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de in china”曾經是一個很時髦的名詞,它代表了品質與廉價,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Made by china”。在這一微妙的變化中,“設計”作為一種新的力量開始改變中國的產業格局。在多媒體產業,TCL是最先洞察這一趨勢的企業之一,它開始向索尼、三星等全球性企業看齊,以設計作為支點,證明中國家電企業一樣可以扮演世界家電舞臺的主角。
不管你承不承認,“設計”已成為工業世界的新潮流,從“中國制造”“中國創意”到“中國設計”,這些掀起工業營銷新革命的詞匯正在顛覆人們對工業品營銷的傳統看法。在彩電業,設計正被放在與技術并肩的高度,液晶電視的出現讓這個趨勢更加接近于現實。
在以往,一臺電視可用十年,而現在,消費者不再盯住“耐用”不放,時尚、品位、尖端開始成為人們挑選電視機的新標準,而TCL參與了這項標準的制定,并且它的聲音逐漸在全球產生影響。
在十幾家媒體的包圍下,TCL多媒體中國業務總經理韓青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幾天前,韓青代表TCL在央視CCTV 2006創新盛典上領取了“最佳自主創新設計”大獎,這頗具象征意義的瞬間讓韓青深切感受到了設計的力量。更讓韓青得意的是,堅挺的價格和不斷竄升的銷量曲線讓他在2006年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塔尖的藍海
“TCL的對手不是國內品牌,而是索尼、三星。”現在,韓青的口氣可以硬了。在他看來,大多數國內品牌正在重復“中國制造”的故事:在產品同質化競爭中,舞動著降價的長劍,殺出一片血腥的紅海。而發力高端市場的TCL已開始跳脫慘烈的殺戮,轉而投向藍海。從TCL的征程中,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索尼、三星的影子。
在中國市場上,索尼、三星等日韓彩電企業牢牢占據著高端市場。馬斯洛需求定律指出,處于塔尖的消費者才能為企業貢獻最豐厚的利潤,盡管這些消費者數量并不多,但他們卻引導著消費潮流與大趨勢。
而李東生對TCL的定位是:TCL要成為真正的全球性企業,就一定要像全球領導者一樣思考。索尼、三星的成功讓長期陷于價格戰中的TCL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徑。收購湯姆遜電視業務并擁有TCL、Thomson和RCA 3大核心品牌,將自身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企業之后,TCL將設計作為其馳騁國際舞臺的又一利器。
“Made in china”曾經是一個很時髦的名詞,它代表了品質與廉價,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Made by china”。在這一微妙的變化中,“設計”作為一種新的力量開始逐步改變中國的產業格局。在多媒體產業,TCL是最先洞察這一趨勢的企業之一,它開始向索尼、三星等全球性企業看齊。“TCL的設計已經具備了與國外家電巨頭一比高低的實力,證明中國家電企業一樣可以扮演世界家電舞臺的主角。”韓青說。
“國內家電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要挖掘行業的藍海才能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就目前的彩電業而言,重視工業設計,避免平板電視同質化,正是國內彩電企業與國際競爭接軌的轉折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主任、教授劉振生認為。
中國的彩電高端市場一直以來由索尼、三星等日韓企業把守著,但也許從現在開始,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觀,TCL的加入讓競爭形勢變得微妙而又復雜。
TCL的三個節點
在李東生看來,創新并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更不是趕時髦,而是“TCL成長的源泉”。分析TCL多媒體的成長路徑,可以清晰地看出它成長的三個節點:技術、規模與設計。
技術向來是企業領跑業界的不二法門。在彩電的產業鏈中,核心技術往往集中在幾家全球供應商手中。然而,TCL向上游的反向并購打破了這種格局。收購湯姆遜后,TCL接管了它強有力的研發團隊,這才是李東生并購湯姆遜所獲得的最大一筆財富。
