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國際上數據庫立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數據庫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數據庫產業發展水平和信息資源公共獲取水平,提出了數據庫版權保護應采用“選擇與安排”標準#65377;
關鍵詞:數據庫; 版權; 公共獲取; 獨創性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2-0005-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深度開發信息資源”的戰略目標,要求“加快國家基礎信息庫建設,促進基礎信息共享”#65380;“加強信息資源深度開發#65380;及時處理#65380;傳播共享和有效利用”#65377;信息資源#65380;材料資源和能源資源共同構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65377;①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國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務,是國家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也一直是我國信息化的薄弱環節#65377;信息的采集#65380;加工#65380;開發#65380;利用已經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國際數據庫產業大約是500億美元的市場,我國數據庫約占全球1%的市場#65377;大力發展數據庫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65377;數據庫產業既是國家信息產業的一部分,也是服務業的一部分#65377;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數據庫產業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發展#65377;我國是信息資源大國#65377;其中政府等公共部門占有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但信息資源利用效益卻很低#65377;我國投入巨資開展了大規模的地質#65380;氣象#65380;海洋#65380;水文#65380;環境#65380;地震調查和觀測,積累了海量科學數據,先后建設了5000多個科學數據庫#65377;有關方面估計我國科學數據資源總量占世界的10%,科學數據的共享所產生的效益則只占全世界的0.1%#65377;大量數據庫資源處于閑置狀態#65377;信息資源的公共獲取將大大改善我國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經濟與社會意義#65377;而要實現“深度開發信息資源”的戰略目標,必須妥善解決版權保護的問題,其核心又是數據庫版權保護的標準問題#65377;
一#65380;數據庫保護的現狀和立法進展
鑒于數據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國際社會都贊成數據庫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65377;但在數據庫的法律保護模式上,還存在很大分歧#65377;在目前數據庫的法律保護上,國際主要有以下模式#65377;
(一) 版權保護模式
對數據庫采用版權保護也有兩種不同模式#65377;一是對這些數據或事實性作品的保護不要求具有獨創性或作者身份#65377;這一理論被稱為“額頭出汗”原則 (sweat of the brow doctrine)或“辛勤收集”原則(industrious collection doctrine)#65377;該理論的基礎是將對數據庫的保護作為對勞動和投資的回報#65377;第二模式主張對那些缺少獨創性的數據庫不給予保護,主張對數據庫的保護僅僅限于數據庫的表達,采用“原始事實選擇,協調,或安排”(original selection, coordination, or arrangement of facts)標準#65377;1991年前美國多數法院拒絕給予那些缺少“原始事實選擇,協調,或安排”的數據庫版權保護#65377;②但是有些法院采用“辛勤收集”原則對缺少原創性的數據庫也給予版權保護,特別是在1976年美國新版權法實施后#65377;③④日本等國家曾經嘗試采用獨立立法的方式保護數據庫,但是最后還是放棄了#65377;利用版權法對數據庫給予保護逐步成為國際上的主流#65377;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局于1997年6月提供了一份“與數據庫知識產權有關的現行國內法與區域法”備忘錄#65377;該備忘錄列舉了版權保護數據庫的國際公約#65380;區域協定和國內法#65377;在國際條約方面,《伯爾尼公約》第2條第5款規定:“文學或者藝術作品的匯編,比如百科全書和選集,如果其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構成智力創作,應當受到保護,但不損害其中每一作品的版權保護#65377;”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協議》(TRIPs協議)第10條2款規定:“數據或其他材料的匯編,無論采取機器可讀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在內容的選擇或編排上構成了智力創作,都應當受到保護#65377;但這類保護不延及數據或材料本身,不得損害數據或材料本身已經享有的版權#65377;”
