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秦觀 性格 詞 關系
摘要:作家創作時,總是選擇那些與作家的個性氣質相契合的對象來進行描繪和表現,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秦觀的性格,除《宋史》外少有人提及。本文以秦觀詞作和有關史料為依托,尋繹出秦觀三方面的性格特征,并闡述了與秦觀詞作的關系。
作家創作時,總是選擇那些與作家的個性氣質相契合的對象來進行描繪和表現,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觀秦觀詞作,其輕柔委婉的詞風,除去婉約詞體本身的傳統和要求外,最根本的恐怕還是與他自身獨特的性格氣質和人生經歷有關。秦觀的性格,除《宋史·秦觀傳》外少有人提及。《宋史·秦觀傳》謂其“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辭”,又說他“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以為與己意合”。但這并不是秦觀的本質性格。古代文人的人生都是典型的政治化人生,受儒家入世思想和傳統價值觀念影響,因此,秦觀的豪雋慷慨,是古代文人的一種集體和共同心態,并不能反映秦觀的本質性格。秦觀在元豐元年科舉失意后陡然變為傷感,慷慨之氣便隨之煙消云散。那么,秦觀的本質性格是怎樣的呢?所謂“文如其人”,讓我們回歸到秦觀作品,參之以有關史料,探討一下秦觀性格及與秦觀詞之關系。
一、秦觀的性格氣質主要表現在:
1.郾多愁善感,而且感受敏銳細致,具有女性化的氣質。
秦觀詞的確有些是無憂的閑愁。無論是自然界的春花秋葉,抑或生活中的大小挫折,都會觸動他敏感的神經。生活中一點小小的挫折,諸如朋友零落,一場疾病都可以使他產生“人世良可悲”①(《與參寥大師簡》)的感嘆,甚至與友人別離,也會使他發出“送君去,何時回,世間如此令人哀”②(《送喬希圣》)的感慨。即使是早年的兩首豪放詞,也無法壓抑他內心的傷感。這正表明他多愁善感的質素。秦觀具有女性化的氣質,這使他具有敏銳細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這正是女性審美的優長,難怪元好問譏其詩為“女郎詩”。從心理學角度看,“婦女在審美實踐活動中,一般能對審美對象進行細致觀察,能夠保持穩定集中的注意力。這種靜觀默察,就可以收集有關審美對象的大量信息,就會把握審美對象的一些細微末節”③。正是由于秦觀纖柔細膩的“詞心”,在他體驗和感受客觀外物時便富有非同一般的精細感,對生命的愁、恨、悲、怨一類感情心緒,也就更具有超出常人的感知力,如《浣溪沙》:
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完全把我們帶入了感覺的世界。全篇無一處用重筆,通篇都是作者極為纖細敏感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由心間流溢而出,細膩入微,傳達出一種極微妙的情思。
2.性格的軟弱和脆弱。
有幾件事情能夠說明秦觀性格的軟弱和脆弱。首次科考落第,秦觀便寫了《掩關銘》,其詞曰:“門有衡衢兮蹄踵聯,世不我謀兮地自偏。勿應其術兮銜深冤,掩關自娛兮解憂患。”④集中體現了科場失意的痛苦,一掃當年的慷慨盛氣。三十七歲時因慕馬少游的為人,改字少游,年輕時的“太虛”之志已蕩然無存。《王直方詩話》載有一事:“秦少游始作蔡州教授,意謂朝夕便當入館,步青云之上,故作《東風解凍詩》云:‘更作舟楫外,從此百川通。’已而久不召用,作《送張和叔》云:‘大梁豪英海,故人滿青云;為謝黃叔度,鬢毛今白紛。’謂山谷也。說者以為意氣之盛衰一何容易。”⑤上述種種正體現了他性格上的脆弱。由于黨爭的影響,秦觀不愿卷進新舊兩黨斗爭之中,因此處處小心謹慎。他在《進策·序論》中說:“頗知當時利病之所以然者,嘗欲輸肝膽,效情素,上書于北闕之下,則又念身非諫官,職非御史,出位犯分,重煩有司之誅,隱忍逡巡而不散發。”⑥這正體現出他性格的軟弱性。正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秦觀遭遇人生的打擊和起伏時,缺乏應變的能力,心胸不夠開闊,終不能解脫。與蘇軾相比,秦觀受的迫害并不算重,而東坡卻有“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的豪放曠達,少游卻是“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的另一種境界,陷入痛苦的深淵不能自拔。
3.秦觀是個悲觀主義者。
