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加入WTO后我國物流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本文提出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核心技術能力,與用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完善企業的服務網絡;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加速人才的培養。通過上述方法整合,塑造并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打造出我國的大型國際物流企業。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核心競爭力;國際物流企業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6-0130-03
Abstract: Basing o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fter China becaming a member of WTO,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our domestic 3PL enterprises should provide individuality service; accelerate personnel training, build good management system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o realize key technology ability, constructing relation with consumer; perfect industry's service network. Focusing on above four factors, so that build up ou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mpany
1加入WTO后的物流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分析
加入WTO后,國際大型物流企業瞄準了中國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場,按中國與美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
在物流服務業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限制,不限制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目前的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行業的現有市場準入和活動。從2001年起,已拉開爭奪中國物流市場的國際大戰。許多跨國物流企業已開始成立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物流公司,并迅速向全國布點。可以頂見,加入WTO后的我國物流市場的競爭環境是極為激烈的。
總的來看,跨國生產、零售企業帶來的需求量的增加會大大多于國際物流公司在我國的服務供應量,而這部分需求空間便會由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滿足,當然,前提必須是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能滿足跨國公司的需求。
2我國第三方物流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流產業的總體發展水平比較低,這一方面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階段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中還存在著許多影響和制約物流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
2.1低水平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嚴重影響著物流效率的提高
雖然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己有較大的發展和改善,但與我國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現代化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較低,物流作業效率不高;設施結構不盡合理,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
2.2政企不分現象依然存在,不利于物流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現象依然存在,除鐵路系統政企合一的體制外,其他行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現象,例如港政管理和碼頭經營合一,這一方面影響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職能,同時也影響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港口的建設和發展。
2.3缺乏明確、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下,受部門、地方利益牽制,現行政策法規數量雖多,但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在價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聯運的價格和收費政策為例,集裝箱運輸采取的是新線新價、優質優價的價格政策,而件雜散貨運輸還采用國家定價方式,故集裝箱運輸價格有時明顯高于件雜散貨的運價。在稅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如運輸企業從事運輸服務的營業稅為3%,而物流企業或倉儲企業、批發企業在轉向物流服務并從事經營性運輸服務時,營業稅為5%;在投資政策上,政府對基礎設施等硬件投入較大,但在物流教育、技術創新、開發與研究、市場宣傳等方面投入和資助則明顯不足。
2.4物流研究相對落后和物流專業人才短缺,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巨大障礙
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后,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還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物流職業教育則更加貧乏,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總的來說,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仍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大大影響了物流服務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雖然國內企業占有土地、倉庫、車輛等物流資源,網點布局較廣且基本合理,但這些資源實際上都處于分散的結點狀態,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形不成網絡,不能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說,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處于起步或轉型階段,還不具備應對跨國競爭的能力。
3構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認為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在今后的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3.1核心技術能力的實現
我國的物流企業應當通過建設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來實現其核心技術能力。具體做法是:可以通過與大專院校及IT公司聯合、購并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一方面為客戶設計滿足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同時,開發適合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的效率。通過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可以實現類似大型國際物流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3.2完善企業的服務網絡
