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相關定義,并且總結出供應鏈網絡設計的六種模型和影響因素,對這六種模型進行分析,指出了實際應用這六種模型所要考慮的方面,對未來的企業進行展望。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網絡;網絡設計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6-0054-0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others. Then we describe six different models and various factors for designing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In the end, there are some advice and expectatio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etwork designing
1概述
1.1研究背景
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場環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顧客需求趨于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確定性增加,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大規模定制,全球化競爭,等等,使企業面臨一個變化迅速且難以預測的買方市場。為了適應這種市場的變化,僅僅只靠一個企業的力量和資源是遠遠不夠的,企業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必須進行總體規劃、重組、協調、控制和優化,以提高整體效益。基于這種戰略的需要,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并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一種管理的新模式,受到國內外企業界和學術界的重視并開始了相關的研究。
1.2定義給出
供應鏈: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于供應鏈的定義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及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和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許多的研究機構和學者都多次給供應鏈的概念作出定義,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是供應鏈的思想基本上都是表達了這樣一個問題,即產品從最初的原材料,到生產制造,然后經過各級分銷網絡,到達最終顧客的這樣一個過程。這其中涉及到了物料、半成品、成品的物流過程,和基本的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職能。
供應鏈管理:美國管理協會(CLM)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它包括了對涉及采購、外包、轉化等過程的全部計劃和管理活動,以及全部物流活動;同時它也包括了渠道伙伴間的協調和協作,涉及供應商、中間商、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與客戶。與供應鏈的區別在于,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在供應鏈這個結構中,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的關系協調和整條鏈的績效的管理。它強調了供應鏈的整體利益,而不再把各個節點企業分開來對待。
供應鏈網絡設計:供應鏈網絡的構建,是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與關鍵資源的分析上。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定義為企業借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并擴大優勢的決定性力量。由于企業受到資源的限制,不可能將全部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整個的產品流通過程中去,而需要將它的資源投入在它的核心競爭力方面,把它不擅長的方面外包出去,交給其他的企業去做。這個外包的過程,又需要企業本身進行業務流程的改造和供應鏈網絡的設計。企業就像是一個規劃師,把自己產品經由的路線圖設計出來,用一個鏈狀的結構來連接所選擇的各個節點企業。
2供應鏈網絡設計的模式研究
2.1供應鏈網絡設計的考慮因素
在前面給出的定義中可以看到,供應鏈是一條從原材料采購開始,一直貫穿生產,分銷,零售,直到顧客的一整條鏈狀的流程。而在這條鏈中,最主要的一個過程就是物流的過程。產品從制造商那里生產出來之后,怎樣到達最終顧客手中,經歷怎樣的階段,采取怎樣的方式,這都是物流配送網絡設置所要考慮的問題。供應鏈網絡模式設計的好壞,或者其中節點位置選擇的如何,會影響到物流過程的效率和顧客服務水平,因此,企業對于該網絡的設計非常的重視。在這個方面,國內外的學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從這些研究的課題中,我們也總結了一下關于供應鏈網絡的幾種不同類型。在介紹這六種不同類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影響供應鏈的幾個因素:反應時間;產品種類;產品可提供性;顧客經歷;訂單可視化;回收能力。
反應時間是從顧客發出訂單到收到貨物這之間的時間;
產品種類是顧客希望從分銷網絡獲得的不同產品的數目;
可提供能力是當顧客訂單到達時,產品已經在庫的能力;
顧客經歷包括顧客發送、收到訂單的容易程度;
訂單可視化是顧客確定它們的訂單從工廠發送的能力;
回收能力是顧客可以退回不滿意的商品,并且有提交該退回商品的渠道。
在供應鏈成本方面,庫存,運輸,管理和信息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設計分銷網絡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方面。比如,當供應鏈中的工廠數量增加時,庫存和生產的庫存成本都會增加。而倉庫設置較多的分銷網絡,其運輸成本相對減少。總物流成本是庫存、運輸和工廠費用的總和。當工廠數量增加時,總物流成本先減少后增加。對于不同的生產類型,要考慮到這些需要權衡的方面,從而設計出滿意的分銷網絡。
