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宗發同志編著的《亮點調查:基層研究報告100篇》一書,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是調研的理念新。作者在長期的調研中認識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沒有調查就沒有建議權,沒有調查更沒有指揮權。作者認為,調研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調研可以知真情,調研可以得真知,調研可以得真招,調研可以明真理。
二是調研的視角新。作者通過探索,認為調研的關鍵是要吃透“三頭”。一是吃透“上頭”的精神,即弄清楚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二是吃透“外頭”的作法,即弄清楚外面的經驗與教訓;三是吃透“下頭”的情況,即弄清楚下面的情況與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得出結論,提出對策,做到有情況、有分析、有見解,這樣的調查研究方能奏效。
三是調研的方法新。調研方法很多,作者認為主要有觀察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百聞不如一見;訪問,方知個中緣由;問卷,可作廣度判斷。分析方法也很多,作者認為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時分析。定性分析,確定事物的發展性質與走向;定量分析,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勢與程度;定時分析,預測事物的時空變化與進程。調研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是什么”是真情,“為什么”是原因,“怎么辦”是對策。調查就象“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四是調研的途徑新。調研的途徑很多,作者認為,調研有“三個有益”。即開卷有益、調查有益、交流有益。開卷可以獲知識,調查可以增膽識,交流可以長見識。作者還認為,調研需要大智、大勇、大度。大智,即掌握多種知識和多種智慧;大勇,即敢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大度,即善于在多種意見中找出最佳意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五是調研的文風新。作者提倡在調研報告中做到“三用”,即用事實說話、用理性說話、用群眾語言說話。用事實說話,避免“空對空”;用理性說話,避免“感情用事”;用群眾語言說話,避免“老八股”和“新八股”。要改進調研文風,首先要改進調研作風,要做到不惟上,切忌先入為主;不惟書,切忌照本宣科;只惟實,切忌弄虛作假。更不能“坐在家里想點子,關起門來定調子,跑到下面找例子,關起門來寫稿子”。
劉宗發同志長期從事黨政部門調研工作,從事宣傳文化調研工作,從事社會科學調研工作,寫出了大量的調研報告,積累了寶貴的調研經驗,而且進行了一些調研創新,這種精神值得贊賞。
(責任編輯 李樂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