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音樂藝術的一種,它從一個較高的音樂審美角度來表現聲音。它不是簡單的機械的發聲過程,而是通過情感情緒的變化來表現聲音的,正因為人類是有感情的高級生物,情感左右聲音的變化,聲音又是情感的體現,才讓人有美的感受,才讓人們從情感的角度去對聲樂演唱進行審美,這是聲樂演唱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情感;聲樂;歌唱藝術;音樂審美
中圖分類號:J 6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07)04-0074-03
古語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表明任何發聲過程都是情感的體現,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集生理學、物理學、心理學、音響學、哲學等學科元素于一體,利用聲學上的各種技能和技巧,最終反映人的思想活動和精神面貌。它通過歌唱來傳達思想感情,又被思想感情左右。
聲樂要求聲音自身包含藝術上的美,但僅僅是聲音上的美,不足以代表聲樂中需要表達的全部藝術含義。在課堂上,老師往往為了追求發聲和氣息的準確而忽視了藝術表現和審美的需要,讓學生總局限于聲樂技巧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更高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和表現聲音,以情感以及情緒變化為基礎,將最美的聲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達出來,最終與聽眾產生共鳴。聲音因情而生,情又為聲音所表達,這也是聲樂演唱的真實意義所在。
藝術以情感交流為目的,因此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達和接受具有一致性,才能夠達到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感動,才能夠發出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感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聲音。因此,我們必須熟練地運用技能技巧,但不是死板地照抄照搬的技能技巧,要通過對情感的適時調節,來處理聲音方面的東西,再由聲音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表現中去。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盡管科學的歌唱使聲音本身的藝術性豐富起來,很大程度滿足了我們的審美意識和追求,讓人類的美的藝術價值得到比較好的體現,但歌唱情感表現的內涵以及由此產生的審美經驗是更重要的。單純技術發聲是一種很機械的運動,沒有達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備的藝術審美需求,所以不帶情感而過分注重的發聲和歌唱也達不到我們的藝術審美需求。
筆者從5個方面來闡述聲樂中情感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把握和運用聲樂作品中的情感。
一、聲樂演唱情為重
聲樂演唱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古往今來,一直如此,“情為聲之本,聲為情之形”是我國傳統唱法中重要的美學思想,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就是這一美學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主張以情為基礎而進行歌曲演唱,與我們今天探討的“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觀點不謀而合。還有明代李贄說:“文以情生,未有無情而有文者”,都說明了情感的重要性。在西方歷史上,感情論音樂美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當屬法國的黑格爾,他在《美學》中反復強調音樂的內容以及情感的表現,認為“情感才是音樂所要據為已有的領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社會需要的主觀心理反應”。哲學上講的情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表現的兩個方面是基本情緒和精神特征,前者是外在表現,后者是內涵。在演唱實踐過程中,演唱者是表演者、創造者,這就要求歌唱者要有豐富的情感投入以及對情感要準確地把握。而演唱者的情感表現是來源于對歌詞和旋律意境的理解和對作品中傳達的情景的聯想和想象,通過聯想和想象喚起生活體驗,使情感表現的精神特征激發出來,滲透到優美的聲音中去,把整個作品演繹的更加真實且豐滿動人,這就是歌唱藝術中情感表
達的重要原則。
二、情感的表現:真情實感
正如前面所述,聲樂演唱過程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情感的選擇方面也非常講究。明代張琦說過:“如果以為情而情止矣,如果之情以為歌詠,聲音而歌詠聲音止矣!”這說明了情感的真實性在歌唱表現中的重要地位。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在“天音論壇”全國聲樂學術研討會上說:“歌唱審美的標準應該是以真為先,這里的真指真情、真美、真心?!闭媲閷嵏胁皇翘撉榧僖猓遣荒苎b腔作勢的。歌者應從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中尋找情感基調,表現內在的喜、怒、哀、樂。在演唱過程中,用真情去體驗情感,從而點燃聽者內心的情感火花,使其產生共鳴。這和演唱者的氣質、個性、心情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同時要求演唱者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盡可能多的文化藝術修養等這些產生真情實感的可靠依據。
所以,真情實感貫穿發聲和演唱過程的始末,這是情感的最終表現。
三、情感的心理:想象力
歌唱者的情感不只是來源于對作品表面的理解,更多的是滲透在聲樂作品中情感的體驗、意境的領會等等,都離不開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還是貫穿在音樂表現過程中的心理要素之一。想象的來源是生活的體驗,歌唱者要不斷擴大并且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隨時注意觀察和體驗周圍各種生動的自然景色的生活內涵,捕捉記憶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生活場面,以便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歌唱情感中的作用。
想象是歌唱深化表現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幫助演唱者理解發聲的生理機能及心理活動狀態,找到正確的發聲感覺。對于初學聲樂的人來說,想象比語言的講述更有感情的理解價值。例如,初學者在發聲或者演唱之前,應該想象一下自己在最好的狀態之下發出的聲音或者自己曾經聽過的最美的發聲,想象一下聲樂作品的意境,然后結合聲樂演唱技巧進行發聲,效果一定會不一樣。如《草原之夜》的演唱,應當先想象一下老藝術家們和演唱家們在演唱這個歌曲時候的聲音和狀態,再根據這個狀態找自己的聲音感覺,接著要聯想歌曲的意境,“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到我的身旁。”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夜,孤獨的氈房和孤獨的我,空曠的草原上,一個人坐在篝火旁邊,看著遠方天空,享受著這份難得的萬籟具靜,一邊彈起琴,一邊思念遠方心愛的姑娘,把這個歌獻給她…………因此,美好的意境是需要我們去想象的。
歌唱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創作過程,一般情況下,思想上的聲音形象總是指揮并協調著發聲器官的肌肉活動,通過想象形式的內在聽覺,總是不自覺地預先支配著發聲、呼吸、聲音的吐發。要處理好一個音,歌者必須首先對那個要唱的音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想象,因此在思想上形成一種簡單化的、準確的聲音形象對歌唱是極其重要的。
