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長虹 黑貓 包辦婚姻 結婚以后
摘 要:郭沫若曾用成都人的俗話“隔著麻布口袋買貓子,交訂要白的,拿回家去才是黑的”來形容包辦婚姻,由于郭沫若買到一只“黑貓”,他對自己婚姻不滿是可以理解的。高長虹的《結婚以后》中的雙方都很優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婚姻的理想模式:郎才女貌,但就是這樣一樁在旁人看來“最美滿的結婚”,卻給婚姻雙方都帶來了極大痛苦,所以,該篇小說粉碎了包辦婚姻的最后一道防線:表面上“美滿”的包辦婚姻也不美滿。該篇小說盡管存在著缺點,但無疑是一九二零年代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在同類題材中,它更是別具一格、名列前茅!
在現代文學史上,抨擊包辦婚姻罪惡是常見題材,高長虹的《結婚以后》①卻寫出了新意。
一、 “買到黑貓”的郭沫若
郭沫若曾用成都人的俗話來形容包辦婚姻:“隔著麻布口袋買貓子,交訂要白的,拿回家去才是黑的。”郭沫若便遇到了這種情況。到他十九歲還是“孤家寡人”時,對他向來很遷就的母親,突然自作主張把婚事定了:“女家是蘇溪場的張家,和遠房的一位叔母是親戚,是叔母親自做媒。因為門當戶對,叔母又親自看過人,說女子人品好,在讀書,又是天足;所以用不著再得到我的同意便把婚事定了。”叔母甚至說,她的表妹若嫁到郭家,“決不會弱于我家任何一位姑嫂,也決不會使我灰心。”事實卻與叔母的話大相徑庭。
等新娘一下轎,郭沫若在心里叫了一聲“啊,糟糕!”“因為那只下了轎門的尊腳才是一朵三寸金蓮!”等郭沫若揭開新娘頭上的臉帕,又在心里叫了一聲“活啦,糟糕!”“我沒有看見甚么,只看見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從這兩聲“糟糕”,不難想象郭沫若當時那種大失所望的心情。所以堅持到晚上,郭沫若便倒在他睡慣了的床上,“別人要去鬧房我也不管,我只是死悶地睡著”。后來在母親的勸說下,郭沫若只好“掙持起來”,配合大家的鬧房:“很高興大家的鬧房。自己是自暴自棄地喝得一個大醉。”結婚四天后,郭沫若便找了一個機會溜之大吉。②郭沫若隔著麻布口袋買貓子,交訂要白的,結果卻是黑的,他對這一婚姻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買到的是一只“白貓”,結果又如何呢?高長虹的《結婚以后》會告訴你。
二、 “買到白貓”的“他”和“她”
在結婚以前,“他早已聽說過不只一次,她是一個很好看的女孩子,她有重[,她有酒窩,她有長脖子,她有細條身材,她嬌小,她聰明。他也未嘗沒有想象過她,而且愛她。便在兩三個月以前,他的一個同學在戲臺下無意之間問遇見過她的一個半瘋狂性的親戚,聽了關于她的夸張的述說,他們那樣恭維她,嘲笑他,他也不能說沒有過一點得意”。在結婚的頭一天,“他”的婚事引起許多人們的驚異與贊嘆,“據差人們傳說,連那個最傲慢的校長都佩服了”;在“他”去向校長請假的時候,“校長的臉也變得比平常和氣了許多”。結婚后次日,校長甚至打發差人來賀喜,并送來一副對聯:“合巹杯前不忘向學/銀河雙渡?看成名”。因為這件事,家人感到非常光榮:“這更給人們證明,這真是一件最美滿的結婚,他們沒有法子不去羨慕,頌揚。”當“他”晚上回來知道此事時,“也現出不可遏抑的笑容,而且心里也不能說沒有得意”。就是在“他”結婚十五天回到學校后,他也希望暑假快點到來,“他有時只想同她住在一塊,其余的什么都不要理會”,“他后悔他失卻了他所應該享受的東西,他像一只迷路的羊,鮮嫩的綠草在它的嘴邊等候著,但它卻忙于在走投無路,它幾乎餓倒在路旁。”“到他入睡的時候,那狐子便變成女子的形相睡在他的旁邊,他接吻她,擁抱她,同她享受那秘密的幸福。”從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他”很幸運,買到的實實在在是一只“白貓”。那“他”又如何看待這樁婚姻呢?
