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新的情況和新的挑戰,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現實緊迫性。必須緊緊圍繞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切實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關鍵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7)05-0049-03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村的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在全黨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全國農村有鄉鎮黨委37500多個,村黨組織645000多個,鄉鎮、村黨組織約占全國基層黨組織總數的19.7%;有農村黨員3030多萬名,約占全國黨員總數的43%。我國的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執政黨必須始終重視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
農村基層黨組織承擔著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職責;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農村的重要責任;在推進改革、發展經濟和保持社會穩定方面,都要依靠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
第一,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執政的組織基礎,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最終落實者。上面千條絨,下面一針穿,中央的方針政策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貫徹落實,需要依靠基層黨組織去宣傳、動員、教育、組織和團結黨員群眾付諸實踐。如果投有基層黨組織的貫徹落實,中央再好的方針政策,也是一紙空文,得不到貫徹落實,黨對農村的領導也就不可能落到實處。
第二,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組織者。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說明農村基層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能夠根據本村的實際,理出一條好的發展思路,規劃好本村的發展目標,群眾跟著走、跟著干,發展就有希望,致富奔小康就沒有問題。
第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形象在農村的體現,也是黨的形象在農村的象征和捍衛者。黨在農村的形象如何,黨在農民群眾中的形象如何,關鍵要看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的形象。換言之,在農村,我們黨要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先進性形象,最直接的就是靠農村基層黨組織去塑造、去體現、去維護、去捍衛。
第四,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壯大黨的隊伍,搞好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的培訓者和實踐者,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在農村健康發展的基本單位,黨只有通過農村基層黨組織,才能實施對農村黨員的教育、培訓、管理和監督。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著對要求人黨的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和及時吸納的工作,這一工作直接決定著農村黨員的質量和黨員隊伍的素質,是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純潔性和先進性的人口。
第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社會力量的領導核心。村民小組、共青團、婦委會、民兵、治安、調解以及其他農村基層組織等都是農村工作的基礎,而黨的基層組織則是農村各類組織的核心。黨的基層組織可以通過黨的政治影響力及在農村的核心領導地位,整合協調這些組織的關系,使其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
總之,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政權建設的基礎和完成黨在農村各項任務的基本細胞,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只有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才能落實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黨對農村的領導才能堅實有效;黨的執政基礎才能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二、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新情況和新挑戰,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現實緊迫性
改革開放以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整體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黨組織建設總體上在不斷得到加強。但是,隨著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變化,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
第一,農村黨員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較為嚴重,一些基層黨組織難以履行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據調查,有些村50歲以下的黨員不到黨員總數的3%,60歲以上的黨員卻占到了黨員總數的40%以上。這些老黨員年齡大了,已基本上失去了社會活動能力,黨員的先進性很難在農村中體現出來。
第二,部分村黨支部書記感到工作難度大,不安心工作,支部書記選任難。據調查,很多村特別是貧困村的黨支部書記。感到工作難以開展,工作不安心,甚至提出辭職,不愿做黨支部書記。
第三,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素質和能力方面存在許多與當前形勢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執政意識不強。不少農村黨組織認識不到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對黨的執政地位的意義和影響,他們覺得“執政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的事,與我們基層干部關系不大”。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陳舊。部分基層黨組織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上,仍然習慣于過去那種吹哨子、喊號子,摘強迫命令、行政干預,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頂用、軟辦法不管用”的問題。領導發展的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增加農民收入思路不清,點子不多,或自我滿足,或死守攤子,錯失許多發展良機。做群眾工作的本領不高。面對農村社會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束手無策,不能或不會運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來解決這些新矛盾新問題,甚至引發矛盾沖突,發生沖擊黨政機關的惡性事件。
第四,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基礎發生動搖。有些基層黨組織在貫徹上級黨委意圖時,對群眾工作作風生硬,不習慣也不愿意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群關系緊張,使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缺乏信賴感。一些基層黨組織軟、懶、散。自身作風不正,在群眾中威信很不高,以至有些地方出現了村民有問題“不找書記找族長”的情況。
第五,一些村黨組織不開展經常性的活動,放松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使一些黨員長期游離于黨組織之外,不能發揮黨員作用。在有些村,一年難開一次黨員大會。有的黨員黨性觀念淡薄,不愿過組織生活,甚至參加組織生活講價錢、要工資。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村黨組織由于忽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使一些黨員世界觀偏離,人生觀脫軌,價值觀扭曲,思想道德滑坡。有的黨員參與黃、賭、毒,搞封建迷信,打架斗毆。有的地方甚至宗派勢力抬頭,地方家族觀念、封建宗法觀念抬頭,派性反映到黨組織中來,一些黨員干部也參與其中。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基礎”作用的發揮,它既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受到削弱和下降,也使黨和國家政權建設在農村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現實緊迫性,必須引起執政黨的高度重視和注意。
三、緊緊圍繞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切實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中央提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更新觀念,強化功能,改進方法,提高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圍繞這一總體思路,筆者認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當前要著力從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抓好村黨支部領導班子建設,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真正解決“有人管事”的問題。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在班長。實踐證明,選好配強農村黨支部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支部書記,這是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關鍵。支部書記如何選,班子如何配。一是要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主要是積極推行“兩推一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以及村支兩委成員交叉任職。二是要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德才兼備的標準,采取多種形式、多條渠道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既可以從鄉鎮黨政機關及其所屬部門選派,也可以從縣市所屬部門或先進村中選派;既可以向社會公開招聘,也可以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三是要更新選人用人觀念,除了要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和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外,要特別注重把那些思想好、作風正、有能力、群眾贊成的年輕人大膽選拔為黨支部書記,而不要搞求全責備。四是上級黨組織要支持。對選任的黨支部書記,作為上級黨組織一要工作上支持,二要保證他們的基本收入。對有問題的支部成員,要盡量本著保持穩定,“多換思想少換人,不換思想再換人”的原則,采取措施幫助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和缺點,做好工作。而不要動不動就把他們撤職、免職。當然,群眾意見大的、不擁護的該怎么處理就要怎么處理。
