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臺灣餐飲市場出現兩大變化。首先,多家日本連鎖餐飲品牌發動新一波進軍海外市場的攻勢,Wonder Table集團帶來新的餐飲品牌Y's Table進軍臺北101大樓、Watami(和民集團)則與臺灣三商集團合資經營居食屋風味的家庭餐廳。
這一波日本餐飲品牌來臺,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方不再單純給予臺灣代理商品牌授權,而是通過合資或聯盟方式,主導品牌經營,將日式管理風格原汁原味搬來臺灣,這不僅沖擊臺灣固有的日式餐飲版圖,也帶來了新的管理視野。
第二個新趨勢,則是在市場飽和情況下,經濟部有意輔導臺灣餐飲業者進軍海外,卻面臨業者規模過小、管理成熟度不足等種種考驗;而日本連鎖餐飲業者細膩的管理風格與品牌經營理念,在此時恰好成為臺灣業者管理進階的最佳教材。
臺灣人盡管熟悉日式餐飲,但餐飲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卻只停留在表面,很少能夠學到日式管理的精髓,更不用說真正理解日本業者掛在口中的“顧客就是神明”這樣的想法,難以通過管理知識的累積,形成品牌實力。
如果臺灣餐飲業者想要提升服務質量,累積進軍海外市場的能量,至少有三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服務質量的一致性;二是員工的熱忱;三是總部的理念。
餐飲業從單店擴張為連鎖品牌,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建置標準作業流程(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規定是否詳實合理,是否在日常的管理中落實,對消費者來說,關系著每一次所嘗到的食物口味是不是一樣;所感受的服務質量是不是相同。而對業者來說,SOP更是管理的依據,是經營能否獲利的關鍵。SOP可以說是建立服務質量一致性的第一步。
以三商和民在臺開設的居食屋為例,SOP早就是日常管理的依據。從端到顧客桌上的生魚片厚度、外場服務員幾分鐘該巡一次責任區為顧客添茶,到管理干部每天要填寫業績計劃表,預測每天的來客數與備料量,從后場到前場,再到前后場之間串連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作業程序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