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

2007-01-01 00:00:00劉綱紀
理論月刊 2007年2期

編者按:為了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建設和諧文化的重大意義,努力探討加強湖北省和諧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動員和引導全省理論界積極投入到湖北和諧文化的建設中,2006年11月22日,由湖北省社科聯同湖北日報、湖北省經團聯主辦、本刊承辦的“湖北省和諧文化建設專家座談會”在武漢召開。會議從和諧文化的內涵及特點、國內外有益文化成果的借鑒以及湖北和諧文化建設的導向機制、保障機制、理論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研討。現將專家發言摘錄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努力構建和諧文化

武漢大學資深教授、著名美學家 劉綱紀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發展,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理論成果。對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時期的戰略性的指導意義。

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相應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這就是要使我國文化的發展既保持多樣性、豐富性和永不衰竭的創造性,同時又始終沿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向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避免因文化認同的差異而引發社會紛爭。這也就是說,文化的和諧是保持社會和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為了做到這一點,關鍵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為這一體系既指出了我國文化前進的正確方向,同時又有很大的包容性,一切有利于人類和諧發展的文化都是它能容納和接受的。它所要排斥的,只是那些破壞人類和諧發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前提下,要正確處理主旋律與多樣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的關系,看到這四個關系中的每一方與另一方都不是相互敵對的,能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以形成我們豐富多彩的和諧文化。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是這種和諧文化的參與者、創造者和享有者。因此,我們還要仔細體察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因勢利導,不斷進行文化創新,并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為了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文化,我們還要大力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深厚的和諧文化資源。在中國歷史上,至遲在西周時期就已明確提出了“和”的要領比西方古希臘活動于公元前571—497年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和諧”概念要早好幾百年,其含義也深廣很多。中國人所講的“和”或“和諧”從不局限于畢達哥拉斯學派所講的由數學的比例決定的“和諧”,而明顯地包含了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及人自身生理、心理的“和諧”。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和”既是一個與宇宙、生命的本質直接相關的哲學概念,又是和儒家所主張的仁愛、民本、大同的“王道”理想密切相聯的政治學、倫理學概念,同時還是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認為“和”是宇宙生命、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發展的根基,主張盡可能以“和”的方式去解決各種矛盾,這正是中國文化的偉大與光輝所在。在去除了它的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之后,是能夠通向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與文藝理論的。

筆者認為,湖北省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上十分注意正確處理前面已講到四個關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和諧文化建設上也做了許多工作,如武漢高校老年合唱團和武大常青和唱團都辦得很好,在過去的多次演出和今年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的演出中推出了不少思想性與藝術俱佳的節目。然而,筆者感到不足的是,湖北作為中部的一個重要的大省,在文化上應當有比現在更為鮮明亮麗的特色。作為湖北省來說,為了做到這一點,一要更深入地發掘湖北傳統文化的極為豐富的資源,研究湖北文化的特點;二要廣泛地了解、借鑒國外有益的文化成果,有更開放的心態和更廣闊的視野;三要發揚自主創新的精神,走在文化創新的前沿。

“五倫”雙向互動性的啟示

——“湖北和諧文化”思考一則

武漢大學資深教授、著名史學家 馮天瑜

保持民主與權威之間的適度張力,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關鍵之一,也是建設湖北和諧文化應當用力解決的問題。中華古典文化從倫理化的政治學角度,對解決此一難題提供了有益的資源,這便是“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觀所昭示的人際間良性的雙向互動關系。

人們習慣于將“三綱”與“五倫”并列論之,一概作為歷史糟粕加以拋棄。其實,二者雖然都是宗法制度的產物,有著相通性,但二者又頗相差異,不宜籠統處置,而應予分梳,區別對待?!叭V”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體現了專制制度的縱式獨斷,在歷史便受到民本主義者的批判,時至近現代更應揚棄;而“五倫”說則保存了血親和諧的雙向互動理念,在歷史上發揮過社會協調功能,今日仍然富于積極的啟示作用。

“五倫”說雖未構成對專制主義政治倫理的直接抗拒,但它闡發的是對尊與卑、上與下的雙向要求,具有合理性。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分別對君和臣提出要求,“君禮”與“臣忠”方能達成君臣和諧,同舟共濟。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主》)為五倫關系分別樹立了“親、義、別、序、信”等富于理性和人性的準則,并無絕對主義的要求。成書秦漢之際的《禮記》《禮運》篇,對先秦的五倫說作了總結,將父子、兄弟、夫婦、長幼、君臣這五組社會人際關系的良性雙向互動概括為: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義,婦聽;