我國的物流企業應該設法積極地通過聯合、兼并和戰略加盟等方式加速建立自己的跨地區、跨行業的服務經營網絡。在服務網絡建設方面,物流企業應當首先明確自己的核心服務行業及主導服務區域,針對現有目標客戶,有的放矢地跟蹤設點,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服務網絡,避免盲目擴大經營規模,浪費企業有限的資源。在本企業核心服務行業和主導服務區域之外的業務可以利用管理信息平臺與其他企業聯合,做到信息與資源共享。另外,我國的物流企業應與客戶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費用和經營風險。
在知識經濟時代,供應鏈所面臨的核心挑戰是隨著供應鏈形成和實施其戰略決策而獲得節點企業積極的和自愿的合作。當節點企業認為供應鏈整體戰略決策公平時,他們在信任和承諾態度的基礎上顯示出高度的自愿合作。我國的生產與流通企業現在多數都有自己的物流服務設施,如果要他們使用社會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還必須設法幫他們解決如何出售這些己有的物流服務設施和消化企業現有的物流服務工作人員的問題。一方面可以由生產與流通企業自己逐步消耗掉自己的物流服務設施和設備,并逐步減少企業的物流服務人員,回收成本,從而將企業的“退出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自己跨地區和跨行業的經營網絡時還必須特別重視想方設法通過購買等方式“接收”現有生產和流通企業的自我物流服務設施和設備,以幫助和促使生產與流通企業“退出”自我服務模式,這樣也可以以較低的“進入成本”建立起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自己的服務營銷網絡,從而同時解決現有生產與流通企業的“退出成本”問題。
3.3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
對應于每個物流企業,因為其主導產品、企業文化、資源等的不同,并且客戶要求的服務也不相同,所以其提供的服務也不盡相同。要想獲得客戶的長遠訂單,為不同的客戶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過去20多年來,隨著我國外貿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出現了眾多新型所有制企業,如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民營企業、高新技術進出口企業等。在國家現有外貿政策的規定下,這些企業都具有開展進出口業務的資質,而且隨著中國入世后的發展,國內可以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越來越多了。從運輸方式上看,企業對空運、海運的要求不盡相同;從業務方式上看,有的企業需要在進口方面提供支持,有的企業需要在出口方面提供幫助;從服務對象上看,有的企業需要報關、報驗等方面的服務,有的企業需要倉儲、分撥等方面的服務,有的需要內陸運輸等方面的服務等。因此,物流企業必須成為一個服務提供的多面手,同時結合這些企業的實際需要,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特色服務,解決企業所遇到的種種難題。特別是面對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這樣國際化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由于這些企業業務量大,業務種類復雜,既有原材料、零部件的進口、出口,又有產成品的進口、出口,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更是要向多元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滿足企業多方面的需求。物流企業應提供一個全套、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通過合作、代理、聯營等多種手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使貨主企業真正感受到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帶來的方便、快捷、高效。
在現代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服務的提供者與客戶之間顯然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物流運作所帶來的利潤應當是客戶經濟效益的一部分。換言之,客戶一旦選定了物流服務的提供者,同時也就選定了取得更好效益的手段。互利雙贏,這是雙方之間結成牢固同盟的最終結果。這就要求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接觸是一種互融的關系,而不僅僅是迭加的關系,這是個性化服務最重要的本質特征。雖然物流運作從內涵上說并不直接涉及到產品生產本身,是一種生產流程的延伸和輔助,如后勤保障、原料供應、零件儲備、后道加工、倉儲運輸等等,但是這種延伸和輔助,又是整個生產過程的一個有機部分,不但不可或缺,而且是生產廠商得以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一個成功的物流合作項目往往意味著一個雙贏的利益共同的形成。事實證明,物流企業對客戶介入得越深,雙方契合得越完美,個性化服務的特征也就越鮮明,所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大。
3.4加速人才的培養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培養高水平的物流人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企業自身培訓。物流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同時它又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所以發展物流產業,不僅需要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執行型與操作型人才。為此,必須在發展學歷教育的同時,發展非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工作。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需要在資金投入上確?,F有從業人員的進修和培訓方面的需要,同時積極尋求與高校和管理咨詢機構的協助,通過開展服務管理咨詢和企業內部培訓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等方式提高自己企業員工的現代物流業務知識和業務水平以及現代物流管理的水平。
(2)改變企業用人機制,使從業人員能夠人盡其才。一些物流企業雖然能夠意識到專業人才的重要性,但卻忽視人才成長必需的機制與環境,擴展性和靈活性差,物流專才的發揮余地就很小,無法體現自身價值。
(3)切忌急功近利,注重物流人才的長期培養?,F代物流是一門跨多個學科的理論,同時它的實踐性也非常強,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僅要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有多年的實踐經驗。一個優秀的物流人才,除了要具備理論知識基礎以外,還需要用至少兩到三年的時間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去實習,了解各個部門的業務特點、物流需求,也就是說,要培養一個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需要理論與實踐和幾年時間去培養。
國外物流跨國公司在資金上、技術上、人才上和管理經驗上有著幾十年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是我國的物流企業對國情更了解,擁有大量本土化的人才和經驗,擁有豐富完善的國內網絡,并且還可以利用國外物流企業的先進經驗,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整合現有的一切資源,把握機會,一定會有一些物流企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物流明星企業。
參考文獻:
[1] 駱溫平. 第三方物流——理論操作與案例[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 李玉如. 國際貨運代理與業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王之泰. 現代物流學[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