2.2供應鏈網絡設計的六種模式
在考慮好之前的這些方面后,我們就可以來分析一下供應鏈的六種網絡模型:
制造商儲存采用直接運輸;
制造商儲存采用直接運輸和聯合運輸方式;
分銷商儲存并采用一攬子運輸方式;
分銷商儲存并采用last mile運輸方式;
制造商或分銷商儲存采取顧客提貨方式;
零售商儲存采取顧客提貨方式。
2.2.1制造商儲存采用直接運輸
產品直接從制造商運達最終顧客,中間經過零售商取得訂單并發出送貨要求。這種方式也可稱為直接運輸(drop shipping)。在這種方案里,產品直接從制造商運達最終顧客,中間經過零售商取得訂單并發出送貨要求。這種方式也可稱為直接運輸(drop shipping)。所有庫存存放在制造商處。信息從顧客處經過零售商流到制造商處,而產品直接從制造商運送到顧客手中,如圖所示。在戴爾的例子中,制造商直接出售產品給顧客。網上零售商如ebags,使用直接運輸方式運輸產品到最終顧客。ebags不持有任何存貨,直接從制造商處發貨給顧客,保持零庫存。

直接運輸的最大優點是集中控制存貨在制造商處的能力,制造商可以總計需求并且提供一個較高水平的產品可獲得性,但是比單個零售商要低的存貨水平。集中化所帶來的利潤對于那些高價值低需求不可預測需求量的產品來說是最高的。集中計算庫存所帶來的利潤比那些具有可預測需求和低價值的產品要少。因此,直接運輸不能提供很大的庫存優勢。
但是直接運輸的運輸成本較高,原因是直接運送到最終用戶的平均距離更遠。并且包裝承載物必須被用來運輸產品。比起卡車或小卡車的承載物,這種運輸的包裝承載物每單位的運輸成本要高。使用直接運輸,一個顧客訂單從幾個供應商那里用多種載運方式運達顧客手中,這種集合向外運輸的損失更加加重了成本。
2.2.2制造商儲存采用直接運輸和聯合運輸方式
與純粹的直接運輸方式不同,聯合運輸組裝定單中的從不同地點運來的組件,以便顧客得到的是一件單一的運送品。在大多數情況下,運輸費用比直接運輸要低。因為在運輸給顧客之前,先在運輸中心進行組裝。相比于三個直接運輸來說,一個需要三個工廠產品的訂單,只需要一次運輸就可以到達顧客手中。較少的運輸過程節約了運輸成本。
設施和在途費用對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來說與直接運輸是相同的。實施聯合運輸的組織要花費更高額的設施成本因為需要具備聯合運輸的能力。消費者方面的接收成本更低了,因為只需要付一次運輸的費用。整個供應鏈的設施和控制成本比直接運輸要高。
相對于直接運輸,聯合運輸的主要優勢在于運輸成本低和改進的顧客體驗。主要的劣勢在于增加效果在聯合過程中。根據操作的特點,制造商儲存聯合運輸更適用于中間需求低,組件價值高,零售商只能從有限數量的制造商處獲得資源的情況。為了更高效,聯合運輸需要從每個制造者那里獲得更大的數量。如果有太多的資源,聯合運輸是很難協調和執行的。如果有不超過4個或5個的貨源地,并且每個顧客訂單已經在多地點生產,聯合運輸可以更好的實施。
2.2.3分銷商儲存并采用一攬子運輸方式
分銷商儲存并采用一攬子運輸方式,是指存貨不是由制造商儲存在工廠,而是由分銷商或零售商儲存在中間商的倉庫,使用一攬子運輸方式將貨物從中間商的倉庫運送到最終顧客。分銷商庫存并使用一攬子運輸非常適合于中間件的快速運輸。分銷商庫存也適用于顧客需要比制造商庫存更快的運輸速度,但是并不需要立即發貨。分銷商庫存可以持有一些較少品種的貨物,但是比零售商庫存要多。
2.2.4分銷商儲存并采用末端運輸(last mile)運輸方式
末端配送(last mile)的配送運輸是指分銷商/零售商直接把商品(產品)配送運送到消費者家中而不是去使用一個包裹運輸人。
使用末端運輸的運輸費用是最高的。這是因為包裹運輸人通過許多的零售商運輸,并且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規模。設施和過程費用在使用這種方式時是較高的。設施費用比使用零售商的網絡費用要低,但是比制造商或分銷商儲存要高。過程費用比零售商網絡要高,因為所有的顧客參與是有限的。一個雜貨商店采用末端運輸,執行所有的程序直到產品運送到顧客家里,不像是超市有那么大的顧客參與度。
2.2.5制造商或分銷商儲存采取顧客提貨方式
制造商或分銷商庫存顧客提貨,在這種方式里,存貨被存儲在制造商或是分銷商的倉庫里,但是顧客在網上或是電話發出他們的訂單,然后到指定的提貨點去拿他們的產品。例子包括由日本7-11公司控制的7dream.com,他們允許顧客在一個指定的商店提取網上訂購的產品。一個B2B的例子就是grainger,在這里顧客可以在grainger的一個零售商店提取他們的貨物。在7dream.com的例子中,訂單從制造商或零售商的倉庫里運送到提取點。在Grainger的例子里,一些部件儲存在提貨點,其它的可以從一個集中的地點運送過來。
2.2.6零售商儲存采取顧客提貨方式
零售商存貨并且采用顧客自取方式,在這個方式中,存貨就地儲存在零售商的倉庫。顧客或者步行到零售商的倉庫或者從網上或電話發出訂單,然后在零售商的商店提取貨物。在這個方式中,存貨就地儲存在零售商的倉庫。顧客或者步行到零售商的倉庫或者從網上或電話發出訂單,然后在零售商的商店提取貨物。
3結束語
在供應鏈管理這個方面國外的許多學者都作了大量的研究,根據這些研究,本文給出了供應鏈網絡設計的幾種類型和選擇不同類型的考慮因素。在具體的實施中,需要把這些選擇因素放到具體企業中,分析各個因素在企業中的表現,與理論中的類型做比較,得出該企業適用的供應鏈網絡類型,或者可以辨別出理論不適合實際的方面,由此作出一定的改善。這樣才能夠有利于供應鏈管理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納得·J,鮑爾索克斯,戴維·J·克勞斯,等.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 喬爾D.威斯納,梁源強,陳加存.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 董千里. 供應鏈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黃夢醒,潘泉,齊潔,等. 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及展望[J]. 礦山機械,2006(6):11-15.
[5] 王淑云. 現代物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 楊茂盛,刁陽,關欣. 供應鏈管理創新決策分析[J]. 物流技術,2006(3):219-221.
[7] 馬士華. 供應鏈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