長惠,幼順;

君仁,臣忠。

此后,關于五倫的雙向性要求,還有多種大同小異的說法,最流行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明臣忠,夫和婦順,朋誼友信。

“五倫”說主要強調上下關系的協調,而“各守職分”(處在五倫關系諸層級的人各有責守,必須各盡義務)是達成和諧關系的要義所在。這一思路包含了“互動”與“雙向要求”的合理因素,是對專制論的一種抑制,對我們今日處理社會人際關系,特別是上下關系,以構建和諧社會,仍有參考價值。當然,傳統的“五倫”說作為宗法等級社會的產物,側重強調“義務”,尤其是下對上的義務,而基本沒有涉及“權利”問題,沒有對民眾享受權利和運用權利(所謂“民享”與“民治”)給予肯認,故中國傳統社會不可能充分實現社會和諧,秦以下皇權社會兩千余年間社會動亂此伏彼起,便是明證。我們創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時,應繼承前人的優秀遺產,如“五倫”說在義務問題上的良性雙向互動觀;同時也要超越前人,有所創發,如在義務與權利的統一上,實現上下層級的良性雙向互動,這可能是我們的社會長治久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弘揚孝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

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會長 陳昆滿教授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文化。中國傳統的和諧文化最典型地表現為孝文化。孝的本義是“善事父母”,廣義解釋是“尊敬老人”。在儒家學說中,孝是一切道德規范的根本基礎和發展前提?!缎⒔洝分虚_篇指出:“夫孝,德之本也”;“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缎⒔洝返淖谥季褪且孕裰?,以德治天下。所以《孝經》特別指出:“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從中華民族的行孝實踐看,孝文化已經成為中華禮儀之邦的特殊標識和普遍的價值追求。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孝經》所講的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現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象中國講的這么完全。”

孝文化的原點在家庭,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以孝文化體現的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理念,使中華民族產生巨大的凝聚力。

湖北是孝文化之鄉。濃郁的楚文化環境,使孝文化在湖北有深厚的積淀。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中,有4位孝子出自湖北。他們是老萊子、董永、王香、孟宗。這些孝子的故事在民間有深厚的影響,孝道成為荊楚文化品格的重要特征。孝文化經歷代傳承,不斷得到發展。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湖北省在弘揚孝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孝文化的理論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熱潮,孝子評選和文明家庭評選呈現由點到面的擴散趨勢,孝文化的產業開發也有相當進展,感恩教育在青少年中已取得良好反響等等。所有這些都為和諧湖北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應注意到在弘揚孝文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一是認識上還心存疑慮,擔心一提孝文化而將傳統中的精華與糟粕相混淆。二是對老年社會缺乏應付機制。現實情況是湖北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嚴峻,現在60歲以上人口已達668.2萬,占總人口的11.8%,按照國際標準已進入“老年社會”。對于老年社會的運行機制,我們還知之甚少。三是不孝的虐老事件時有發生。從1997年到2002年全省各級法院共審理虐待老人案件113件、遺棄老人案件41件、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案件26件、老年人請求支付瞻養費案件6734件、有關養老金發放和醫療保險勞動爭議案件2173件。凡此種種,可見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還存在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從湖北省當前的情況看,家庭養老仍然是解決養老問題的主要渠道。而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同堂式”(與子女合居)、“供奉式”(由子女支付經費)、“守巢式”(子女不在身邊還得帶著孫子輩)、“輪養式”(子女輪流供養)、“寡居式”(獨自生活)。當然,社會福利養老也在逐步發展中,但是支撐力是相當脆弱的。

面對以上情況,我們要肯定成績、克服不足,使弘揚孝文化、構建和諧社會這項德政工程落到實處,我認為有必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領導帶頭,加強宣傳,使全社會造成廣行孝德、善事父母、尊敬長輩、尊敬師長的良好風氣。二是健全法制,切實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湖北省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以切實保障老年人的權益。三是完善老年的社會福利保障機制,真正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用,老有所樂。四是樹立典型表彰先進,認真總結并大力推廣孝感、仙桃等地的經驗,由相關部門或民間組織聯合主持,在全省開展評選新時期的《二十四孝》活動,以弘揚正氣、共創和諧。

我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實施、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具有孝文化傳統的荊楚大地一定會出現和諧繁榮的新局面。