當技術不再是困擾TCL的最大難題時,設計開始顯示出強大的威力。法國“倜儻”設計團隊是湯姆遜送給李東生的一個大禮。工業設計在國內是一項新鮮課題,但在國外卻是產業價值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法國“倜儻”設計團隊的落戶,標志著工業設計已改變了TCL的中國基因,這家本土企業從此擁有了更多的法國血統。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簡單的拿來主義并不是李東生的初衷,他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工業設計中心,為其全球市場服務。
“倜儻”設計團隊總經理杰拉德#8226;沃尼奧認為,中國如今已成為全球制造中心,作為與制造業密不可分的工業設計業,從歐美向中國轉移將成為不可阻遏的必然趨勢。李東生不僅把握了這個大趨勢,而且很顯然,這位“全球化狂人”也在積極“制造”這一趨勢。“我們的總裁都堅信設計的力量,堅信設計會改變一切。”并購讓“倜儻”設計團隊也“全球化”了,現在,它在法國巴黎、中國深圳都擁有自己的團隊。有時,李東生也會參與“倜儻”設計團隊的決策。

全球性創新
價格戰是家電企業永遠的痛,但也有例外,一些保持堅挺價格的企業反而活得逍遙自在,而且還處于領導地位,格力如此,TCL多媒體更是如此。這些行業領導者奉行的一條準則是:要脫離價格戰,就必須擁有一批忠實的擁躉;而要獲得他們的青睞,產品力是關鍵。
“TCL從來不把價格做到最低,低價一定不是好產品。”韓青認為,價格戰只是競爭的一個手段,遠不是全部。在體驗經濟時代,任何一個忽視消費者感官的決策都將是致命的。價格戰從根本上講是通過降低成本來獲得市場,這是一個自伐式的策略,對企業本身乃至整個產業都沒有益處。設計戰略正在將TCL多媒體從眼花繚亂的營銷手法中拉回至基本面,以產品為核心的營銷正在決定產業鏈的未來走向。
忽視消費者的需求是可怕的。追求時尚、注重感官刺激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也熱衷于外觀與功能完美的產品。這給TCL“倜儻”設計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過設計能產品符合主流人群的口味并做到老少咸宜?要知道,TCL并不像蘋果電腦那樣只定位于年輕人,它是一家主流企業,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科技電視產品,它不分種族和貧富。打破文化的疆界并成為全球性的通用語言,是設計承擔的另一個使命。
“我們的設計戰略和生產是為了全球市場服務的,因此我們要設計一些主流的,當然也包括高端消費產品。” 杰拉德認為,設計戰略和公司戰略是緊密聯合的。“比如丹麥的BMO,它只做高端的產品,自然它的設計就只向這個方向發展。然而我們TCL整體的戰略是從上到下,從低端到高端都有覆蓋,因此我們的設計戰略也是通吃的。”杰拉德說。
“炫律H61產品堪稱經典之作,我認為就是20年后它也不會過時。如果從技術層面上看,這款產品更新換代會很快,但可能10年后它的設計卻依然存在。”炫律H61不僅為杰拉德帶來了無數贊譽,而且市場上傳來的捷報更是讓他欣喜不已。作為工業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設計要獲得市場的認同才會有價值,否則它只是放在家中自我欣賞的工藝品而已。顯然,火熱的市場驗證了杰拉德的設計理念。
杰拉德對設計有一種典型的法國式解讀,他說:“每個優秀的設計都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個美妙的故事。我非常看重這一點。每當一個新的設計出來,我會問設計師他的設計故事是什么。如果他講不出來,那他就是不合格的設計師。我希望把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故事比喻成愛情故事,如果消費者愛上了這個產品,他一定會購買。所以,好的設計應該有好的故事。”
現在TCL上上下下都在學著講故事。在炫魅E64宣傳片中,主持人熱情洋溢地說:“它的音箱設計來源于法國的凱旋門……”一個又一個頗富想象力的故事,正在將全球消費者帶入TCL所營造的一個浪漫而奢華的國度。
相關鏈接
TCL炫律H61所獲獎項:
素有工業“奧斯卡”之稱的Janus工業設計大獎。
法國設計界權威獎項“設計之星2007”最高榮譽獎。
CCTV 2006創新盛典家電類年度最高獎項“最佳自主創新設計”大獎。
TCL多媒體簡介
全球最大的電視企業,主要從事電視產品的研發、銷售及制造,擁有TCL、Thomson和RCA三個核心品牌,業務遍布全球,在五大洲設有四大研發中心和十個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