秦觀的悲觀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窺之一二。秦觀謫處州時,作《千秋歲》詞,末句云:“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此詞被時人視為挽詞。據宋人曾敏形《獨醒雜志》記載,當時孔平仲讀罷此詞,不禁驚詫道:“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并稱:“秦少游氣貌,大不類平時,殆不久于世矣。”曾布也說:“秦七必不久于世,豈有‘愁如海’而可存乎?”⑦謫徙郴州時,寫了凄楚欲絕的《踏莎行》,充滿了似將走向生命盡頭的幻滅感。編管雷州,自作《挽詞》,序云:“昔鮑照、陶淵明自作挽詞,其詞哀。讀余此章,乃知前作之未哀也。”詩云:“嬰釁徙窮荒,茹哀與世辭;官來錄我橐,吏來檢我尸。”“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昔忝柱下史,通籍黃金閨。一朝奇禍作,飄零至于斯!”⑧哀痛至極,無出其右。元符三年元月東坡量移廉州,秦觀與之相會于海康作《江城子》: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即使在重聚之時,詞中也沒有難得相逢一見的快樂,取而代之的是對再次別離和相見無期的恐懼和憂傷。
二、秦觀的性格對秦觀詞作的影響。
秦觀柔弱的女性氣質,使他的婉約詞更加柔婉醇正,當行本色。秦觀作詞與他幽柔精微的“詞心”相吻合,極少刻肌入骨之重筆,不著力,不使氣。秦觀擅長借景抒情,在景物的選擇上,秦觀常常選擇與自己幽微善感的“詞心”相諧的客觀景物與細美幽約的情感相呼應。秦觀詞中描寫的自然景物偏重于輕淡、纖柔,不會給人感官帶來強烈的沖擊力,如落紅、流水、芳草、垂柳、飛絮、殘月、煙靄、碧云、絲雨等,在詞中都成了他意志和情感的外在表現。翻開《淮海詞》,比比皆是這種當行本色語。就上述《浣溪沙》來看,此詞寫一位思婦在春陰細雨的日子里生發的淡淡的閑愁。縱觀全詞,幾乎都是淺語、淡語,選用的都是“輕”、“小”、“細”、“微”、“淡”的字眼,沒有痛苦的渲染,沒有深情的傾訴,給人以柔婉的美感。《淮海詞》中“柔”字出現了八次,“輕”字二十五次,“小”字二十五次,“淡”、“幽”、“絲”、“細”、“微”等輕柔的字眼共計出現五十八次。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評秦觀詞:“然猶以氣格為病。”⑨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三:“少游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⑩此評恐未允當。確實,秦觀詞并沒有描寫什么社會性的內容,題材狹窄,格力綿軟,情感低沉,但這正是婉約詞的要求,是秦觀不自覺的詩詞分野,體現了秦觀的尊體意識。正因為此,秦觀詞才有“詞人之詞”、“和婉醇正”、“詞家正音”等高評。因此,格力弱不是他的缺點,而恰恰是他的特點。
秦觀性格的軟弱和脆弱,體現在詞便是濃厚的感傷與憂愁。縱觀八十余首秦觀詞,“只寫了一個‘愁’字和一個‘情’字。”縱觀秦觀詞作,幾乎篇篇有愁,有春愁秋愁、閨怨思愁、懷古之愁、追憶之愁、相思之愁、離別之愁、身世之愁、貶謫之愁。據統計,在北宋詞人中,秦觀使用“淚”字的頻率相當高,僅次于晏幾道。宋刻本《淮海詞》七十七首,含“淚”字的十三首,頻率為16.8%,如果將有哭泣的句子也計算在內,則共有十九首含有淚,使用頻率為24.7%。難怪馮煦稱之為“古之傷心人也”。
秦觀的悲觀,使他總不能忘掉過去。觀秦觀詞作,其大多的憂傷悲愁來自他對過去的追憶懷舊。如紹圣元年(1094)秦觀離京之前舊地重游,作《望海潮·洛陽懷古》,通過當年游賞京洛園的美好情景及“飛蓋妨花”的繁鬧,以反襯今日坐黨籍而貶的凄涼情懷。愛情上的追憶懷舊更是比比皆是。“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滿庭芳》)“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江城子》)“好夢隨春遠,從前事,不堪思想。”(《鼓笛慢》)“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水龍吟》)“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夢揚州》)等等不勝枚舉。由于這種對舊情的失落感、眷戀感過分強烈,更加重了其作品的感傷基調。
(責任編輯:古衛紅)
作者簡介:杜立新(1970-),山東省泰安市人。福建師大文學碩士,現為山東科技大學(青島)文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典詩詞。
①②④⑥⑧ 《秦觀集編年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③ 任平安等.《婦女心理學》[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6.
④⑤郭紹虞.《宋詩話輯佚》[M] .北京:中華書局,1980.
⑦曾季貍.艇齋詩話[M] .宋元詞話{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⑨⑩[11][14] 孫克強.唐宋人詞話[M] .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1999.
[12]中國文學史[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3]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