此外,想象還是進入角色和情境的橋梁,歌唱藝術同其它表演藝術一樣,從閱讀作品、熟悉角色開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將生活轉化為藝術。想象是演唱者頭腦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出歌曲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種想象不僅僅依靠聲音技巧,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流動,通過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感受歌曲需要表現的情感。
四、情感表現的基礎:藝術修養
在聲樂演唱中需要情感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情感的表現并非信手拈來,它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所有表演藝形式,包括聲樂在內,都是以生活為依據的。
歌唱者要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知識,同時還要豐富和加強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盡可能地接觸和學習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形式和不同風格、體裁的藝術作品,擴大自己的藝術視野,加強藝術感知和想象能力,以便能較準確地將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風格表現出來。
例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生活坎坷,身處亂世,但他接受資產階級新思想,為當時的革命派創作出許多優秀的
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此前貝多芬的感情生活也不盡人意,他與一個貴族小姐相互愛慕,但是終因門第之間隙,不得不分開,而另外娶一個他不愛的女人,于是他為他的愛人創作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音樂作品。晚年貝多芬更加潦倒,先是雙耳失聰,爾后雙目失明,但生活讓他變得十分堅強,接下來他創作的音樂作品無一不透露了他身上的剛強和勇氣。一直以來貝多芬都向往田園生活,在他的家周圍,有美麗的農莊,有成群結隊的牛羊,有活蹦亂跳的貓狗,有四處覓食的雞鴨,還有辛勤勞作的農夫和農婦,遠處有風車和鐘塔,這種生活環境給他不少的創作靈感,在這種環境之下他創作出了《田園交響曲》流傳至今。羅曼·羅蘭說:“貝多芬是熱愛生活的,坎坷的生活經歷為他帶來了相當深厚的藝術修為。
聲樂藝術也一樣是源于生活的。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結合藝術實踐的磨練,才能在演唱中通過理解作品的深刻內容,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之中,并借助自己的豐富經驗與藝術修養演繹作品,實現藝術的二度創作。
五、歌唱的情感與表現的內容
準確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題思想,在演唱前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創作時代和創作意圖,了解作者的創作風格。著名聲樂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說:“如果對作品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微,就無法理解作品,更達不到藝術表現的境界?!弊髑业淖髌诽N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復雜的藝術技巧,演唱者要在歌唱的文學語言和作曲家的旋律起伏中把握住豐富的情感因素,準確而充實地表現其完整的藝術形象。
此外,抓住作品的情感格調也十分重要。無論是哪一種藝術形式的創作靈感,都是在強烈情感沖動下產生的,要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就必須以情感人。音樂中那些微妙的、難以言表的內心情感,要依靠不同的色彩的聲音才能生動地表達出不同情感格調的內涵,聲音色彩會隨著感情色彩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恰如其分地
表達思想情緒。
再次,準確把握作品中體現的情感風格。就聲樂的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藝術表現相比,民族唱法往往表現得熱情、直接、激昂;美聲唱法往往表現得內在、含蓄、深沉。東西方藝術表現由于文化底蘊、民族情趣、審美習慣不同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在我國學習美聲唱法的學生,往往把握不住美聲唱法的風格,在演唱中不知不覺地帶出中國民族唱法風格,意大利語歌曲會發出漢語的語氣來等。
要準確把握作品的風格,就需要演唱者有大量的知識積累,需要學習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和不同作曲家的風格特色,這樣就可以依據作品的風格,從聲音和表情到形體動作都會有適度的把握。
最后,準確表現作品的情緒變化。通過對作品本身所體現的情緒和情景的把握,達到對作品“情和意”的理解與把握,從而準確地表達出作品情感表現的內涵,增強情感的藝術表現力,用不同的聲音來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作品情緒、情感的變化發展,決定著演唱者音色的變化和演唱者情緒的變化,從而去準確表達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以聲傳情,以情帶聲,二者互相依賴,互相促進,最終達到歌唱藝術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情感是左右發聲的重要因素,正如本文文題所述“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所以我們在聲樂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引導情感的發生,從而由情感變化引出美妙的歌聲。
責任編輯:李姝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2]于潤洋.音樂史論問題研究[C].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張琦.衡曲麈談[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第2頁
[5]周小燕.“天音聲樂論壇”全國聲樂學術研討會[DB/C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
[6]羅曼·羅蘭.貝多芬傳[M].傅雷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
[7]喻宜宣.聲樂表演藝術文選[C].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1980.
[8]朱塞佩·托納托雷.海上鋼琴師[DB/CD].美國:FineLineFe~ures。
Brief Discuss on the Relation of Emotion and SoundIn Vocal Singing
Lv Huazhen
Abstract:
The vocal music is one kind of music art and available to express music by a further aesthetic angle. In this article , the author claims that emot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ound , while sound could represent emotion .That's the meaning for vocal music singing .
Key words:
emotion;vocal singing;singing art;music aesth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