 500×104t左右。
2001年進口合計1 719×104t,用外匯64億美元,已躍居中國主要進口商品用匯的第三位,僅次于石油和鋼材;出口合計154×104t,創匯15億美元。2002年紙品及其原料進口用匯為70多億美元。從表7也可看出我國的紙品進口量日益增大,而且對外依存度在逐年上升[4]。在生產能力不擴大的情況下,需求缺口將越來越大,可以從目前的500×104t增加到4 000×104t,因此林紙結合需求市場容量廣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