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方或部門的興衰成敗,是其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昂揚奮發的銳氣,廉潔奉公的正氣,與時俱進的勇氣和忠誠理想的底氣,就必須加強全面的修養。
關鍵詞:精神狀態;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7)05-0052-03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7年1月9日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切實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使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在執政情況下必須面對的考驗。如何使廣大領導干部牢固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一個重要而永恒的課題。因此,認真探討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問題,對于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領導干部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
領導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一貫思想。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他指出: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鄧小平同志一再要求我們:一定要宣傳、恢復和發揚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難的精神。江澤民同志也指出:在全黨始終保持一種堅韌不拔、奮發圖強的良好精神狀態,是事關黨的凝聚力、戰斗力,事關黨同人民群眾關系,事關我們事業成功的大問題。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以這樣的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去。這些重要論述說明我們黨歷來十分注重精神狀態問題,充分認識到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的極端重要性。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良好的精神狀態,使我們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戰勝重重艱難險阻。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勝利。
(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
領導干部是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是改革的先鋒、發展的領頭和穩定的支柱,他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舉足輕重,作用巨大。他們的精神狀態如何,是開拓進取還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是堅持原則、敢于斗爭還是不講原則、明哲保身;是勤政為民、當好公仆還是貪圖安逸、以權謀私;是作風正派、嚴于律己還是作風漂浮、脫離群眾,不僅會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更會影響所在地區或部門的發展。因此,領導干部只有時刻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克己奉公,表現出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革命事業心,我們的事業才能成功。
(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
領導干部在精神狀態上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領導干部理想信念淡化,經不起不良思潮的沖擊,對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產生困惑和動搖,精神支柱倒了;有的感到年齡到杠,職務到頭,抱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思進取;有的長嘆短呼,滿腹牢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有的固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為官哲學,安于現狀;有的群眾觀念淡薄,脫離群眾,甚至以權謀私,侵害群眾利益;有的不能擺正個人的位置,只想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本位主義嚴重,大局觀念淡薄。這些不良的精神狀態極大地損害了領導干部在人民群眾的形象,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也使領導干部失去奮斗的激情和前進的動力。因此,要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必須重塑領導干部的良好精神狀態。
二、領導干部應有的精神狀態
領導干部良好的精神狀態,不僅要體現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應體現共產黨的先進性。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時代精神的具體反映,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思想境界的外在表現。
(一)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
我們的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領導著十三億人口的執政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歷經挫折,仍保持勃勃生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國共產黨自身保持著活力是一個主要原因。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執政時間越長,越需要有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活力。不論我們取得怎樣的成就,都應該始終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明朝的呂坤說:精神爽奮則百廢俱興,肢體怠弛則百興俱廢。圣人之治天下,鼓舞人心,振作士氣,務使天下之人,如含露之朝葉,不欲如久旱之午苗。領導干部更需要這種精神的朝氣,這種年輕的心態。這種朝氣,能使領導干部形成不知疲倦,埋頭苦干的人生態度,形成不怕困難,敢于拼命的優秀品格。
(二)始終保持昂揚奮發的銳氣
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沖破重重難關,從勝利走向勝利,就是因為有一種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結合起來,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始終保持昂揚奮發的銳氣。這種銳氣首先表現為勇當重任。即不管面對的任務多繁重,面對的挑戰多艱巨,都能自信自強,不甘落后,奮發有為,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干大事業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時刻牢記肩上的重任,以忘我工作的精神,把精力用在事業的發展上。其次表現為敢于勝利。即有不懼任何挫折和挑戰、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豪邁氣概;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心,保持奮斗的激情;有敢破難題、敢啃“硬骨頭”的勇氣,不達目的決不放棄。另外還表現為勇于拼搏。這種拼搏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是萌發創新沖動、矢志追求卓越的活力之源和動力所在,把工作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工作當作事業,工作中充滿生命的活力與創業的激情。
(三)始終保持廉潔奉公的正氣
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廉潔奉公的精神,牢記“兩個務必”,在當前以至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領導干部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就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反之,以權謀私,貪圖享受,必然脫離群眾,最終被人民所唾棄。
(四)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勇氣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就要求我們領導干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勇氣。與時俱進是一種體現時代要求、把握客觀規律、富于創造精神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首先表現為求真務實,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領導干部要樂于聽實話、聽真話。領導千部要有聽真話、實話的胸懷和氣量。虛懷若谷、從諫如流,不能“報喜得喜、報憂得憂”,形成講真話、實話,不講假話、大話,少講空話、套話的良好風氣。領導干部要樂于辦實事,辦好事。力戒作風飄浮、大而化之,力戒好大喜功、盲目攀比,力戒華而不實、勞民傷財,力戒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領導干部還要樂于求實效,使自己的工作經得起群眾和實踐的檢驗。其次表現為開拓創新。創新,不僅是一種工作要求,也是一種精神狀態。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要保持這種狀態,必須有一股“闖勁”。要敢于挑戰未知領域,勇闖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敢做敢為,敢冒風險,不怕失敗,破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于現狀,甘居中游的思想。還要有一股“創勁”,敢于創造、善于創造、勤于創造。既要勇敢地自我挑戰、自我揚棄,又要不斷超越前人。要善于學習和吸收一切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和氣派,克服要“花架子”,脫離實際,只圖形式等傾向,認認真真地繼承,踏踏實實地創新。再次表現為善于更新思維理念。每一次時代的大變革、社會的大進步,首先是一場思想的大解放、理念的大更新。實踐證明,誰在理念的轉變上率先,誰在思想解放上徹底,誰就能在發展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領導干部必須樹立起超常規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的意識,敢為人先的膽識,爭創一流的精神,不斷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破除“官本位”思想,摒棄農耕文化,堅決克服事事求穩求安、時時患得患失、處處畏首畏尾的消極心態,做有膽有識、敢于負責、大有作為的領導干部。