構建和諧社會的人性基礎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湖北省經團聯執行主席 歐陽康教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治國方略,也是一種政治理想,更是一種文化樣態,還是一種精神追求。而這多種追求的共同核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發展內在地和有機地結合起來。馬克思早就講過,在理想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自由發展應當成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因此應當尤其關注現實的活生生的個人和這些個人的自由自覺活動,這是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也是最重要動力。為此,應當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健康的人性基礎。

西方社會在其現代化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性的片面化發展。理性主義的過度張揚帶來了非理性因素的壓抑,引發出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與沖突。資本主義的勞動異化帶來人性的異化,帶來人的片面化發展。20世紀西方學術思潮中非理性主義的泛起,表征著又強化了人性結構的失衡。這都需要我們引以為戒。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人性基礎,有多重含義。第一,社會和諧應當根據于并能夠滿足心靈和諧的內在要求,能夠促進心靈世界的內部和諧;第二,心靈和諧應當成為衡量社會和諧及其程度的重要標準,制約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方向;第三,社會和諧既是心靈和諧的外部樣態和社會表現,也成為能夠保障心靈和諧的重要社會機制;第四,心靈和諧既應當作為社會和諧的重要成果,也能夠成為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社會和諧的構建,既需要重視、尊重和倡導個性,又能夠保持我們的民族整體合作與和諧,既不能因為倡導個性而造成民族內部的離散分化,也不因為強調了民族的凝聚而忽視個體的權利和個體自由權利的發展,既要有對于中華優秀文化的自覺傳承,又要有銳意創新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意味著對于人性中最可寶貴的方面的發掘與運用。

和諧社會的構建,意味著對于人性結構中積極方面的發揚和對消極方面的遏制。就人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的能力和功能方面而言,人性有兩個基本的方面,一個是消極的和被動性的方面,一個是積極的和主動性的方面。而依據這兩個方面,人性在活動中有兩種典型的表現,一種是繼承和守成性的活動,一種是開拓和創造性的活動。對于具體的人來說,繼承和守成的活動常常是現實的、顯性的、直接的、大量的、常規的;開拓和創造性活動則常常是潛在的、隱性的、間接的、個別的、特異的。要把人的開拓性和創造性潛能真正發掘出來,不僅僅要求有相應的社會因素,還尤其需要人對自身、對人性的深度反思,對自己創造能力的深度發掘與發揮。擺在我們現實人的生活中,開拓、創新并不都是自覺的,也并不一定都是快樂的。因為它常常意味著困惑、困難、痛苦、甚至意味著災難。在這種背景下,人性的發揮尤其是人的創造能力的發揮就需要社會體制的激發與保障。因此,我們既可以從心靈世界的和諧性及其程度來衡量社會和諧的人性價值,也可以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和心理認同中找到中國社會持續和諧發展的不竭動力。

和諧文化建設應提供共享改革成果的公共政策體系保障

武漢市政協副主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 楊云彥教授

1. 共享改革成果是構建和諧文化的基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經過20多年經濟的持續高度增長,我國已經從一個商品極度短缺的社會進入到社會供求平衡的過剩經濟形態,社會轉型時期,要高度注意社會失諧趨勢,減少社會轉型成本。

2. 建設和諧文化應該有公共政策保障。公共政策既是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充分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規范性的政策法規和非規范性制度,包括文化傳統道德規范的結合。

3. 用共享改革成果的基本原則設計公共政策?,F有政策的選擇性太強。選擇性對一部分人意味著特權和優勢,對其他人的排斥則是歧視。當前,統籌城鄉就業的問題,顯得尤其突出,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異地就業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市場空間和更加穩定的可預期的政策空間。收入分配是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還有必要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但強化社會公平的相關政策,則是一個基本的趨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加快我國社會保障這張“保險網”的社會覆蓋面,改變的方向和領域:政府職能;公平投資于基礎設施;公平的教育體系;基礎性的社會保障;尊重和保護公民權利的意識與管理模式——戶籍制度改革,有序的社會參與,重視NGO在調適社會矛盾方面的作用。

4. 共享改革成果應避免一個誤區,不要“殺富濟貧”,不是重新回到大鍋飯時代。我們有這樣的文化傳統,社會激勵機制并不完善,應該鼓勵通過勞動和生產要素合法獲得財富并受到保障和尊重,另一方面也要強化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用先進的文化培養更多的紳士和中產階級。

繁榮發展社會科學 促進和諧文化建設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 曾成貴教授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焙椭C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步也離不開和諧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體系,經引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共識,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實施這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社會科學工作者負有重要的歷史使命。

