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節 支票 清高 性格
摘要:戲劇《雷雨》中一個老套的故事情節給我們留下了不一般的思考:三十年后,侍萍毫不猶豫地撕掉了周樸園開的支票,是尊嚴,是羞辱,還是為頑強的執著?這個動作表明她為這個負心的男人默默守候了三十年,此后,也將不會改變。社會身份的懸殊使他們的愛情必然遭受如此無奈,但這場愛情卻使兩人同時淪為心靈的受害者。
在《雷雨》第二幕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三十年后一對飽經風霜的老情人見面,一陣客套的寒暄之后,周樸園直截了當地開了張支票讓侍萍先用著。侍萍接過支票,二話沒說,當場就撕掉了。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甚至是很老套的情節處理。現在的許多情感電視特別是青春偶像劇都有類似的場面:英俊瀟灑、年輕富有的白馬王子遇到了一見傾心的灰姑娘,往往會非常大方地開出一張巨額支票,而灰姑娘都會毫不猶豫地撕掉以表示心靈的高貴。這種情節非常受亞洲人的青睞,尤其是中國人。中國人一向講骨氣,寧可餓死,窮死不能失節而死。自然在《雷雨》中出現類似的場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在此侍萍撕毀支票真的只是清高嗎?如果她真的那么清高,怎么會為了孩子一嫁再嫁,又怎么可能屈服在像魯貴這樣一個潑皮無賴的腳下,任他使喚呢?魯貴把腳一伸,讓侍萍搬張椅子來放腳。哪怕當時有魯大海在旁邊為她撐腰,她還是乖乖地服從了,這樣的場面在劇中不止一次出現。除了她一貫隱忍求全的性格使然,難道沒有別的原因么?一個女人倘若不愛一個男子,在他面前為了生計所迫做什么事情都是無所謂低賤的,可是如果她還愛他,還在意他對她的印象,那么情理之中的事情都變得拘謹起來。侍萍撕毀支票其實只是內心情感的本能反應。有人說侍萍為什么不能收下支票呢,她為這個男人付出了所有的青春,還給他生了兩個孩子,這樣的年月,大財主買兩個孩子都不止這么多;也有人說她撕掉會讓她得到更多。可我覺得她當時本能地撕掉支票原因其實很簡單,她仍然愛著這個負心男人,依然在為三十年前的感情默默守候。我愿意用這樣一個感性的理由來解釋侍萍這個不理智的行為。
周樸園明知侍萍會撕掉支票,為什么還要給?三十年來,周樸園一直為年輕時做下的事情耿耿于懷,這種負罪感使他沒有一個正常的心態來面對或者接受現實生活里真實的感情,使他永遠失掉了作為一個情人的身份。三十年來,他扮演的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個嚴厲的封建家長,一個慈父般的丈夫。只有在他認為死了的侍萍面前,他才可以為了自己的感情黯然神傷,默默流淚。作為一個男人正常的情感要求,他的心靈是殘缺的。只有在懺悔式的懷念中還能為自己的感情找到寄托。可憐三十年前,他為了家族身份的認同不得不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三十年后,他為了維持這種家族身份連承認自己感情的勇氣都不能有,還要說狠話把這么多年無意識的思念與悔恨都否定了。開支票是他三十年悔恨的一個清算,也是他害怕面對現實內心恐懼的表現。其實,如果他無知到不知道侍萍是否會接受支票的話,就不會有三十年前真摯的愛情也不會有三十年來默默為她堅持的生活習慣了。在這種前提下,他還這么做其實只是想尋求一種良心上的安慰,像他三十年來所做的一樣自欺欺人。可以找個理由原諒自己,日后可以對自己說,當初我也想過辦法幫她,只是被她拒絕了。
這張支票一定要撕掉才是對周樸園最好的懲罰嗎?然而,是不是侍萍一定要撕毀支票才是對周樸園的最好懲罰,讓他永遠找不到原諒自己的機會呢?有人說,這張支票一定要撕掉,否則侍萍連最后的一點人格尊嚴都沒有了,《雷雨》也沒有什么價值可言了;也有人說,這張支票一定要撕,與其讓它落入魯貴這個不老實的人手里挑起是是非非不若撕了的好。可是,從情感上講這是對周樸園的最好的懲罰嗎?如果周樸園是一個喪盡天良的人,他就不會讓自己生活在痛苦與折磨中了。他的自責與懷念正是他對侍萍留有余情或者說是對自己真摯感情的留守。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侍萍一聲不響地拿了支票悄悄地離開,是不是對周樸園更大地懲罰呢?三十年前的侍萍是什么樣子難道周樸園內心不明白嗎?三十年后她竟然可以拿著支票走掉!如果,他真的愛過侍萍,他不會覺得更痛心嗎?三十年來侍萍受的痛苦與磨難使她的人性都改變了,而侍萍所遭受的痛苦就是他罪過的印證,難道這不比支票被撕掉受到的打擊更大嗎?
相見不如懷念的愛人。由此可見,這張支票撕與不撕都是情感邏輯的正常表現。關鍵是侍萍的感情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周樸園的感情又有了太多的無可奈何,這使他們曾經非常單純的戀情在三十年后呈現出相見不如懷念的狀況。不幸的是上天偏偏安排他們又見面了,一定要讓他們在愛情的迷夢中醒來。這使得周樸園再也不能生活在自欺欺人的虛無情感寄托中,侍萍三十年的癡呆傻等也變得毫無意義。周樸園所做的一切只是要建立并維持一個看起來和睦而有秩序的幸福家庭,為此他不僅犧牲了自己的感情,也犧牲了他所愛的人,從而成了一系列悲劇的制造者。可是結局并不如他所愿,到最后他卻成了唯一一個保持清醒來承受悲劇命運的人,其實他才是最該呆該瘋的人啊!而侍萍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也只能是到最后哭都哭不出來的結局。一對身份懸殊的情侶之間的戀情別說是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在今天依然很難有個美滿的結局。侍萍的出現帶來了三十年前的故事,震驚了所有的人,使周樸園不得不將懷念轉化為絕情,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尷尬: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對他們而言,痛徹心扉的愛情是真的,漫長的一生都是假的。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王昌鳳(1980-),湖北荊州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級文藝學博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教師。
參考文獻:
[1]《雷雨》,曹禺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