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四年九月,老舍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趕集》,里面收錄了他一生唯一創作的愛情題材的短篇小說《微神》。這篇小說大致寫于一九三三年底,作品以“我”在一種迷離惶惑的精神狀態下追想往日生活的方式,描述了一對青年男女戀愛的悲劇。至于老舍為何在此時做起短篇小說,作家曾做過解釋:“我本來不大寫短篇小說,因為不會。可是自從滬戰后,刊物增多,各處找我寫文章;既蒙賞臉,怎好不捧場?同時寫幾個長篇,自然是做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戲改唱短打。”據趙景深回憶,他接手編輯《青年界》以后,曾向老舍約稿。他在信上“寫了一個大大的趙字,用圈圈起來,說是趙某被圍,要老舍快發救兵”。老舍回復了他一封有趣的信:“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馬來!”從中不僅可以看出老舍的幽默感,也可感知他急于趕寫短篇小說的情形。與老舍其他小說相比,《微神》的敘述策略要簡單明快得多。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描述了一對青年男女戀愛的悲劇,謀篇布局的技巧少些,直抒胸臆的情感多些,因此《微神》就老舍眾多的文學作品中而言,更富詩意。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全文結構比較松散自由,語言優美流暢,筆法細膩而富有情致,狀物寫景委婉生動,交代環境背景、渲染氣氛等均有神來之筆。作品通過“我”的敘述,表明對初戀的向往和愛情的態度,自然流暢,誠懇坦白,直抒胸臆,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微神》全篇小說字數不足九千,開篇用三千字數狀物寫景,也就是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借景抒情,如果再加上對兩人情竇初開時朦朧愛情交往的追憶,那么這樣的篇幅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這在老舍的小說創作中并不多見,恐怕只有詩意性極強的抒情體小說《月牙兒》能與此媲美。可以見出,作者在這篇小說中并不追求復雜離奇的故事情節,注重寫人、寫情、寫自己的愛情體驗,因而能給讀者以強烈的詩意感受和情感沖擊。
其次,《微神》有鮮明的“自敘體”小說的特點。“自敘體”抒情小說是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的最初體式,流行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文壇,最初作家多集中于創造社。“自敘體”抒情小說的形成與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有很大關系,同時又吸收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間風靡日本的“私小說”的創作特點和現代主義小說的手法,加以創造性的發展,主張再現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減弱對外部事件的描寫,而側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膽暴露,作為向一切舊道德舊禮教挑戰的藝術手段。“自敘體”抒情小說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影響很大,老舍雖不是創造社成員,但這種小說體式對他當時的小說創作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微神》基本上是由一種獨白式的抒情話語構成,情節完整與否,清晰與否,已經不重要了,作者敘述的目的,只是“釀出一種情調來,使讀者受了這種情調的感染,能夠很切實地感受著這作品的氛圍氣”。小說的敘述視角是一種“內聚焦”,敘述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在“觀察”,以主人公的心靈去“體驗”,以主人公的口吻來“訴說”。小說對事件的敘述,基本上不是情節的客觀展示,而是伴隨著“我”強烈的主觀感情來統攝全文。這樣小說所展示的一切場景、細節、沖突,都帶著主人公濃厚的感情色彩。因此,讀者直接感受到的不是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而是主人公強烈的情緒感受。郁達夫認為:“小說,都帶些自敘傳的色彩。”我們不必認為老舍在《微神》中所敘述的故事都是他自身親歷的事情,事實上他的小說在情節、細節上虛構很多,但小說主人公在生活背景、經歷等方面都有老舍自己的身影:“我們都二十二歲了,可是五四運動還沒降生呢。男女的交際還不是普通的事。”“我畢業后便做了小學的校長”,“又過了二年,我上了南洋”。
另外,老舍在《微神》中塑造“我”的形象時,與人物處于平行地位。他不像魯迅先生那樣,站在精英知識分子的立場,以悲憫之心,居高臨下地審視著形形色色的小知識分子,對小知識分子身上長期積淀而成的軟弱迂腐陋習予以無情的批判,而是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立場為知識分子畫像,與筆下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傷逝》同樣是魯迅先生一生創作中的唯一的愛情題材小說,但在該作中,作者是一個潛在的啟蒙與批判者,作品中的涓生、子君則是被啟蒙批判者,作者對人物采取俯視視角,冷眼旁觀人物的所作所為以警醒世人。老舍在《微神》中并沒有充當人物啟蒙導師的意識,而是采取平視視角,與筆下人物融為一體,更易抒發自己作為普通知識分子的喜怒哀樂,因而對知識分子初戀的感受,知識分子交往過程的細節描寫非常地道甚至超越魯迅也是不足為怪的。《傷逝》中關于涓生和子君戀愛的感受過程往往一筆帶過,作者重其神而輕其形,留給讀者更多的是理性的震撼;《微神》“我”和“她”的戀愛充滿了浪漫色彩,“她”“紅潤的胭脂泉”“兩片嫩綠葉兒般的小綠拖鞋”“腮上的兩片蘋果”“白潤的脖兒”不僅讓“我”怦然心動,也讓讀者想入非非,更不用說那“沿墻的細竹”“醉人的海棠花”“酣睡的大花貓”。作者在敘說愛情時,并沒有略去醉人的細節,而常常陶醉其間不能自拔,這樣雖削減了小說的理性色彩,卻增添了抒情的氛圍,給人“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王俊虎(1974-),陜西大荔人,蘭州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延安大學文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老舍.趕集[M].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4.
[2]王惠云,蘇慶昌.老舍評傳[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85.
[3]程光煒.中國現代文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舒乙.老舍小說精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