在國內法方面,根據WIPO統計,幾乎所有成員國都在版權法中規定對文學藝術作品#65380;數據材料的匯編提供版權保護#65377;大多數國家的版權法規定數據庫必須具有獨創性,才能受到版權保護#65377;
(二) 版權與特別權雙重保護模式
版權與特別權雙重保護模式起源于歐盟#65377;歐盟為了統一各成員國數據庫保護標準,推動歐盟數據庫產業的發展,于1996年3月11日通過了《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指令》⑤ (以下簡稱《數據庫指令》)#65377;《數據庫指令》要求成員國對數據庫提供版權和特別權(Sui Generis Right)雙重保護#65377;規定“內容的選擇或編排方面體現了作者自己的智力創作的數據庫”,均可依《數據庫指令》獲得版權保護#65377;數據庫的版權保護只延及數據庫的表達(expression)包括“數據庫的結構”#65377;⑥
由于對數據庫版權保護必須要求數據庫具有某種程度的獨創性,同時版權保護不延及數據本身,這樣,很多數據庫達不到版權保護的要求,無法請求版權保護#65377;數據庫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65380;技術和財力資源#65377;而在現代信息環境下,數據庫的全文或部分復制非常容易且代價低廉#65377;歐盟認為,如果不能建立穩定統一的法律保護制度以保護數據庫制作者的權利,就不可能在歐盟內對這種現代化信息存儲與處理系統進行投資#65377;而數據庫又是歐洲共同信息市場發展的極其重要的工具#65377;有鑒于此,《數據庫指令》規定給予數據庫的制作者(maker)一項特殊的權利(Sui Generis Right)#65377;這一特殊權利就是數據抽取權#65377;其目的是使數據庫的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地對數據庫的全部或實質內容進行抽取或反復利用#65377;數據庫的抽取權與版權的內容不同#65377;抽取權的內容是防止對數據庫的內容的全部或經定性與/或定量證明為實質部分抽取和/或反復利用#65377;該抽取權,不管數據庫是否符合版權或其他相關權利保護的條件,都是有效的#65377;而且不管該數據庫內容是否符合版權或其他權利保護的條件,也是有效的#65377;這一權利也不影響存在于數據庫內容中的權利#65377;⑦到2003年,歐盟25個成員國都已完成對其國內法的修改或調整,對數據庫實行了特別權保護#65377;
由于《歐盟指令》實行對等保護原則,為了美國數據庫產業的利益,美國國會上提交了一系列有關數據庫保護的議案#65377;1996年5月,Carlos Moorhead提交了“數據庫投資與知識產權反盜版法(1996,H.R.3531)”法案,主張賦予數據庫制作者對數據庫內容25年專有提取權和再利用權#65377;由于保護范圍過寬#65380;沒有規定任何限制和例外#65380;保護期太長等原因,遭到了科研機構#65380;圖書館#65380;廣大用戶的強烈批評,未能進行表決#65377;
1997年10月,Howard Coble 提交的“信息集合體反盜版法(1997,H.R2652)”使用信息集合體取代數據庫,并以“盜用原則(Misappropriation Doctrine)”作為指導思想#65377;雖然該法案規定了限制和例外,但由于保護范圍太寬泛,刑事責任過重,受到科研機構的強烈反對,也未能通過#65377;
1999年出現了兩項有關數據庫保護的議案:Howard Coble提交的與H.R.2652名稱相同的H.R.354法案和Thomas Coble 提交的“消費者和投資者獲取信息法(1999,H.R.1858)”#65377;H.R.354傾向于數據庫制作者,禁止任何有損于數據庫主要或相關市場的使用,而H.R.1858傾向于數據庫使用者,比H.R.354有更多的例外,除與原數據庫進行直接競爭的商業使用外,允許其他所有的數據庫使用#65377;⑥兩個法案要求的利益嚴重沖突,爭論激烈,導致雙雙均未獲得通過#65377;
2003年10月,Howard Coble再次提出一項新法案:“數據庫和信息集合體反盜用法(2003,H.R.3261)”,賦予數據庫制作者禁止他人未經授權在商業上使用其實質性部分信息的權利#65377;法案規定了若干對權利的限制和例外,但是它還是被認為會阻礙個人在網絡上檢索#65380;收集和交換信息,易產生對信息市場壟斷的危險,遭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65380;美國大學協會#65380;美國公民自由聯盟#65380;美國圖書館協會等組織的強烈反對#65377;
在爭論中,2004年3月,Steam Cliff推出了“消費者信息獲取法(2004,H.R.3872)”,賦予數據庫制作者禁止他人以不正當競爭和欺騙方式對數據庫進行盜用的權利#65377;法案明確界定了“數據庫盜用”的條件:①數據庫的生產有一定的成本和投資;②數據庫中信息的價值有很強的時效性;③他人的使用構成了對高成本的生產和收集數據的“搭便車”;④他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直接構成了與數據庫生產者的競爭;⑤他人“搭便車”的使用行為減少了刺激數據庫生產和服務的動力#65377;雖然圖書館協會堅持認為不需要對數據庫進行另外立法,但認為H.R.3872修正了H.R.3261中的缺陷,是一種還算滿意的選擇#65377;⑧