結婚以前,由于“他”不知道世間有離婚這樣的事情,“所以他時常也想,到無可補救的時候,出妻倒是一個最后的補救的辦法。這樣久了之后,出妻在他的心里已被理想化而認為比娶親更重要更合理的信條。同朋友們談起婚事,他常乘機去夸張地宣傳他的出妻主義。”結婚時,家人的焦躁與憤怒感染了他:“他覺得一切都沒有辦法,一切都要失敗了,當他的姐姐拿出新婚的衣服讓他試穿的時候,他覺得他在試穿壽衣呢!”加上新娘因為首飾問題哭著不愿出嫁,“他老大地感到不舒服,憤怒在他的臉上無法地活現出來,像要執行他的夫權。”到了晚上,在鬧洞房的時候,他壓抑已久的憤怒終于爆發了:“他把所有的力氣,所有的憤懣立刻都裝在一個聲音里,對準了那個拉他的女人的臉:‘不準你動!’屋里立刻恢復了昨夜的靜寂,臉們都互相顧盼著,他的嫂子失悔地,很難為情地先走了出去,很快地屋里便只剩下他同她了。只有憤怒的沉重的空氣還堆積著而且充滿了全個屋子。”由此可見,“他”對這樁婚姻是多么不滿。
在旁人看來“最美滿”的婚姻,為何“他”卻如此不滿呢?小說中這樣寫道:“第一,他現在并不需要結婚。他還只是十七歲的一個少年,雖然在慣例上已經是最合適的年齡了,但他覺著什么還都不明白,還得專心再讀幾年書。他平常的主張是,最早也得到中學畢業才結婚的。第二,他需要一個讀書的女子。但是她,一個鄉下的姑娘,在他三四歲的時候他祖父便給他訂了的。他是不喜歡那種小足,他一看那個便可以引起他的一切的憤恨。”一切,都因為這是一樁包辦婚姻。
“他”對這樁婚姻如此不滿,那么“她”呢?在結婚的時候,為了首飾“她”不愿出門。對此,“他”大受打擊:“她一點也不為了他而歡喜,一個在別人所碰不到的丈夫,一個卓越的學生。”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當他的腳步開始在門口響的時候,新婦點燃了燈,他進去不能說一句話,其實也沒有一句話可說,他們兩個都不約而同地靜候著他睡下,她的臉對準著窗紙,像一個哲學家在從那上邊搜尋著什么玄妙的道理。她總不看他一[。他也用同樣的態度報復她,不看她,也不同她說話。等到他們所靜候的時間到了,他便面對著墻壁胡思亂想地睡去,她也吹滅了燈,一頭倒在炕腳底的一個枕頭上,穿著衣服,面對著窗。”早上的時候,“她仍然像昨晚那樣地坐著,正像她并沒有移動,而且她也不知道屋里還有一個人在著”。結婚半月后,“他們現在已有了很深的敵意,他要休她,她也只等候著他休,他們不會再有轉圓的時候了,因為一件事的開頭便弄錯的緣故”。在這篇小說中,高長虹雖然沒有說明“她”如此對待“一個在別人所碰不到的丈夫,一個卓越的學生”的原因,但很明顯,“她”也對這樁包辦婚姻不滿意。
三、 《結婚以后》在中國現代
文學史上的地位
在常見的抨擊包辦婚姻罪惡的作品中,對婚姻不滿的多為一方,而該小說中的雙方都不滿意;并且,人們通常把包辦對象寫得一無是處,而該小說中的雙方都非常優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婚姻的理想模式:郎才女貌。但就是這樣一樁在旁人看來“最美滿的結婚”,卻給婚姻雙方都帶來了極大痛苦。所以說,該篇小說粉碎了包辦婚姻的最后一道防線:表面上“美滿”的包辦婚姻也不美滿。人們在評價高長虹的作品時,都高度評價他的詩歌或散文詩,而對他的小說評價不高。董大中先生認為:“高長虹的文學成就,以詩最好,散文次之(也可能有人把兩者的次序倒過來),再次為批評,小說只占第四的位置,最末為劇本。”③吳福輝先生認為:“最能表明他的文學價值和精神價值的作品,恐怕是散文詩、詩和雜感批評,然后才是小說。”④如果從整體水平看,這樣的評價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高長虹沒有創作出成功的小說,《結婚以后》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結婚以后》最初在刊物上發表時題為《家庭之下》,高長虹原計劃把它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家庭之下》是一部長篇小說,連續在本刊發表。本想每月發表一次。因為第四期編入的七章,臨印時放不下了,書局又誤把五章只登了一半,所以六七章不得不趕急在第五期發表。以后,大概仍然是每月發表一次。”⑤正在高長虹創作《家庭之下》時,韋素園退還了同為莽原社成員的向培良、高歌的作品《冬天》《剪刀》⑥,高長虹知道此事后在上海《狂飆》周刊第二期上發表了給魯迅和韋素園的公開信,由于不知道其中的底細曲折,魯迅“決計置之不理”⑦,高長虹便發表了令魯迅極為憤怒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魯迅決定“不再彷徨,拳來拳對,刀來刀當”⑧。就在高長虹發表《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這篇文章的《狂飆》周刊第五期上,高長虹還最后一次發表了《家庭之下》,由此可推斷,高魯沖突的爆發,是導致《家庭之下》中途夭折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設想一下,高長虹的《家庭之下》如能順利完成,是有可能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重要長篇小說的。高長虹要求他的作品是他的生活的“藝術化”⑨,所以凡是描寫自己生活的小說大都寫得較成功。