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帕米爾高原,距烏魯木齊市1800多公里,距喀什市300公里,塔吉克族人口占全縣3.5萬多總人口的82%,是全國塔吉克族人口集中聚居的邊境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全疆相比,處于最低水平,據統計,2001年人均為578元,在年均增長150元的基礎上,2005年達到1253元,而全地區2004年人均純收入已達到1634元。塔什庫爾干縣所轄的10鄉2鎮2場中有11個鄉(鎮)被確定為國家貧困重點鄉(鎮),另外一個鎮為城鎮居民、兩個場為縣辦農牧場,也屬于貧困農牧場。44個村中有39個村被確定為扶貧重點村,2004年末,還有299戶1872特困人口未解決溫飽,1394戶9879個低收入貧困人口,分別占全縣農村人口的6.7%、7.79%和31.5%、41.1%。要在2010年與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難度還很大。因此,解決塔什庫爾干的貧困問題成為新疆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導致塔什庫爾干縣貧窮落后的原因分析
1.塔什庫爾干縣所處的地理方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客觀原因
塔什庫爾干縣地處新疆的西南端,帕米爾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高原干旱荒漠山區,境內雪峰連綿,山勢險峻,溝壑縱橫,道路崎嶇,交通極為不便。全縣14個鄉鎮場中有8個鄉場位于距離縣城80公里以外的山谷之中,8個村距縣城200公里外,且交通十分不便,往返靠騎馬,騎牦牛。因為地處高寒山區,3.5多萬人分散居住在2.5萬平方公里的高山峽谷之中,所轄的10鄉2鎮2場都被高山峽谷分割在互不相連、并且地處邊遠、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深山、石山里。年平均零度以下氣溫天氣150天以上。近幾年塔什庫爾干草地植被因過度放牧而退化,影響到牧業的發展。地理和環境條件差,生產和生態條件惡劣,基礎設施不完善成為制約塔什庫爾干發展的客觀原因。
2.思想觀念落后是導致貧困的無形枷鎖
塔什庫爾干縣與全國相比,差距不僅僅表現為經濟上的差距,而且也存在意識觀念上的差距。一個地方的領導,思想觀念陳舊,班子整體素質差,經營管理水平低,往往是影響群眾觀念性貧困。另外,貧困者缺乏自己走出貧困的勇氣和信心,提到如何走出貧困,總是唉聲嘆氣,一怨生不逢時,二怨政策不好,三怨自身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缺少走出貧困的信心。由于受歷史、地理、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塔什庫爾干縣人的封閉意識、保守觀念、粗放經營、慢節奏和等靠要觀念仍比較濃,這些都是制約塔什庫爾干縣經濟發展的無形枷鎖。
3.產業結構單一、投資環境差是影響塔什庫爾干縣經濟發展的另一原因
塔什庫爾干縣是一個以牧農業結合的邊境口岸縣,位于古絲綢之路的通道上,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蘊藏著豐富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獨特的高原風光,古樸的塔吉克民風,天然的綠色食品,神秘的古絲綢之路,神奇的邊界口岸。這些因素天然地構成一個相互作用、富有生機的整體,為塔什庫爾干縣發展旅游業提供了絕好的條件。但是,由于忽視生產要素的合理組織,不能發揮地理優勢,形成特色產業,導致全縣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偏重且不具規模,二、三產業發展滯后。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塔什庫爾干縣縣委、政府帶領各族干部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投資硬環境有所改善,但不夠完善。這些都制約了塔什庫爾干縣的經濟發展。
二、解決塔什庫爾干縣貧困的思考與對策
1.在發展政策上給予更多傾斜
任何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發展和反貧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如果沒有國家強有力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國家強有力的支持,塔什庫爾干縣相對落后的問題也永遠解決不了。所以,作為國家,在制定政策和方針時,應多為欠發達地區考慮,除了資金幫助外,應給塔什庫爾干縣一些特殊的優惠政策。
2.解放思想,增強走出貧困的信心
振興一個地方的經濟,首先要從解放思想上著手,更新舊觀念,樹立開放的新意識,增強他們的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資源意識,節約意識,自力意識。進一步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作為塔什庫爾干縣本身,首先要有自身發展的責任,不能把眼睛盯著國家政策等靠要,一切依靠政策傾斜、一切等待國家項目和國家投資、一切等待發達地區的“救濟”。這樣做從實際上講是不現實的。第一、國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是個大國,財力不足,在短期內,對西部經濟發展的財力支持,投資和項目傾斜,還是力不從心的。第二、發達地區投資商們不是慈善家,更不是“救濟”者,作為投資商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投入與回報的“雙贏”,而不是實現西部的“單贏”。所以作為塔什庫爾干縣人,自已本身一定要有脫貧意識,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要清楚地認識到國家政策和東部的支持,只是起到“輸血”功能,塔什庫爾干縣必須強化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擺脫貧困,走出一條適合自已發展的道路。
3.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牧業要由過去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轉向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宏觀上要下決心調整地區布局結構,將不適宜種糧的耕地退下來,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另一方面調整產品結構,發展“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你特我新”畜牧產品的生產。實現牧業增產又增收。
根據塔什庫爾干縣的實際情況,抓好專業性大戶,帶動貧困戶,貧困人口的經濟發展,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把原先“畜牧業單一型”經濟改為“糧、果、畜、蔬菜綜合型”經濟,使不同地型資源均發揮各自的優勢。(一)擴大林果業。發展反季節林果業是塔什庫爾干縣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和生態建設最具潛力的產業。縣政府要制定林果業的發展目標,使其真正形成規模和產業。(二)加強畜牧業。在抓好農村養殖業的同時大興草產業,以引進的青海星星草、披絨草為主的草產業,是塔什庫爾干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發展的前景也十分的廣闊,在塔什庫爾干縣5年內要建成10萬畝星星草、披絨草基地,并逐步擴大面積;(三)穩定糧食,民以食為天。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種糧的決心,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種好2-3萬畝糧田,要想盡方法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品質,優化品種;(四)做大做強旅游業,以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五)保護中開發礦產資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4.提高人口的綜合素質,開發人力資源是塔什庫爾干縣擺脫貧困的根本途徑
在開發人力資源的手段上,要采取“扶抑”并重。“抑”,就是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特別是抑制身體素質有缺陷和障礙嚴重的人口的再增長,以緩解勞動力,特別是低素質勞動力快速度、高剩余的供給。計劃生育工作,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工作要常抓不懈。
塔什庫爾干縣是一個典型的人均占有資源量少的貧困地區。雖然人均占有草場量很大,但草場載畜能力低,每30畝草場養1只標準畜,畜牧業生產不能成規模。塔什庫爾干縣的勞動力有90%都以牧業為主,如果把90%中的部分人從單純牧業中解脫出來,參加二、三產業,可以帶動塔什庫爾干縣經濟的發展。但塔什庫爾干縣勞動者素質與市場經濟條件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政府要首先考慮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為切入點,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一是要以掃盲為重點,提高人口的文化水平;二是以職業技術培訓為重點,甚至采取強制培訓的措施,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三是以治愚為重點,灌輸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破除封建迷信和排斥市場經濟的愚昧、落后、陳腐、保守、封建的觀念和意識形態。
5.加強生態建設,實行生態移民
塔什庫爾干縣自然環境惡劣,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系統失調,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較差。所以,政府應通過特殊的政策,讓他們從惡劣的環境遷移出來,到有一定生產、生活條件的地方,使他們能夠真正脫貧,且不返貧。
[作者簡介]陳根栓,男,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扶貧辦主任。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