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東道主效應,為我們引入了一個有趣而實用的概念——“主場營銷”。
5月16日,當南非世界杯競賽部部長丹尼斯·蒙伯爾談到南非當初申辦2010年世界杯的原因時,幻燈片首先展示給各國媒體記者的是一張表格,表格記錄了從1930年到2006年歷屆世界杯的前三名,“巴西、意大利、德國有過那么多彪炳千秋的冠軍,可是非洲國家的名字卻從未出現在世界杯前三名的歷史中?!?/p>

而當《成功營銷》記者問道,如果綜合政治、經濟和體育競技多重因素來考慮,是否意味著南非將創造歷史,作為第一支殺入世界杯前三名的非洲球隊時,丹尼斯·蒙伯爾幾乎給出了肯定的答復:“雖然我們的國家隊現在還不足夠強大,但是我們不會放棄夢想冠軍的一切權力。”
時光追溯到2002年韓日世界杯,時任國際足聯副主席、韓日世界杯組委會主席的韓國人鄭夢準說:“很難想象,如果東道主韓國隊小組賽都未能出線,會令多少人感到失望?!焙髞?,韓國隊一直殺到了半決賽。幫助韓國隊進四強的,除了鄭夢準這位身居國際足聯高官的政客、比賽場上的“黑哨”,還有韓國隊身后的眾多大小贊助商,世界杯東道主的票房收入、轉播收入等一系列經濟拉動指數,甚至包括了那些依靠“冷門”在每屆世界杯猛賺一筆的博彩公司的利益。
其實,如此多重利益之所在,也正是南非之所想。
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東道主”效應,為我們引入了一個有趣而實用的概念——“主場營銷”。
“主場營銷”的利益所向
“主場營銷”是否和體育產業的經濟全球化形成悖論?通常,人們不會有這樣的懷疑:TCL在歐洲市場的大潰退,會導致切爾西主場斯坦福橋上座率的下降。
但是,我們絕對會懷疑:假如中國軍團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的成績還不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時候,北京奧組委的600萬張門票還能賣出去多少,各級別的奧運贊助商在奧運之后,還會有多少奧運營銷的熱情。
“國際奧委會都不會同意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切利益所向,都會使得中國代表團成為金牌的第一大戶。這就是主場的力量?!眮碜匀鹗恐w育經紀公司Players Friends的經紀人德雅·庫奇科對《成功營銷》記者說道。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2006年世界杯之前曾經和德國當地的一些媒體戲謔:“世界杯東道主如果能進四強,就意味著東道主能打七場比賽,這不僅確保了可觀的門票收入,還可以拉動東道國的內需和國民消費指數。”
“主場營銷”的好壞得失,關切著主辦方、贊助商、主辦國政府、國家經濟等許多方面的利益,這也是為何最近三屆世界杯的東道主必進半決賽,最近五屆奧運會的東道主都能實現比上一屆參加奧運會至少50%的金牌數量的增長。
而對于贊助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眾多大中小企業來說,借助本土奧運會的“主場”優勢能營銷什么,是它們關切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要斥巨資贊助奧運?”至今,這還是很多奧運贊助商在問自己的問題,“我們如何在五環旗下營銷自己?我們很期待2008年北京奧運會,但我們是什么?一個能夠得到奧組委免費贈票的奢侈看客,還是一個真正需要進入營銷國際化大循環的豪商?”
贊助商們在奧運營銷過程中,都忍耐不住表明“我是奧運贊助商”的欲望——這是他們的自鳴得意。尤其是他們簽約的本土明星折桂時,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事情之一。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黃竹杭教授,對于眾多中國企業后續奧運營銷的能力同樣產生過懷疑:“……也許他們都能把姚明或劉翔請來拍廣告,作代言,為自己成為奧運贊助商而造勢,但是請了大牌明星支付了巨額的廣告費用以后,后續的宣傳費用誰來掏?”
據洛杉磯奧運會以來的數據顯失,只有30%左右的奧運贊助商最終能從奧運贊助中獲利,這是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的一條奧運贊助“潛規則”。然而,真正能取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三星那般石破天驚的奧運總體效應企業,則是鳳毛麟角。
摘要:“主場營銷”帶來的,除了由東道主的好成績帶來的可觀的當地門票銷售收入,吸引了大量廣告贊助商,甚至國家與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之外,還能有什么?