湖北省素有社科大省之稱,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建設和諧文化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前,社科機構、社會科學工作者需要吃透六中全會決定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確定行動計劃,重新出發,再顯身手。而要繁榮發展社會科學,促進湖北省和諧文化建設,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事業實體。社科工作者有“五路大軍”之說,但真正列為社會科學事業實體的只有省屬研究機構社會科學院。幾年前,省委即有“一定要辦好省社會科學院”的決定。通過改善條件,改進工作、優化結構,使之真正成為一個智庫,發揮認識社會、傳承文明、創新理論的作用。二是抓協調整合。充分發揮省社科聯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各社會科學學術團體,把“五路大軍”和其他社科工作者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分工協作,共唱繁榮發展社會科學的大戲。充分發揮省社科規劃辦的組織、引導作用,通過實施省社科規劃,開展課題研究,把廣大社科工作者的力量,組織到研究重大現實問題方面來。三是要加大投入。社會科學事業是文化事業,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實行政府投入。在高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一定的物質條件,社會科學事業得不到正常發展,也勢必影響和諧文化建設。

傳統和諧文化資源的創造轉化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會長 郭齊勇教授

今天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指的是現代化的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市民社會。提倡和諧社會,針對的是現實上的不和諧、不協調。各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發展中的不平衡,地區、行業、城鄉、貧富的差異。出現不平衡、差異與矛盾是十分正常的。但一定要有一種自覺,即不斷地克服或調整不平衡或太過懸殊的差異。中國傳統社會充滿著斗爭與緊張,正因為如此,傳統社會的知識人與民眾期盼和諧,留下了大量的“和諧”思想資源,可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助緣。

在人與天的關系上,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獨立、相互對峙的系統,彼此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它們同處于一個充滿生機的氣場或生命洪流之中。中國傳統智慧主張人與自然萬物,與草木、鳥獸、瓦石、山水,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古代的《月令》,特別重視人對動物、植物、山川、陂池的保護,涉及季節與人之養生、漁獵、伐木、農事的關系。中國的人文精神不與自然相對立,它講的是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己”與“人”的關系上,孔子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就自己是在成就別人共生關系中實現的。成就自己,同時必須尊重別人;不尊重別人,也不能成就自己。在人與內在自我的關系上,中國傳統哲學家認為個體生存的意義世界,與個體人身心的涵養有很大的關系,可以幫助人心理上處于健康狀態。道家主張身心神形的合一與超越,由此而建立起道家特有的修養論、境界論。

中國古典的和諧智慧并不是否定對立、抹殺差異、矛盾的智慧。馬克思深刻指出,差異、矛盾是普遍存在,沒有差異、矛盾,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因此,否認、掩蓋、害怕矛盾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同時,放任矛盾甚至擴大矛盾,同樣也是錯誤的、危險的。今天我們對待官民之間、勞資之間、官商之間、城鄉之間的矛盾,三農問題對他要作如是觀。

孔子治國安民的主張是庶而后富,富而后教,肯定民生,強調藏富于民,把維護老百姓的生存權與受教育權看作是政之本。孔子注意到分配正義、社會公正問題,反對貧富過于懸殊,指出:“不患害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泵献又鲝埍U侠习傩盏摹昂惝a”,指出良好的政治一定是使老百姓有產業有收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政治。儒家還關注養老、救濟弱者、賑災與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及其落實,強調整個社會應關注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禮記·禮運》更是假托孔子之口,描繪了“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狐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理想。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是珍惜民力、保護民生的重要內容。孔子說:“政者,正也”,“居敬以行簡,以臨其民”,“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反對以傲慢的態度對待人民,濫用權力,任意擾民,踐踏民意,不顧民生。他提出以“敬”的態度謹慎地使用公共權力的問題,以安民濟眾、百姓平安為根本目的。

重視和發掘中國傳統智慧中的和諧思想的資源,決非要鼓吹全面復古,全盤照搬古代文化的整套東西,不是試圖以中國固有的傳統去對抗、抵制現代的文化。我們提倡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多元開放的心態,對傳統智慧的和諧思想資源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略論和諧文化的構成及其作用

湖北省倫理學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 韓東屏教授

和諧文化是文化的一個部分。如果說文化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一切,那么,凡是有利于追求和諧、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那些人類創造物,均屬和諧文化。既然和諧文化是為和諧而生,那么和諧與和諧文化就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具體說來,和諧是指引和諧文化生發運行的目的、目標,而和諧文化則是為和諧目的服務、效力的手段、工具。