《結婚以后》是高長虹生活的“藝術化”已成學界共識:不但《高長虹文集》的附錄《高長虹年表》引用了《結婚以后》的材料;高長虹的外甥閻繼經(筆名言行,已仙逝)先生在編撰《一生落寞,一生輝煌——高長虹評傳》和《高長虹生平與著作年譜》時也引用了其中的材料。除《結婚以后》外,以自己的一段經歷為素材寫成的中篇小說《神仙世界》發表后,“見了朋友們,無論舊識與新交,十之七八都談說神仙世界”⑩。封建家庭曾給生活其中的人們造成了巨大痛苦,我們已從太多作品中看見。高長虹所在的家庭便是千千萬萬這種家庭中的一個:“我的弟弟住在家里,來信說他很痛苦。我同情于他的話,所以我發誓不再回家,我已二十八歲了!”紜{1}高長虹曾把他兄弟三人的婚姻稱作是三幕“悲劇”紝{1},他曾如此憤激地詛咒家庭:“給生命以死滅的,把人當做猴子叫他玩那可笑的簡單的把戲的,那便是家庭。這樣惡劣的社會的形式,而能延長數千年之久,而且還被現代的人們像珍奇似的保存著,只此一點,我便佩服人類的愚蠢到十分了!”紞{1}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高長虹若能把自己家庭的“不幸”寫出來,是完全有可能成為一部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作品的——抨擊封建家庭罪惡是其共性,這不幸因與高長虹及其兄弟的生活密切相關故具有個性。從已寫出的部分看,《結婚以后》的內容有些蕪雜,但蕪雜恰是該小說的特色。去除枝葉,當然能使枝干更加突出,但同時也失去了樹木的豐富性。從這未加修剪的樹木上,我們也許能得到更加豐富的信息。正如魯迅所說:“這正如折花者,除盡枝葉,單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氣卻滅盡了。”紟{1}魯迅這話雖然是針對刪節的譯本而言,但用之于小說創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許正因為如此,《結婚以后》才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特點。該小說發表后,遠在巴黎的閻宗臨在給高長虹的信中說:“你的長篇小說,我還是以未完成的《家庭之下》好的多。你能夠再寫嗎?我實在盼你早日寫成那部。”紡{1}
在對傳統家庭進行抨擊的作品中,我們經常看見的是《紅樓夢》《家》《財主底兒女們》等這些對大家族進行抨擊的作品,而《家庭之下》則是對小戶人家進行抨擊,所以,單從!材這個角度說,《家庭之下》的!材是新穎的。高長虹若能把家庭給他們兄弟三人造成的痛苦如實地寫出來,誰能說《家庭之下》不能與巴金的《家》、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三分現代文學史上家族小說的天下呢?盡管長篇小說《家庭之下》未完成,高長虹在收入集子《實生活》時將其改名為《結婚以后》,作為短篇小說,盡管六、七部分有些離題,筆者仍要冒著被人指責為孤陋寡聞、不懂小說的風險大膽斷言:該小說無疑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在同類題材中,它更是別具一格、名列前茅!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廖久明(1966-),四川安岳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65377;
① 《實生活#8226;結婚以后》,《高長虹文集#8226;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71—91頁#65377;
② 《少年時代#8226;黑貓》,《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316頁#65377;
③ 董大中:《魯迅與高長虹》,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頁#65377;
④ 吳福輝:《我讀高長虹的小說》,《高長虹研究文!》,北岳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頁#65377;
⑤ 《走到出版界#8226;關于狂飆》,《高長虹文集#8226;中》,第174頁#65377;
⑥廖久明:《高長虹與魯迅及許廣平》,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頁#65377;
⑦ ⑧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頁,第216頁#65377;
⑨ 《每日評論#8226;紅心是我的浮士德嗎?》,《高長虹文集#8226;下》,第161頁#65377;
⑩ 《通信一則》,《高長虹文集#8226;下》,第288頁#65377;
紜{1} 《游離#8226;游離》,《高長虹文集#8226;中》,第298頁#65377;紝{1} 《土儀#8226;悲劇第三幕》,《高長虹文集#8226;上》,第113頁#65377;
紞{1} 《光與熱#8226;睡覺之前》,《高長虹文集#8226;上》,第224頁#65377;
紟{1} 《華蓋集#8226;忽然想到》,《魯迅全集#8226;3》,第16頁#65377;
紡{1}《已燃(閻宗臨)致長虹》,《高長虹研究文選》,第421頁#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