(五)始終保持忠誠理想的底氣
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問題,說到底是理想信念問題,是追求什么、為什么而奮斗的價值取向問題。領導干部只有忠誠于黨的最高綱領,忠誠于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忠誠于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忠誠于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才能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把黨和人民的事業干好。我們正處于歷史變革的重要時期,執政黨的建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考驗,對每個干部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在這種沖擊面前,一些政治意志薄弱者被腐蝕墮落,喪失了理想信念,沉溺于物欲的泥潭,陷入精神上的貧困,失去了前進的方向。理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
三、領導干部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自修養
從實質上講,領導干部的修養,是世界觀改造問題,是主觀世界改造問題。領導干部通過自己的政治修養和黨性鍛煉,達到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種良好的政治和道德品質。領導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完成各項任務,必須用無產階級世界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而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不是天然形成的,是要靠廣大領導干部經過長期艱苦的修養得來的。
(一)理論修養是前提
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和研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科學解釋并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明辨是非,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和共產主義理想,充分發揮各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作用。
加強理論修養,提高理論水平,貴在自覺。領導干部要自覺學好政治理論,首要的是解決好認識問題。領導干部要站在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唯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才是指導中國勝利實現現代化的科學理論,離開了這些理論的指導,工作就會走彎路。因此,我們要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習理論的自覺性,堅決反對那種對理論學習抱著“說起來重要,千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消極態度。
加強理論修養,提高理論素養,重在方法。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博大精深,是一個完備的科學體系。學習這些理論,必須在全面、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系統地學,全面地學,學其精髓。學習理論,必須同學習十六大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在全面、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學習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把大膽探索的勇氣與科學求實的精神統一起來,切實解決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二)黨性修養是重點
領導干部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形成的過程,是他們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比較、鑒別和選擇正確人生目標,砥礪自己的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的過程,是一個經受各種考驗,抵御各種腐朽思想影響,利欲誘惑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黨性修養。
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必須經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四自”就是要求我們領導干部自覺用黨章黨紀黨規嚴格約束自己,嚴以律己,防微杜漸,防止不良風氣的侵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共產黨員高尚的人生觀,崇高的精神境界,自重,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尊重自己的人格,言行與身份相吻合。領導干部要時刻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公仆,要珍惜這個身份,所作所為要與這一身份相符,要用這一身份為人民謀利益。自省,就是要求我們領導干部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的行為和作風,養成“每日三省吾身”的習慣,使自己的言行始終符合黨和人民的利益。自警,就是要求領導干部要經常警示和告誠自己,筑牢廉潔自律的防線,從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例中警醒自己,吸取教訓,增強對腐朽思想和生活侵蝕的免疫力。自勵,就是要求領導干部要激勵和鞭策自己,奮發向上,建功立業,為黨和人民多干好事,干實事,自覺地培養浩然正氣,抵制歪風邪氣,永葆共產黨人和人民公仆的本色。領導干部通過“四自”所要達到的理想精神境界就是“慎獨”,即在任何時候不管有人知道與無人知道,有人管與無人管,有人監督與無人監督,都能按黨和人民的要求,認認真真做好本份事。
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必須自覺接受黨組織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和嚴格監督。這“三嚴”與上述的“四自”都是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必須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實踐證明,對干部放松教育,放松管理,監督不力,不僅難以造就好干部,反而使干部身上存在的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每個領導干部都要把自己置于黨組織的教育、管理、監督之下,決不允許自視特殊,不接受監督的現象存在。領導干部不僅要善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還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克服那種不講原則、掩蓋矛盾、軟弱渙散、放棄積極思想斗爭的精神狀態,在領導班子中形成嚴肅認真、是非分明、積極向上、廉潔奉公的精神狀態。
(三)道德修養是基石
領導干部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表現是其精神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領導干部如果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在工作上吃苦耐勞,廉潔自律,無私奉獻,那他就有良好的精神狀態。良好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表現來自于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通過自律和他律來實現的。自律,主要是通過接受道德教育來達到的。領導干部要繼承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倫理思想,用這些思想來鞏固自己的道德防線;還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道德,吸收國外其他民族的先進道德規范,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他律,主要是通過接受道德監督和道德評價來實現的。這種道德監督和評價,首先來自于領導班子內部。領導干部要遵守職業道德,即“官德”,更要遵守社會公德,自覺接受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批評和監督,互相約束。其次來自于上級領導和下級干部職工。來自上級領導的監督和評價,領導干部比較容易接受;而來自下級的就不容易理順了,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來正確對待來自下級的批評。再次來自社會輿論和人民群眾,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評議,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否成為人民公仆的重要標準。一個不受人民監督的領導干部是不可能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
(四)正氣修養是關鍵
領導干部講正氣。體現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任何挫折和困難都不能動搖;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決不為眼前的個人的某些蠅頭小利所誘惑,絕不能墮落到金錢拜物教的泥坑中去;時刻注意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絕不向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低頭,決不為小利而喪失民族氣節;堅持國家的政策和法律,不違法亂紀,不包庇壞人壞事,更不能打擊報復剛正不阿之人。領導干部講正氣,必須反對邪氣。每一個領導干部在加強自身操守的同時,要敢于反對歪風邪氣,要為講正氣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講正氣,大樹正氣,扶正祛邪,割除形形色色的毒瘤,掃除各種歪風邪氣,重塑黨和政府的形象。重塑領導干部的形象。
責任編輯 趙 靜
作者簡介:孫德江(1963-),男,廣西田東人,中共來賓市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