人類為追求和諧而進行的創造活動有很多具體形式,不過它們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的創造,即理論方面的創造、觀念方面的創造、制度方面的創造和器物方面的創造,而由這四個方面的創造所結出的果實,分別就是和諧理論、和諧觀念、和諧制度與和諧裝備,它們共同構成了整個和諧文化的系統。

所謂“和諧理論”,就是論述和諧的理論。和諧理論一般是由學者或理論工作者創造的,主要存在于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和管理學的著述之中,它通過對“什么是和諧?”“為什么要追求和諧?”以及“如何追求和諧?”等問題的回答,來為人們追求和諧的實踐活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這種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讓大眾在思想上認同和諧的價值,形成和諧觀念,去做促進和諧之事;其二是為和諧制度的設計、安排、操作,提供思路、原理與方法。

所謂“和諧觀念”,是指社會上流行的關于和諧及和諧問題的各種較為固定、較為普遍的觀點、看法和理念。不僅屬于和諧文化,也屬于價值觀念及道德觀念的一個部分。它通過影響大眾的思想及思維方式,引導著大眾在實際生活中,去自動選擇符合社會和諧要求的行為方式,去自覺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與天人關系。和諧觀念存在于大眾的頭腦之中,它部分來自于人們對和諧理論的進一步精選、提煉,如“天人合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之類就是如此;部分來自于普通大眾的親身體悟與經驗總結,如“家和萬事興”、“和睦相處”是人們對家庭生活與鄰里生活的親身體悟,而“和氣生財”則是商人對自己經營活動的經驗總結……

所謂“和諧制度”,就是保障各種和諧關系的制度安排。和諧制度不是存在于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福利制度之外的另一類制度,而是各種制度的和諧化。和諧制度是社會管理者的直接創造物,是創造和諧理論的學者專家的間接創造物,它通過規范調控大眾行為,化解社會矛盾,消解社會問題,預防社會沖突等方式,來使整個社會形成穩定、有序、協調、互利、共生的狀態。由于制度決定著人們的權利義務、利益分配和資源予奪,因而它對人們的行為選擇往往有比觀念更為強烈的導向力。

所謂“和諧裝備”,就是用于促成和諧、維護和諧的各種器物。它包括避免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的各種交通設施,化水害為水利的各種如都江堰一般的水利工程,預防地震、海嘯、火災及球場騷亂之類天災人禍的預警、防護、隔離裝置,防止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的各種監控與保護設備,方便殘疾人的通道與廁位,等等。和諧設施是管理智慧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直接由物質生產人員制造。和諧設施的出現,將一些以往人們無法辦到的事變成了能夠辦到的事,明顯提高了人類追求和諧的能力與效率。

對追求和諧而言,上述和諧文化的四種形式所發揮的作用雖然各不相同,卻無論缺少那一個都不行。如果沒有和諧理論,既無法從理性層面讓大眾明白、認同追求和諧、維護和諧的道理,也會因缺乏理性支撐而無法在社會上構筑起合理而有效的和諧制度。沒有和諧觀念同樣不行,因為對和諧一無所知的人,最容易做出影響各種和諧關系的事。沒有和諧制度更不行,不僅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破壞社會和諧的惡行會因得不到有效制止而被廣泛仿效以至泛濫成災,而且那些潛在的危害社會和諧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矛盾,也會因得不到及時解決而愈演愈烈,積弊成患,最終釀成社會沖突乃至社會動亂。最后,缺乏和諧設施也不行。一方面是這會在許多領域加大我們追求和諧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在有的地方即使加大了人力的投入,也不會比擁有和諧設施有效,比如假設沒有交通設施,那么增加再多的警察,也難免交通事故與交通堵塞的大量發生。

人性化道德:構建湖北和諧文化的導向機制

湖北省考試院院長、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江暢教授

構建湖北和諧文化包含許多內容,其中之一就是構建湖北和諧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這種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作為其中的導向機制的道德。

任何文明社會表態都有兩種社會制約機制,一是作為規范機制的法制,二是作為導向機制的道德。道德像法制一樣,并不是總是好的。傳統社會的道德像傳統社會的法制一樣是專制制度下的產物,它限制甚至扼殺人的自由和個性,也不保障人的基本權利。就像傳統社會的法制是惡法一樣,傳統的道德特別是統治者所倡導的道德總體上看是惡德。進入現代社會以后,這種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道德像法制一樣也逐步地在現代化。但是,在法制不斷給人的自由擴大空間和保護人的權利的進修,現代道德卻在同時不斷地把人們引向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成為了道德的基礎,也成了道德的真正動機。道德的意義只在于告訴人們怎樣更好地、怎樣最好地去實現自己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合理利己主義、功利主義、通過利他利己的道德。這種道德后來又引進了責任觀念,要求人們在利己的時候要對他人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環境負責,而且不僅要承擔現實的、眼前的責任,而且要承擔潛在的、長遠的責任。