(三) 數據庫特別權公約磋商
為了將數據庫特別權利保護納入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歐盟與美國在1996年分別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提出特別權利保護的建議#65377;1996年8月WIPO公布了《關于數據庫知識產權條約實體條款的基本建議》即《數據庫條約草案》,內容與《數據庫指令》大致相同#65377;1996年12月2日至20日WIPO在日內瓦外交會議上,《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條約草案》被提出,但會議未對數據庫條約草案進行討論#65377;1997年9月17至19日,WIPO總干事在日內瓦召開數據庫知識產權信息會議,會議在國際局關于現有的有關數據庫知識產權國家和地區立法的備忘錄#65380;WIPO成員國和歐盟及其成員國提交的信息的基礎上,對關于數據庫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討論#65377;此后,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11月,“版權及相關權常設委員會”(SCCR)召開了八次會議,除第四次會議以外,均對數據庫法律保護的相關議題進行了討論,但對是否有必要對數據庫提供新的特殊權利保護這一基本問題還未達成一致#65377;在1997年召開的數據庫知識產權信息會議上,大會要求國際局在將來的工作中邀請WIPO的成員國#65380;歐盟#65380;國際組織#65380;非政府組織提交對數據庫條約看法的報告#65377;條約草案要求締約國應對在內容的收集#65380;整理#65380;檢驗#65380;核實#65380;組織上有實質性投資的數據庫給予保護#65377;不管數據庫存在的形式或載體,也不管是否可以為公眾所獲得#65377;此后,WIPO又召開了多次會議,主要圍繞數據庫特別權保護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的影響,對科研#65380;教育#65380;圖書館等公益事業機構的影響等內容展開廣泛討論#65377;由于WIPO各成員國以及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對數據庫特別權保護的立場分歧嚴重,WIPO《數據庫條約》始終還在磋商之中#65377;
二#65380; 目前數據庫法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 國際間數據庫產業的差距
觀察國際數據庫市場我們會發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差距懸殊#65377;根據統計,2004年Gale數據庫名錄中96%的數據庫都來自北美和西歐地區,發達國家占有了世界數據庫市場絕大部分份額#65377;⑨發展中國家數據庫產業落后,數據庫生產不足,需要大量進口#65380;使用發達國家的數據庫產品#65377;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從發展中國家獲取原始數據,經過了重新包裝后,形成數據庫#65377;反過來,發展中國家要利用這些數據,又不得不向數據庫商購買#65377;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數據庫制訂高水平的特別權保護,獲益的只能是發達國家的數據庫商#65377;發展中國家的信息獲取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65377;發展中國家擔心如果制定了全球性的數據庫特別權保護規則,會給自己利用發達國家的數據造成障礙,因此反對WIPO《數據庫公約》的制訂#65377;歐盟及其成員國(SCCR)贊成并敦促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中歐和波羅地海地區支持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解決方案,即賦予數據庫制作者特殊權利保護,亞太地區(中國#65380;孟加拉共和國#65380;印度#65380;印度尼西亞#65380;巴基斯坦#65380;新加坡#65380;泰國等等)認為關于數據庫保護,目前尚未建立國內#65380;地區#65380;國際標準的附加保護的必要,非洲國家(加納#65380;貝寧#65380;南非#65380;馬拉維#65380;喀麥隆#65380;肯亞#65380;馬利#65380;尼日爾#65380;尼日利亞#65380;多哥#65380;坦桑尼亞共和國等等)認為應該制訂數據庫專有權利的例外和限制,考慮發展中國家的教育#65380;科研利益,這些例外和限制應包括強制許可#65377;非洲國家對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將有可能導致的對傳統知識和民間傳說表達的影響表示顧慮,并強調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不應延及上述信息#65377;