“主場營銷”的盈利環節
毫無疑問,對任何大型賽事的東道主來說,借助大賽的經濟熱潮借勢發展旅游業和餐飲業,是不可忽視的經濟拉動指數之一。
丹尼斯·蒙伯爾在談到南非世界杯將會給國家帶來的收益時稱,現在占到南非GDP的2.1%的足球產業,到2010年,旅游業的GDP 占有率將隨之的拉動而達到8.2%?!暗搅?010年的夏季,一定會有近百萬的游客不遠千里來到約翰內斯堡。我絲毫不懷疑他們的消費信心指數,因為世界杯的門票價格是嚴格按照國際足聯的昂貴定價制定的,世界杯期間游客的購買力可見一斑?!?/p>
“主場營銷”對東道主還有什么貢獻?“我們預計2010年世界杯對南非GDP的貢獻將達到511億南特(1美元=4.7南特),新增長期就業機會196,400個?!边@是來自南非世界杯組委會近來公布的官方數據。
電視轉播權收入又是世界杯主辦國能分到的一塊蛋糕。大型賽事的舉辦,使東道主都會得到將近50%的轉播分成,拿2010年的南非為例,東道主和國際足聯將版權賣給各國電視臺,各國電視臺將支付比2006年世界杯還要昂貴的賽事轉播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分配好東道主在門票收入、轉播費用、廣告贊助收益上的平衡性,已經日益成為各國體育組織在舉辦賽事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大到各個國家與城市舉辦的奧運會、世界杯、歐洲杯,小到各國足協舉辦的聯賽,都在努力追尋這三方收益的平衡。
根據央視索福瑞調查統計,2006年度中超聯賽總計收入9.3億元,其中門票收入占4.5%,電視轉播收入占2.7%,廣告冠名贊助費用占72.8%。而在商業化運作十分成熟、具有特許經營模式的德國足球聯盟,這三項的指標相對均衡:21%、26%、50%?!爸袊_實有奇怪之處,地方電視臺轉播中超還能從中超公司分到一定的收入,這在歐洲大陸是不可想象的?!泵绹谷R克國際集團董事長張惠中說道。
對于歐洲各國運營健康成熟的聯賽而言,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廣告冠名贊助收入三方的平衡性極為重要,英超、意甲、西甲三大聯賽概莫能外。這對于今年即將舉辦女足世界杯,明年將要舉辦奧運會的中國來說,是個值得關注的經濟指數。
一個似是而非的因素:“主場”和博彩業
擁有60年歷史的歐洲冠軍聯賽主客場兩回合的淘汰賽制,呈現出這樣一個有趣的數字:第二回合坐鎮主場的球隊出線概率高達56%。
如果照搬概率論,這個數字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數字所代表的理性值得我們去思考。2006-2007賽季歐洲冠軍聯賽半決賽,AC米蘭俱樂部主席加利亞尼在首回合客場老特拉福德之役2:3失利后,居然說:“為什么我們非得在客場贏?回到我們自己的主場后,我們就會知道兩個客場進球有多么重要?!惫黄淙?,到了第二回合,米蘭3:0輕取曼聯晉級決賽。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博彩業發達的澳門盤口,早已準確地預測出了米蘭“穩膽”晉級的結果,在他們的首席足彩分析師的文章當中,認為米蘭晉級的首要因素,就是“坐鎮圣西羅”(主場)。
更為有意思的現象是,享譽世界的諸多體育博彩公司,在每周末各國聯賽的開盤,主場球隊的勝面總是被預測得更大。
英國著名體育博彩公司Sportech的總裁伊恩·彭羅斯說:“足球和足球博彩,已經維持了84年的關系......足總杯的比賽中,即使是英超業余球隊在主場對陣利物浦隊,我們也不會給那支業余球隊開最高賠率,因為你知道,主場總是有不確定性的因素存在?!?/p>
這個問題似乎涉及到了博彩圓桌下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幕后交易總會存在。這是否也是“主場營銷”的衍生品?我不得而知。不過,在西亞和東南亞地區,足球比賽似乎總是會被一些看似簡單的因素操縱著。主場的球隊經常能夠以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取勝,制造“冷門”。比如,2004年11月17日的“國足之死”,在科威特人上演了一出“補網記”之后,最終憑借多一個進球的優勢晉級十強賽。賽后,這場比賽的結果被卡塔爾的一家電視臺戲稱為:“博彩公司一定早就想以阿拉伯國家最弱智的加減法數字游戲,玩弄下注中國隊出線的彩民。”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成功營銷網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歡迎訂閱《成功營銷》雜志!
訂閱電話:010—856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