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共享發展,縮小差距、共建和諧,是全人類共同的理想和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全面發展”的開發式扶貧道路,解決了2億多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提前實現了聯合國提出的使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壯舉,也為全球反貧困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各國同貧困斗爭的歷史說明,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是緩解貧困、促進發展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中國政府在扶貧工作中,始終高度關注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的基本素質。在基礎教育方面,我們采取了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從今年開始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即農村地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學費和書本費,對邊遠地區寄宿制學生給予生活補貼。在勞動力培訓方面,我們實施了“雨露計劃”,每年安排100萬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參與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實現非農就業;每年安排1000萬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和家庭理財能力。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我們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今年要覆蓋到80%的縣,各級財政對參與合作醫療的農民給予補助。目前扶貧重點縣73.5%的自然村有衛生室,74.6%的自然村有合格衛生員。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采取相關措施,促進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國務院扶貧辦在扶貧實踐中,加強與信息產業部、商業部、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的合作,探索利用現有網絡為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有效途徑;積極組織大型媒體和國有企業開展刊播免費廣告、開設公益性欄目、送信息下鄉等活動,直接為貧困地區企業和農民提供市場和技術信息。目前,我們正在與有關部委合作,積極籌備開展“縮小數字鴻溝——信息扶貧試點”,將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與信息化扶貧有機結合,幫助邊遠落后地區的農民搭建起與外界溝通的信息橋梁。
扶貧事業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微軟公司長期以來關注中國公益事業,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產品,推動中國農村的人力資本開發和信息化事業。目前,我們雙方正在通過“潛力無限”項目,探討為貧困地區農民免費提供信息技術資源、促進他們就業的有效方式。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與微軟公司在貧困地區人力資本建設和信息化扶貧方面取得更多共識,為在這兩個領域的進一步合作奠定基礎。
中國目前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相當突出,扶貧開發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實現消除貧困、共同富裕的目標還需要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努力控制不同地區、城鄉之間和社會不同階層差距擴大的趨勢,為構建一個和諧的中國,進而促進亞太地區的和諧發展而努力。
(本文為劉堅主任2007年4月18日在“2007年微軟——亞洲政府領導人論壇”上的講話,本刊發表時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