(二) 數據庫權利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出現沖突
現有的數據庫保護立法強調了對數據庫制作者權利的保護,而對于平衡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不夠#65377;現有法律將技術措施權授予數據庫制作者,很可能使將處于公共領域的作品變成私人財產,限制了一般讀者對公共信息的獲取,這就不適當地擴大了權利保護的范圍#6537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為,由于數據庫在信息社會的重要性,應該對其提供國內和國際水平的保護#65377;數據庫保護的性質和范圍應該由被傳輸的數據的目的和作用決定#65377;WIPO提出的數據庫條約并沒有對數據在促進科學研究的作用上做出適當的考慮#65377;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對《數據庫條約》草案的大部分條款沒有異議#65377;但同時指出,條約的目的是保護數據庫制作者的經濟權利,在這個過程中不應限制合法用戶的行為,包括圖書館為公共服務方面的使用#65377;世界氣象組織(WMO)認為,氣象學方面的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氣象學數據和產品的自由和無限制交換,這對抗擊洪水#65380;干旱和其他自然災害,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氣象服務的有效提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WMO成員的最高追求#65377;公共領域聯合會(UPD)認為不應該給予事實和其他公共領域的信息以激進的新權利#65377;
(三) 數據庫特別權引起的爭議更大
歐盟設立數據庫特別權從一開始就存在很大爭議#65377;雖然《數據庫指令》認為特別權并不是對作品#65380;數據#65380;材料本身創設了新的權利, ⑩但是這種出于保護投資目的賦予對數據庫中全部或實質性部分提取權和再利用權,實際上是對數據庫中的內容進行了保護,保護范圍覆蓋了公共領域的信息,會造成私人占有數據,導致信息壟斷的產生#65377;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認為數據庫特別權給科學家編輯全球性和地區性的數據資源或以出版#65380;教學目的再利用和編輯數據帶來困難,WIPO提交的《數據庫公約草案》對科學和教育帶來了嚴重的限制,破壞了研究者和教育者獲取和使用科學數據的能力#65377;⑾世界氣象組織(WMO)認為應該遵循“完全與開放(full and open)”原則,而數據庫特別權限制了對非商業性信息(如氣象信息)和公共資助數據庫的獲取#65377;⑿美國圖書館協會(ALA)認為數據庫的保護必須遵循版權體系下的合理使用原則,美國的一系列數據庫保護法案威脅了公共領域以及信息的自由流通#65377;⒀
(四) 數據庫特別權保護的效用不明顯
支持數據庫特別權的學者認為:更高水平的保護會鼓勵對數據庫開發的私人投資,而私人數據庫對科學和工業有很大的潛在益處;在更強的數據庫保護模式下,私人許可的使用會減少,對數據庫法律和政策的公共控制會增強;更強的數據庫保護協調了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立法,會增強國際間的貿易#65380;商業和研究交流#65377;⒁數據庫特別權究竟能否發揮這樣的作用?
2005年12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96/9/EC指令對數據庫法律保護的首次評估》的評估報告,⒂這是對《歐盟指令》發布后的第一次評估#65377;評估關注的焦點在于指令創設的法律框架是否為在信息時代保護多樣的數據庫提供了合理的規則,特別是在新權利引入后歐洲數據庫產業增長速度是否提高了;與沒有特別權相比,新權利的受益者是否生產出了更多的數據庫;權利的設置是否鼓勵了歐洲的創新#65377;
雖然接受調查的數據庫生產商認為特別權的設定帶來了法律的穩定,減少了生產數據庫的相關成本,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便利了數據庫市場,但是評估報告根據Gale數據庫中的數據(惟一可獲得的經驗數據)得出結論:《歐盟指令》并沒有對歐洲的數據庫生產帶來可評估的影響,沒有改善歐洲數據庫產業的全球競爭狀況,歐洲與美國的數據庫差距沒有縮減#65377;從第一個成員國實施特別權保護的1998年(3092個),到2004年(3095個),數據庫的數量沒有明顯變化#65377;歐盟大部分成員國(15個國家)是在2001年完成對指令的國內法轉化的,而2001年后西歐的數據庫數量卻呈減少趨勢#65377;
歐洲的數據庫生產商認為數據庫數量的減少是因為在線信息提供造成的,但這顯然無法解釋Gale數據庫中西歐數據庫所占比例下降這一事實(在線信息的影響對全世界都是相同的)#65377;此外歐洲的數據庫生產商也提供不了其他的經驗數據證明《數據庫指令》對數據庫產業的影響#65377;英國拉夫堡大學Charles Oppenheim教授評論道:“數據庫生產商也許會說自己喜歡指令,但其實指令并沒有給他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指令的存在并沒有影響美國數據庫商在歐洲市場的成功#65377;” ⒃
