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二十八,短信像小雨一樣淅淅瀝瀝地來了,有些朋友通過手機提前發送祝福語。二十九,短信像中雨一樣帶有節奏感,已經比較密集了。而到了三十的下午晚上,短信則如大雨傾盆,基本上刪都刪不及了。有些朋友發來的短信本來想保留幾天的,但長江后浪推前浪,不刪的話手機的空間就容納不下了。
與過去的電話以及登門拜年相比,短信的確讓我們以流水線的工業化方式抒發著情感,同學,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同行……就像孩童時一定要到各家各戶去給長輩們拜年一樣,現如今則是雙眼盯著手機,手忙腳亂地回復著,實在太累了,就群發,雖說祝福的話也就那么幾句,不外乎噓寒問暖。
有關媒體年后做了粗略統計,2007年春節期間,短短幾天時間,中國人發送的短信約為400億條。照我看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強的營銷功能,因為,某些公司的老總直接在短信后面附上公司的名稱,這是直接在傳播公司的品牌;那些沒有加上公司名稱的,其實也是在暗示你──某公司的某某人在祝福你,想念你!而接收信息的我們,則順便把丟失的電話號碼存下來,以便日后與朋友取得聯系。
在如此濃烈的節日氣氛中,即使收到一些營銷信息,大多數人也不會介意,畢竟我們喜歡被祝福,禮多人不怪,這種簡單的營銷比起送禮、宴請畢竟要純潔得多,人們接收起來也要坦然得多。而我們的心情,也隨著我們的短信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滋潤著彼此的心田。
因此,即使有人批評這種流水線似的短信在“稀釋著我們的情感”,盡管有人批評短信的功利色彩日漸濃厚,但我們卻認為這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看看春節造成的社會大遷徙吧,這就是急劇變革時代的縮影。而營銷人更是如此,他們南征北戰,轉戰在各個行業之間,同事、朋友那么多,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走上幾里路就可以相聚,喝上幾杯從容交流,所以,發個短信,也算是一種念想啊。
至于那些營銷經理們,專業公司的老板們,他們已經無法將生意和生活分開,在工作的同時結交了很多朋友,通過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即便友誼不那么深厚,大家彼此真誠祝福一下也沒有什么大礙吧。
就像孩童時被大人們領著向長輩們拜年一樣,在短信的背后固然有著營銷的硝煙味,但它卻溫情脈脈,成為現代春節“年味兒”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帶有某種訂制色彩的營銷方式,它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企業的營銷活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不是么,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企業已經將短信作為一種絕佳的營銷溝通渠道,及時發送信息,甚至連那些擁有壟斷地位的電力公司、氣象部門、人壽和航空公司都紛紛采納這一營銷方式。有的企業甚至使之具有互動營銷功能,讓消費者參與其中;還有一些企業干脆以短信為銷售平臺;而很多互聯網企業的短信收入已經占到其年收入的近一半……所有這一切都是近幾年里發生的巨大變化!
說不定某一天,我們的拇指連同我們的消費行為、付款方式與企業的銷售人員、產品、信息系統、銷售渠道、推廣方式與內容緊密關聯呢。這可不是癡人說夢,手機正在以其快速的技術進步為依托改變著我們的營銷觀念與方式,并以其更大的價值承載量改變著我們的營銷戰爭……
本刊主編 段傳敏
dcm200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