第二,強化執政意識,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的能力。一是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執政興國的大局意識。村官雖小,責任不小,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有身在最基層、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黨、眼中有群眾的意識,自覺從做好基層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個大局出發,去思考問題做好工作。二是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農村黨支部要以執政為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己任,常懷為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三是要強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責任意識。農村黨員干部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全心全意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特別是要注意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做群眾的表率,而不要當群眾的尾巴。
強化執政意識,關鍵在于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要提高領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農村黨組織的中心任務是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首先要看其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實踐證明,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經濟的能力強不強,直接關系到其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強不強。提高領導發展市場經濟的能力,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要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同時,要注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切實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使干部安心,群眾有勁,工作好做。要提高領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前提下,一方面要積極支持村民自治,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實施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大力推進村務公開,廣泛聽取農民群眾意見,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要提高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能力。目前農村社會存在的諸如封建迷信、燒香拜佛、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使多少人深受其害。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善于正確引導農民群眾,把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凝聚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事業上來。要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善于協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加強對社會矛盾的排查,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把涉及社會穩定的事件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切實體恤民情民意,做好群眾的利益協調和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大局利益和社會穩定。
第三,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加強基層干部作風建設,一是要加強黨員的學習和教育,努力提高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強化對農村黨員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基本知識、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學習教育,提高農村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綜合素質和致富本領。二是要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的管理。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要通過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繼續探索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加強對基層黨員管理,要貫徹從嚴治黨的方針,對不合格黨員嚴肅處置,凡是黨員不履行黨章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能發揮模范作用的,經過黨員民主評議,該勸退的勸退,該除名的除名。對于違法亂紀的腐敗分子,必須堅決清除出黨,三是做好農村黨員的發展工作,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把那些符合條件、責任心強、有開拓奉獻精神、有知識、有能力的黨外積極分子及時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要特別注意改善黨員隊伍的年齡和文化結構,把那些年富力強、有一定經濟頭腦、具備一定科技文化知識、懂得經營管理的在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村辦企業骨干、外出務工人員和致富能手,充實到黨員隊伍及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中來。徹底改變黨員隊伍年齡偏大、素質偏低、作用偏弱、人數減少的狀況。四是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堅持和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思想作風。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和虛報浮夸之風。密切聯系群眾,端正對群眾的態度,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努力塑造新時期農村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對作風粗暴、弄虛作假、漠視群眾利益的個別干部,黨組織要進行嚴肅的批評和處理。
第四,農村黨的建設工作要突出機制創新。一是要建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落實機制。當前主要是要把創建以“領導班子好、黨員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群眾反映好”為主要內容的“三級聯創”活動抓好抓落實,完善“三級聯創”的工作機制、責任機制和獎懲機制。二是要構建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素質的提升機制。突出培養重點,認真抓好“雙優”工程,把致富能手優先培養發展成為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優先培養發展成為村組干部。抓好干部選用,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實行“兩推一選”,積極探索黨內直選。鼓勵和選派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任職,進一步優化基層班子結構。抓好培訓,大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村鎮建設工作,強化對基層干部理論學習和農業實用技術等方面知識的培訓。三是要構筑農村黨員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主要是要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實踐平臺。如開展定崗定責、聯戶幫帶、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區、黨員承若制等等。使黨員有這樣一個平臺能夠長期發揮作用。另外,黨員要發揮作用,黨組織要關心愛護黨員,特別是家庭生活困難的黨員。要及時給予關心照顧。對黨員在工作上遇到的阻力,黨組織要出面協調,撐腰壯膽。四是要創新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機制。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監督考核,即保護好他們發家致富的積極陸,又引導他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獻計出力。
責任編輯 陳新建
作者簡介:賀先平(1959-),男,湖南益陽人,中共廣西區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執政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