三#65380; 數據庫保護應采用“選擇與安排”標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數據庫保護逐步采用了“選擇或安排”標準#65377;如1996年《WIPO版權條約》(WCT)第5條規定:“數據或其他資料的匯編,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只要由于其內容的選擇或編排構成智力創作,就應當受到保護#65377;這與TRIPs協議第10條第2款的意義完全相同#65377;1996年歐盟頒布的《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指令》規定:“凡在其內容的選擇或編排上體現了作者自己的智力創作的數據庫,均可據此獲得版權保護#65377;本規定是判斷數據庫能否獲得版權保護的惟一標準#65377;”我國也采用了該標準,如2001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14條規定:“匯編若干作品#65380;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65377;”
我們認為,數據庫保護應回到版權保護的軌道,版權法的獨創性原則可以很好地保護數據庫產業的發展,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同時保護公共利益#65377;因此,我們主張采用“選擇與安排”標準作為版權獨創性判斷的標準,而不是“選擇或安排”標準#65377;
(一) “選擇與安排”符合《伯爾尼公約》的標準
《伯爾尼公約》誕生于1886年的大陸法系,是國際公認的保護版權的國際標準#65377;《伯爾尼公約》第2條第5款規定:“文學或者藝術作品的匯編,比如百科全書和選集,如果其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構成智力創作,應當受到保護,但不損害其中每一作品的版權保護#65377;”使用的是“獨創性原則”,采用的是“選擇與安排”標準#65377;
獲得著作權保護的首要條件是獨創性(originality)#65377;⒄獨創性的國際版權法原則是存在的#65377;正如克洛德·科隆貝所調查的那樣,“國際上的意見是一致的,即使許多國家不專門指出獨創的標準(如澳大利亞#65380;利比里亞#65380;波蘭)#65377;甚至在理論上特別強調這一標準的法國,也僅僅在有關標題的條文中才提到這個標準,而且獨創性在這里就是價值的同義詞#65377;” ⒅在這個問題上各國版權法陳述不多,至多在有關條文的標題中才簡單陳述一下#65377;⒆但是學者認為這種沉默“僅僅是免提顯而易見的證據#65377;” ⒇獨創性是著作權的試金石,智力創作是形成作品獨創性的基礎智力#65377;智力是人們運用已往的知識,認識#65380;觀察世界#65380;解決問題的能力#65377;智力創作就是憑自己的智慧創作出區別他人的作品#65377;人們的智力發展受各種因素制約,因而創作出的作品各有特色,但這并不影響各自作品的獨創性#65377;獨創性與專利“先進性”#65380;“新穎性”不同#65377;只要作品是創作人的智力勞動的結晶,該作品的獨創性就自動產生#65377;創作過程中的選題#65380;構思#65380;設計#65380;寫作等環節均具有智力勞動特征#65377;在國際版權法中,許多國家在法律的指導原則里說明受到保護的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65377;在實踐中對獨創性原則的應用主要有兩種方式#65377;一是使用獨創性的標準而不加解釋,二是在著作權法中對獨創性標準進行定義#65377;奧地利#65380;埃及#65380;西班牙#65380;美國#65380;馬里#65380;摩洛哥#65380;尼加拉瓜#65380;英國#65380;突尼斯等國采用前一模式#65377;一些國家的立法試圖對獨創性進行定義#65377;這些定義不外是“創作”(如葡萄牙和委內瑞拉)#65380;“個人的智力創作”(如德國)#65380;“人類才智的創造”(如秘魯)#65380;“顯示作者個性的智力創作”(土耳其)#65380;進行了足夠的努力使作品具有獨創性(加納#65380;肯尼亞#65380;馬拉維#65380;馬耳他#65380;贊比亞)#65377;
國際上對獨創性實際上存在不同標準,即智力創作和“勞動與技術”(labor and skill)標準#65377;前者被大陸法系國家采納,后者被普通法系國家應用#65377;因此,世界上只存在獨創性的原則(doctrine),并不存在“獨創性”的統一標準#65377;英國傳統上采用“勞動與技術”標準,美國則采用“額頭出汗”原則#65377;[21]法官彼得遜(Peterson)在解釋英國的標準時說:“原創性一詞并不是指作品必須是最初的或創造性思想的表達,版權法與思想的原創性無關,它涉及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65377;對于文字作品而言就是以印刷或書寫的形式表達思想#65377;盡管原創性與思想的表達有關,但版權法要求的并不是表達必須是原始的或新穎的,而是作品不是對另一作品的抄襲,即它必須源自于作者本人”#65377;[22]
