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氏系稀姓,在東陽卻是鼎族。厲氏上可溯于炎帝神農氏,姜太公6世孫無忌謚厲公,子孫以謚為姓,遂改姜為厲。晉末南遷,南朝宋元嘉時惟賢公由婺徙居東陽。入唐,太公49世孫厲文才于夏山置田園建宅墅。厲文才孫厲乾耀舉家定居,以山之名合厲之姓,將此處宅墅取名為夏厲墅,后裔在此居住繁衍至今,已1370多年,傳49代,其間又有散遷于多個省、市、縣的,成為所有東陽厲氏祖源母居。
自夏厲始祖厲文才起,厲氏便顯于唐盛于宋,科第綿延。據《吳寧厲氏宗譜》記載,厲氏歷朝出仕為官的有147名(其中進士及第35名,武狀元1名),仕宦有太師、刺史、御史、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大學士等多人,還有詩人、畫家、著名學者等等;有唐太宗、宋光宗、宋理宗三位皇帝賜的御詩,有皇帝敕詔文誥十余幅。曾經建有功名石牌坊6座(大方伯坊、豸史坊、狀元坊、父子進士坊、大學士坊、黃堂左政坊)、旌節坊4座,厲氏大宗祠內有匾額64塊。
厲文才登貞觀元年(627年)進士第,任道州刺史。時荔浦賊寇猖獗,文才臨郡期月,群盜悉平,因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許,改任容州刺史,厲文才不戀高官厚祿,蒞職期年,拜表陳情歸鄉。據傳唐太宗特贈詩《賜容州刺史厲文才致仕》:“袖手長才世路輕,愛閑那肯鬻榮名。桂冠便欲辭丹陛,策杖還歸老古城。效職寧知三仕喜,傳家惟有十分清。樂天旨趣誰人喻?好向林泉自濯纓?!蔽牟抛訁枬鸀槭逃?,孫厲乾耀為翰林學士。乾耀子厲必達登唐代宗大歷間進士,孫厲元為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歷任荊州刺史、殿中侍御史,立朝有風節,帝賜驄馬還鄉,當地曾立“豸史坊”旌表,并命名其鄉為“乘驄鄉”,名其里為“御史里”,此名沿襲千余年,直至1928年才改名。厲元長子厲自南登光啟乙巳(885年)進士,次子厲圖南登大中年間進士,仕西川節度副使。必達次子厲黃仕校修郎,其子厲休,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進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與祖文才公并稱“厲氏兩都督”。厲氏子孫在宋朝聲譽更為顯赫,厲仲祥,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以武學館生中狀元,官至左領衛中郎將,防守建康。史稱其有將才,曾造戰車九牛弩,后人卒用之以敗金師。他的剛毅好學,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看重,便把女兒許配給他。其弟厲仲樞,嘉定元年(1208年)武進士,子厲佇、厲琮于淳十年(1250年)同登進士榜,此即“兄弟進士”、“父子進士”坊之由來?!稏|陽隆慶志》載:“兄弟同科,惟厲氏矣?!庇袇栴?、厲汪、厲模、厲文翁,連續四代的“祖孫進士”。厲文翁登寶元年(1253年)進士,仕資政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封東陽侯,在洋溪開厲府(現在后里村附近)。明代厲汝進,嘉靖進士,歷官吏科都給事中,因上書彈劾兩淮副使張祿,詞連嚴世蕃,被廷杖八十,謫云南典史,嚴氏變本加厲直迫害至罷官革職。后嚴氏遭誅殺,厲汝進于慶歷初被詔復原職,在赴任途中病逝。清代著名文學家厲顎(1692~1752年),字太鴻,號樊榭,原籍明州,厲文才8世孫,由夏厲遷慈溪,雍正壬子(1732年)秋,夏厲宗人厲云波偕侄到明州雇請厲顎來宗室修家集一編,故在《吳寧厲氏宗譜》中保留有他的不少文學作品。所以在《東陽市志》中,先人評曰:“吾東世家,在唐則厲、馮、舒、滕,在宋則厲、何、喬、馬、葛,居五府之首,于是厲氏為東陽望族?!?/p>
厲氏豐富的文化遺產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食糧。如唐代詩人厲元,他的詩構思精巧,想象豐富,色彩濃烈,語言優美凝練,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從軍行》等5首詩被載入《全唐詩》。南宋資政殿大學士厲文翁有奏章四篇,其中《三邊形勢疏》洋洋兩千多字,對當初的戰爭形勢作出了精辟分析,很有史料研究價值。
厲氏對東陽的佛教文化也有卓越貢獻。東陽法華寺乃厲文才置之別業,其孫厲乾耀舍宅重建,其規模有榮麗冠時、幽絕江南之譽。灌頂寺是厲休于開運二年(945年)所建,有江南古名剎之稱,至今香火不絕。八面山大智禪寺于南宋初廢,淳年間厲氏貴中、貴和兄弟倆捐銀700余兩重建,并置寺產。
厲氏兩都督修造的兩條都督堰,皆東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宋歐陽修《集古錄》有載,歷經1300多年,代代惠澤一方百姓,至1971年南江水庫建成后,古渠仍沿用。一江兩處都督堰,一段佳話千古傳,這是厲氏祖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的真實寫照。明萬歷年間,厲文才34世孫厲思恩,為反對牙儈恣意橫行,毅然著手創設橫店義市,崇禎十二年知縣錢源為之立《衡店義市記》石碑一塊,此碑現立于老橫店景區門口,它是橫店古老集鎮的歷史見證,同時也證明橫店商貿集市始于明朝,為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在東陽的佐證。厲云波,太學生考授州同知,志承祖德,濟貧賑災30年樂此不疲,王崇炳在《金華征獻略》中記述了《厲云波卓行傳》;另,清朝康乾間,金華府及東陽縣令為厲光侯頒有“胞與為懷”、“任恤可風”及“盛世瑚璉”三塊匾額以表彰他善舉之功。厲氏歷代的義舉,極為后人稱頌,聲名遠播。
厲氏自唐以來,世有科名,延及明、清而不竭,究其因,乃得益于教育。凡厲氏所居之莊,皆有庠塾(學校),設助學田租。北宋紹圣年間(1094~1098年),厲伯詮始創夏厲義塾,免費栽培厲族子弟。南宋厲文翁在洋溪設屏山書院,時頗有名氣,有子孫寧、賢兩公皆以文學著名,屢辭征召,后講學于郭氏石洞書院,為四方來學者眾,遂于甘泉院精舍設義塾以教授,撥大化之莊以為膳食資,時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