這種源于西方的與現代文明相聯系的道德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在于克服了傳統社會道德把個人與他人和社會對立起來、把道德理解為自我犧牲的缺陷,使道德與個人利益的實現緊密地聯系起來,道德成為了最好地實現自我利益、同時最好地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共進的最佳途徑。顯然,我們不能一概否認這種道德,它至少在推動現代文明的迅速繁榮而社會同時又保持有序的狀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這種現代道德確實存在著偏頗和缺陷,這主要表現在,它把人們的注意力和追求全部引向了個人利益,個人利益是其軸心。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盡管強調有利他人,利益共進,也強調社會責任,但他人不是目的,而僅僅是實現自己的手段,忽視了對他人的關愛和友誼,使人間沒有真情和溫暖。另一個只重視利益,而忽視了對人性及其潛能的充分發展和盡情發揮的導向,忽視了對幸福生活方式構建的導向。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現代道德在價值導向方面存在著偏頗,它提倡并推動人們追求物性幸福,而忽略了引導人們追求人性幸福。它使人類從中世紀對神性幸福的追求一下降低到對物性幸福的追求,這種下降顯然過了頭。因此,作為和諧社會價值體系的社會導向機制的道德也不能是現代道德,而是一種超越了現代道德的道德。這種道德就是基于人性并促進人性實現的。據此,我們可以稱這種道德為人性化道德。這種道德有五個基本特征,或者說實現了五種轉變:第一,從利益至上轉向高揚個性。第二,從追求占有轉向充實精神。第三,從擴張物欲轉向珍視生命。第四,從盡情享受轉向全面發展。第五,從自我中心轉向博愛眾生。

筆者認為,構建湖北和諧文化在社會導向機制方面,或者說在價值導向方面,應當努力克服傳統道德觀念的弊端,超越現代道德觀念的偏頗,努力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人性化道德。

構建和諧湖北的思考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王玉德教授

1. 從不和諧思考和諧。自從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以來,各方面的反應相當熱烈,認為這是偉大的戰略。人類社會發展到21世紀,和諧已經成為時代的最強音。然而,時下對和諧的反應主要停留在認同與贊賞的層面,如何構建和諧社會?還缺乏深入。如何深入?我認為要從思考不和諧的現象入手,對癥下藥。中央之所以提出構建和諧,是因為有太多的不和諧現象。

從歷史角度看,在新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是走過彎路的。起初是大講政治,大講階級斗爭,耽誤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機遇;后來,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講發展是硬道理,使中華民族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發展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代價超過了發展,對發展就要調整,就要提倡和諧發展。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講科學的持久,講發展的成本。

從現實看,我們湖北與全國一樣,既有共性的不和諧,也有本省省情的不和諧。所謂共性的,如生態環境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城市膨脹問題、濫建開發區問題、汽車問題、片面追求政績問題,都是不可忽略的大問題。以教育為例,大學合并一陣風,二級學院一陣風,招生與人才培養之間就不和諧。所謂湖北的特殊性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湖北的發展在全國的地位令人擔憂。老百姓常說,湖北省條件這么好,為什么湖北在全國的許多排名居于偏后?省市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治安、下崗就業方面都有問題。要敢于講問題,不要回避問題。湖北的工作,只要從思考不和諧問題入手,就算切入到了關鍵。

2. 建立一支研究和諧的隊伍,在全國形成和諧的學術重鎮。湖北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居于全國前列,但在全國研究和諧方面卻沒有什么成果。我提四點建議:其一,應當加強科研立項,特事特辦。其二,成立研究中心。其三,適當的時候,召開一次學術討論會。其四,湖北人在和諧方面的研究應有自己的特色??傊?,要造成一種聲勢,要辦實事,讓人人知道和諧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配合中央的戰略,把湖北建設成為和諧的省份。

文化的和諧發展是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 吳理財教授

文化的和諧發展是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 吳理財教授

責任編輯 劉鳳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欧美一道本|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欧美h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熟妇无码人妻|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女人一级毛片| 97在线国产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狠狠|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精品制服| 天天干伊人|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在线色国产| 国内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久综合日韩| 欧美在线黄|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99| AV色爱天堂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