“選擇與安排”標準要求判斷獨創性時根據對信息的“選擇”與“安排”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65377;如果這兩個條件的結合才構成獨創性,受到版權法的保護#65377;所以,該標準既不同于傳統的“創作”(authorship)也不同于英國的“勞動與技能”標準,也不同于美國的“辛勤收集”標準#65377;它既有利于維護獨創性原則也有利于保護投資#65377;在數字環境下,通過選擇與安排而創作的作品數量大,確認這一標準對發展數據庫等信息業具有意義#65377;在中國經濟信息社訴萬方數據(集團)公司#65380;萬方數據長城公司等一案中, [23]法院判決原告所經營的各類經濟信息是經過新華社授權的,將新華社派駐世界各地及國內記者采集#65380;編輯#65380;分析的各類經濟信息作品或作品片段進行選擇#65380;編排形成的,體現了原告作為編輯者為編輯該作品所付出的創造性勞動#65377;原告應享有該編輯作品的著作權#65377;顯然,僅僅是新聞則不應當受到保護#65377;只有當新聞經過選擇與安排構成有獨創性的數據庫的時候才符合版權保護的標準#65377;
(二) “選擇與安排”標準符合我國數據庫產業發展的需要
數據庫特別權立法已經偏離了獨創性的傳統標準#65377;歐盟的評估報告中對數據庫特別權保護效果并不持肯定態度#65377;綜觀美國的一系列有關數據庫特別權的法案可以發現,法案內容從最初的模仿《數據庫指令》設立保護水平非常高的特別權,到后來逐漸考慮到了科學#65380;教育領域獲取信息的公共利益,與歐盟數據庫特別權的內涵已經有所不同#65377;可見即使在數據庫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也沒有采用歐盟的數據庫特別權保護制度#65377;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P. Bernt Hugenholtz教授建議:“那些正在考慮引入數據庫特別權或者類似制度的非歐盟國家,最好耐心地等待和觀察——等待歐洲法院明確了指令中的一些關鍵概念,觀察指令實施的結果是否有利于信息產業和公共利益”#65377;[24]
反對數據庫抽取權保護的利益團體包括專業科學家#65380;工程師#65380;教育工作者,例如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國家科學院,國家醫藥科學院,國家工程院以及圖書館協會,交互軟件發展商,網絡供應商以及增值數據庫出版商#65377;
我國是數據大國,但是數據庫產業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65377;在WIPO版權與鄰接權常設委員會有關數據庫特別權討論會議上,我國就已經表明了對數據庫特別權保護立法條件尚不成熟,還不具有緊迫性的態度#65377;[25]我國公眾在信息資源公共獲取中還存在眾多障礙,數據庫特別權的設立實際上是確認了一種“每看必付(pay-per-view)”的模式,與我國公眾的承受能力是不相符合的,會加劇信息資源公共獲取的障礙#65377;
我國現有的數據庫保護已經達到了TRIPs#65380;WCT等國際條約的要求,因此,與我國的數據庫產業現狀和社會實際情況相適應,我們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數據庫保護標準#65377;在數據庫特別權保護立法尚不成熟的情況下,為了促進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需要綜合我國現有法律資源,以獨創性為原則,采用“選擇與安排”標準,符合數據庫產業的發展需要,也符合我國公眾獲取信息資源的現實需要#65377;
許多國外專家認為對WIPO數據庫保護條約的最終推動將是美國數據庫法案的通過,到那時,對通過條約施加的壓力將是不可抵擋的#65377;[26]實際上,在1991年著名的Feist 案中, ⑤美國最高法院拒絕采用額頭出汗原則對內容選擇無獨創性的數據庫以版權保護#65377;這表明僅僅依靠投資和勞動是達不到版權保護的要求,必須在獨立創作上加上最低限度的創造性#65377;Feist案的判決及其確定的獨創性標準影響了美國和其他英美法系國家,使“額頭出汗原則”向“最低限度的獨創性水平”轉變#65377;
(三) “選擇與安排”標準正在被不同法系的國家接受
“選擇與安排”原則在一些國家的判例法中初見端倪#65377;在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Feist Publications, Inc.訴Rural Tel. Service Co一案中, [27]原告 Feist曾經要求Rural允許從Rural出版的指南白頁中摘取(extraction) 一些電話號碼數據#65377;但Rural拒絕發放該許可證#65377;在此情況下Feist未經Rural許可就摘取了其中的數據#65377;盡管 Feist 對 Rural的目錄進行了許多改變,但仍然有很多地方與Rural的白頁完全相同#65377;地區法院對Rural的侵權之訴作出判決#65377;最高法院判決Rural的白頁不享有版權,所以 Feist的使用不構成侵權#65377;美國最高法院認為,獨創性是事實性以及其他作品版權保護的試金石#65377;事實本身是沒有獨創性的#65377;(499 U.S. 340, 341)當作品中的事實的“選擇(selected), 整理(coordinated), 或者安排(arranged)使作品的整體構成獨創性時才可以得到版權保護” #65377;所以法律認為并非所有的選擇(selected), 整理(coordinated),或者安排(arranged)都可以得到版權保護#65377;甚至一部作品整體上可以得到版權保護而其中包含的事實仍然不能受到版權保護#65377;下級法院采用“額頭出汗” (sweat of the brow)或者辛勤收集(industrious collection)原則將版權保護擴大到事實本身是對版權法的曲解(Pp. 351-361)#65377;
