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重型汽車的迅猛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家加快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關鍵時期,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國家定點的重型載貨車生產基地,重型汽車市場潛力巨大。建立和發展重型汽車產業集群是發展西安重型汽車工業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選擇。
關鍵詞: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2-0118-03
一、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是時代要求
我國汽車產業近年來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重型汽車產銷尤為迅猛,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根據資料顯示,我國GDP每增長1%,重型卡車的需求就將放大16%。2010年,我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三個汽車市場之一,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重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10%~15%的增長率。
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新特征及趨勢,是產業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趨勢,是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它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難以相比的。美國哈佛的波特教授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最早提出了產業集群的概念,認為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產業領域相互關聯的企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及其支撐體系在一定區域內大量集聚發展并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產業集群最顯著的特點是空間的聚集性和產業的關聯性,它擁有產業擴張和提升競爭力的優勢。
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表現出明顯的地域集中,從而形成了世界十大汽車產業集群:美國的底特律汽車產業集群是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日本的東京汽車產業集群是日產、三菱和五十鈴汽車公司所在地;豐田汽車城為豐田汽車公司所在地。德國的斯圖加特汽車產業集群為戴姆勒一奔馳汽車公司所在地,沃爾夫斯堡汽車產業集群是大眾汽車公司所在地,呂塞爾海姆汽車產業集群則為歐寶汽車公司所在地。意大利的都靈汽車產業是菲亞特公司總部所在地。法國的巴黎汽車產業集群為標致和雪鐵龍汽車公司所在地;比揚古汽車產業集群則是雷諾汽車公司所在地。英國的伯明翰汽車產業集群,為萊蘭汽車公司所在地。
綜觀世界汽車強國的經驗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發展我國的重型汽車工業,建立和發展重型汽車產業集群是必然要求和最佳時機。我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也已形成,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結合區域實際,西安適時提出了建設“西部重型汽車城”的新概念,實施產業集群戰略,并精心論證,推進實踐。現在,總投資19.8億元,占地3400畝的現代化重型汽車基地在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拔地而起,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初見端倪。
二、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優勢
西安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集中度高、科技實力強、信息和物流發達、建設環境優良,重型汽車產業集群擁有8噸以上載重汽車全國第五、15噸以上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軍用載重汽車占據95%以上市場份額的龍頭企業一一陜西汽車集團;依托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集重型汽車制造、汽車維修、銷售服務、物流等現有汽車產業資源為基礎,通過政策引導,資源優化配置、不斷延伸產業鏈的方式,到2010年,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50億元,實現利潤10億元。
1.龍頭企業
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產業依托于重型汽車制造業的領頭企業——陜汽集團。近年來,陜汽大力開展對外合資合作,通過廣泛吸收社會資本,使集團生產能力迅速提升,規模不斷壯大,迅速成長為國內知名的汽車企業集團,并連續多年進入中國500強企業,創造了典型的國有企業跨越式發展模式。旗下已擁有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漢德車橋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等16個參股控股子公司,形成了以八百里秦川為鏈條的重型汽車產業帶。
2.相關支撐系統
獨特區位優勢:西安位居我國地理意義上的中心區域,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線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獨特的區位綜合優勢。西安是中國最大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西安國際航空港咸陽機場是中國四大機場之一,西安還是中國電信四大主節點之一,是連接中西部的網絡中心,是中國西部的金融中心。這些都為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持。
雄厚的教育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西安是全國的科研和教育基地,工學重點學科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有各類科研及創新機構4080個,技術人員40多萬,全市每年有3000多項科技成果產生,其中重大科技成果1000多項左右。
政府的有力政策保障優勢:西安重型汽車產業基地被列為全省、全市的“一號工程”,因此得到省、市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極度關注,并且提供了優越的政策加以扶持。
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優勢:汽車工業是西安傳統裝備制造業產業的優勢所在,十年來,西安汽車工業發展趨勢良好,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市GDP的平均增長速度。1995—2003年的八年間,產量增長7.7倍,產值增長近4倍,汽車工業步入良性循環。目前,西安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50多家,總資產超百億元,形成了以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為核心的汽車產業新格局。其中,大客車和重型汽車產品技術含量、外觀設計、生產工藝等方面處于我國汽車生產高端地位。