德國法蘭克福上訴法院于1994年作出判決:對已經存在的電話號碼的大量復制也不構成侵權#65377;[28]在英國 Magill案中, [29]1995年4月6日歐盟法院(ECJ) 判決[30]指出,節目預告中的時間#65380;名稱等都是構成節目預告的必備要素#65377;三家電視公司對節目信息處于事實上的壟斷地位#65377;更進一步,節目時間表中的版權也給他們在相關市場上一定的壟斷地位#65377;這種壟斷將導致消費者需要從每一個公司購買節目表,其他的競爭者也會排除在外#65377;因此他不符合歐洲共同體公約的規定#65377;
2004年11月歐盟法院對英國等四國國家法院關于對有關惟一來源的體育信息數據庫的咨詢答復中,界定了對構成數據庫資料的數據“創建”(creation)和收集數據庫內容時的數據“獲取”(obtain)二者之間的區別,認為只有后者的活動才受到特別權的保護#65377;像BHB(英國賽馬有限公司)的賽馬數據庫#65380;廣播組織的節目表等屬于機構自身“創建數據”而成的數據庫,不屬于特別權保護所要求的實質性投資范圍,不能被保護#65377;其他如名錄#65380;地圖集出版商只要是獲取數據而非創建數據,就可以受到特別權的保護#65377;[31]
如果數據庫制作者和信息所有人是同一機構或個人,此類數據庫被稱為“惟一來源數據庫”,一般是機構活動的副產品,而用戶沒有其他途徑獲得有關數據信息#65377;ECJ的答復表明惟一來源數據庫不受特別權保護#65377;ECJ的答復縮小了數據庫特別權的保護范圍,減輕了造成信息壟斷的可能,并已經影響了司法結果,英國British Horseracing Board Ltd. 訴William Hill Organization Ltd.案據此答復做出了與初審不同的判決#65377;
中國也作出了結論基本相同的司法判決或行政決定#65377;在人民郵電出版社訴電器協作網一案中,人民郵電出版社(經郵電部批準的唯一獲得授權出版郵政編碼的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全國郵政編碼大全》共8卷#65377;之后,電器協作網以計算機軟件形式錄入該《大全》,并對外出售,為此,人民郵電出版社向有關部門申訴,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65377;該案判決人民郵電出版社勝訴#65377;本案中《全國郵政編碼大全》作為整體其“選擇與編排”構成獨創性#65377;在王繼明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一案中,法院判決《出版名錄》著作權并不存在,被告的行為并未構成對王繼明所請求保護的權利的侵害,駁回原告訴訟請求#65377;判決后,雙方均未上訴,但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65377;[32]
(四) “選擇與安排”標準前景廣闊
不適當地使用“選擇”與“安排”標準會破壞不同利益之間的平衡,擴大版權的保護范圍,從而縮小了傳統版權法留給公眾的權利#65377;就是在奉行保護投資者利益原則的美國對這一標準的應用也仍然存在分歧#65377;如果僅僅用“選擇”這一標準則有可能不適當地擴大傳播者的利益,導致對公共利益以及原作者利益的損害#65377;相反如果擴大應用則可能損害公眾的利益#65377;美國法院在Tosini 訴New York Times一案[33]中對“選擇與安排”標準的應用表明,這一原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65377;
責任編輯 劉鳳剛
①趙小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國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務,2006,6,25#65377;
②參見1981年美國第五巡回法院對Miller訴 Universal Studios Inc.一案的判決(650 F.2d 1365);同時見 Patterson Joyce, Monopolizing the Law: The Scope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for Law Reports and Statutory Compilations, 36 UCLA L.Rev. 719 (1989)#65377;
③見 Leon v. Pacific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91 F.2d 484 (9th Cir. 1937); Jeweler's Circular Publishing Co. v. Keystone Publishing Co., 281 F. 83 (2d Cir. 1922)#65377;
②Jonathan Band and Jonathan S. GowdySui Generis Database Protection Has Its Time Come?D-Lib Magazine, June 1997.
④EU Directive 96/9EC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65377;
⑤Database Directive, Recital 15#65377;
⑥Database Directive,Art.7.4#65377;
⑦Anne Linn. History of Database Protection: Legal Issues of Concer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2006-12-19].http://www.codata.org/data_access/linn.html#65377;
⑧ALA Washington Office Newsline. Alternative databas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troduced[2006-12-19].
http://www.ala.org/ala/washoff/washnews/news2004/13mar08.htm#65377;
⑨見《96/9/EC指令對數據庫法律保護的首次評估》報告#65377;
⑩Database Directive, Recital 46. [2006-12-19]. http://eur-lex.europa.eu/smartapi/cgi/sga_doc?smartapi!celexplus!prod!DocNumberlg=entype_doc=Directivean_doc=1996nu_doc=9#65377;
⑾ICSU Ad-hoc Group on Data and Information. A summary of database protection activities[2006-12-19]. http://www.codata.org/data_access/summary.html#65377;
⑿Protection of database: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Inter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2006-12-19]. http://www.wipo.int/documents/en/meetings/1998/sccr_98/sccr1_i3.htm#65377;
⒀ALA Washington Office Database Protection Legislation[2006-12-19]. http://www.ala.org/ala/washoff/WOissues/copyrightb/dbprotection/databaseprotection.htm#65377;
⒁Resnik, David B.. Strengthening the United States' Database Protection Laws: Balancing Public Access and Private Control. Science Engineering Ethics, Jul 2003, Vol. 9 Issue 3, p301-318#65377;
⒂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First evaluation of Directive 96/9/EC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s[2006-12-19]. http://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copyright/docs/databases/evaluation_report_en.pdf#65377;
⒃Mahon, Barry. Update: European Common Market’s Database Directive. Information Today, Feb2006, Vol. 23 Issue 2, p26#65377;
⒄(法)亨#8226;得布瓦. 法國的著作權,巴黎:達洛茨出版社,1978#65377;
⒅(法)克洛德#8226;科隆貝著. 高凌瀚譯. 世界各國著作權與鄰接權的基本原則——比較法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65377;
⒆⒇例如法國知識產權法典中1998年7月1日98-536號法律 L. 112-4條,見黃暉譯. 鄭成思校,法國知識產權法典,商務印書館,1999#65377;
[21]Paul Terremans and Joh Holyoak, .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2nd edition, Butterworths, 1998, 第498頁;轉引自陳建德. 歐共體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研究(博士論文),武漢大學法學院,2000. 4#65377;
[22]Josef Drexl. What is Protected in a Computer Program?——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IIC, Vol.15, 1994, 第66-67頁;轉引自陳建德. 歐共體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研究(博士論文),武漢大學法學院,2000. 4#65377;
[23]中國經濟信息社訴萬方數據(集團)公司#65380;萬方數據長信公司#65380;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等于1988年共同建立自己的對外經濟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務網站,提供商業性服務,中國經濟信息社發現前者網頁上登載的信息中有十六類經貿信息與中國經濟信息社提供的信息幾乎完全相同#65377;中國經濟信息社訴稱,上述16類信息均為新華社獨家報道,故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65377;
[24]P. Bernt Hugenholtz. The New Database Right: Early Case Law from Europe[2006-12-19]. http://www.ivir.nl/publications/hugenholtz/fordham2001.html#65377;
[25]Standing Committee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SCCR/1/9, SCCR/2/11. [2007-01-02]. http://www.wipo.int/documents/en/meetings/1998/sccr_98/index.htm.http://www.wipo.int/documents/en/meetings/1999/sccr_99/index.htm#65377;
[26]J Carlos Fernandez-Molina.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harmonisation process. Aslib Proceedings. Bradford: 2004. Vol. 56, Iss. 6; p.325-334#65377;
[27]Feist Publication v. Rural Telephone Service co.,499 U.S.340(1991)#65377;
[28]499 U. S.340 (1991)#65377;
[29]Andreas Raubenheimer. Recent Decision on Database Protection under Copyright Law and Unfair Competition Rules.Communications Law,1996 1 (3)#65377;
[30]1991年7月10日,初審法院(The Court of First Instance)做出三個幾乎完全相同的判決#65377;Case T-69/89 Raadio Telefin Eireann v Commission of Europeancommunities (1991) CMLR586 ; T-70/89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v Commission of EuropeanCommunities (1991) CMLR 669 ; T-70/89以及Case T-76/89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Ltd v Commission of Europeancommunities (1991) CMLR 745.這三個案子統稱為Magill案#65377;
[31]1995年4月6日ECJ判決,c-241/91, c-242/91 (1995)E. C. R. I-743#65377;
[32]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First evaluation of Directive 96/9/EC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atabases[2006-12-19]. http://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copyright/docs/databases/evaluation_report_en.pdf#65377;
[32]宿遲主編.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編著,知識產權名案評析,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第11-12頁#65377;
[33]By Anna Duffus.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V. 14, N. 12, 2000, BNA International Inc, London#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