重型汽車在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3年,西安市汽車產量為41944輛,產值78億元,其中重型汽車產量達20691輛,產值42.3億元,重型汽車對行業產量增長的貢獻率80%,對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9%。2004年,西安汽車年產量上升到4.6萬輛,產值達110億元,成為西安支柱產業的龍頭,其中重型汽車產量達2.8萬輛,產值超過55.5億元。2005年,西安汽車產量達6萬輛,產值約150億元,在重型汽車領域,占據著國內近15%的市場份額,成為西安潛力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強大的重型汽車集群載體優勢: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資源聚集優勢為西安重型汽車集群提供基礎性平臺和戰略性支撐。西安重型汽車產業基地位于經開區的主要園區——涇渭工業園,距西安市中心20公里,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中心14.2公里,距西安鐵路客、貨運站25公里,距西安國際航空港僅15分鐘的車程,與高速公路零距離接觸,處于市區通往機場的必經之地,占有地勢之利。作為國家級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了立足區位、整合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兩大功能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突出功能互補、產業集聚的原則,在產業聚集、對外開放、體制創新、園區配套等方面形成了資源聚集的比較優勢。
3.配套產業
西安重型汽車產業要向成熟產業集群發展,就必須完善配套產業、擁有世界級的技術和世界級的產業鏈。陜重汽——中國500強,康明斯——美國500強,德國MAN——世界500強,技術與生產之間的強強聯合,使陜汽成為國內掌握重型卡車核心技術的制造商之一,具備了面向國際市場的競爭利器;同時,西安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陜重汽零部件、陜重汽專用車、萬方零部件公司、西安秦益等國際國內一流的相關配套企業先后入駐重型汽車生產基地,已經部署了汽車齒輪、輪胎、燈具、玻璃、包裝材料等多家配套企業。一個完整的重型汽車技術引進、自主研發、生產制造、配套組裝、物流和銷售產業鏈開始形成,現代化、與國際接軌的國內一流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預計到2010年,重型汽車整車廠本地配套率將達到50%以上。

以上各項優勢互為犄角、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必將產生經濟的、社會的、市場的良好效益,包括人才集聚效應、知識學習效應、中心帶動效應、資源溢出效應、管理示范效應和市場資源整合效應等,必將帶動相關物流、銷售、會展、培訓和基礎服務業的關聯發展,形成西安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三、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存在問題及建議
雖然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形勢喜人,成長速度驚人,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和警惕。例如,生產集中度不高、投資強度不夠、零部件工業落后、專業化水平低、技術開發能力薄弱、國產化進程緩慢等。最為明顯的就是配套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相對重型汽車的快速增長,零部件配套產業無論是配件數量上還是價值方面都無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除法士特齒輪、漢德車橋等企業具有較強的規模外,大多數企業規模小,專業化低,系列化水平低,開發能力不足,高端技術產品生產力弱。按照目前的情況,重型汽車基地省內零部件配套率僅30%。也就是說,在零部件配套的市場上,70%的“蛋糕”被“群外”企業拿走了。對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來說,最關鍵的還在于配套的戰線太長,不方便,不經濟,運轉效率的損失,物流成本的損失,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包括對當地就業人口的吸納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動等綜合效益方面的損失巨大。由此,筆者建議:
第一,在科學地確定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長遠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同時,還應健全產業政策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鼓勵區外企業在區內投資重型汽車配套產業,采取多種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創造良好的集群發展環境。政府部門應當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結合執行《行政許可法》,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服務效率,著重解決好軟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二,加強技術開發和合作,培育強勢自主品牌。技術優勢是企業的命脈,也是集群發展的命脈,西安重型汽車產業集群應堅持走科技自主研發之路,可以依托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重型汽車、轎車、零部件研制開發三個研發中心,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隊伍,著力打造知識型企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盡快整合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軟件產業優勢與重型汽車產業優勢,提高自主開發能力。
第三,以市場手段拉動重型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盡快完成西安汽車產業的整體布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占市場、拉動重型汽車產業的發展,完善國內市場網絡,開拓國際市場空間,參與國際競爭,逐步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第四,加大企業和產品的宣傳力度,強化品牌意識,豐富品牌內涵,培育強勢自主品牌和企業形象。近日,陜汽在國內第一個發布了重卡品牌宣言,陜汽、濰柴動力、法士特、漢德、康明斯組成的黃金供應鏈共同見證品質金牌,重卡領袖氣質昭然若揭,在企業品牌宣傳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五,陜汽集團與國內外知名汽車及發動機公司的合作應繼續深入,并結合自主開發,不斷為市場推出代表國內領先水平的新產品平臺,同時重型汽車產業集群還應積極吸收汽車應用軟件企業、高科技性汽車零部件企業、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入,整合這些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加大研發力度,提升重型汽車產業集群的整體技術水平。
[責任編輯 張 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