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古越紹興,作為春秋越國王城,建成已2400多年,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我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處理好保護古城與發展經濟的關系?在現代化城市發展中,如何保留祖先留給我們的獨特遺產?1999年6月25日,紹興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出了《關于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決議》,決議確定了以歷史街區為點,以名人名居為面,以護城河為線,點面線相結合的保護原則。從而結束了歷時數十年的關于古城保護與發展的爭議,使紹興古城保護走上了正常軌道。這些年來,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保護古城作為一項重要監督議題,通過組織專題調研、聽取專題報告,開展專項視察、加強跟蹤督查等方式,推動決議的實施,為使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具魅力做出不懈的努力。
鏡湖遺跡保護要凸現個性
煙水天際,鷗鷺翔集。在古城紹興的中心區域,浩瀚明潔的鏡湖千百年來就這樣滋養著紹興人民。歷經2000多年歷史風云的洗禮和漫漫歲月的雕琢,鏡湖有著屬于她的獨特文化魅力。
坐擁這一國內獨一無二的城市綠心,如何讓城市空間與鏡湖山水風光、文物古跡和諧相處,加快建設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于一體的經濟強市,這一命題引起了市人大常委會的重視。
2003年4月,常委會組成人員到鏡湖濕地視察。行走在蒼蒼郁郁、蔥蘢疊翠的綠色走廊,看到的是“蘆錐幾頃界為田,一曲溪流一曲煙”的情景。然而他們的目光卻更多的是在敏銳捕捉存在的不足。
“東浦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民居建筑雖然還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但因年代久遠破損之處也比較多。”
“湖區內盡管風光旖旎,但路網建設有待完善。”
“要以人為本,湖再美,更要宜居,造福當地百姓。”
“一些化工類企業的生產對鏡湖水系造成一定的環境壓力,建議搬遷。”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視察的基礎上,又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有關鏡湖新區空間發展規劃情況報告,指出鏡湖是紹興大城市的點睛之作,要增強鏡湖新區建設的歷史責任感,按照“重在保護、重在生態、重在文化、重在特色、重在功能”的原則,抓緊完善和細化規劃,嚴格依法辦事,維護規劃嚴肅性,特別是對劃定的歷史文化保護范圍,要加強規劃控制,切實做好文物保護、搶救和管理工作。
根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市政府劃定了歷史文化保護區范圍,明確建設控制地帶,尤其是對東浦古鎮加大了保護修繕力度,維持其原有水鄉網絡結構,傳承其水鄉文化,確保歷史文化的可延續性,體現出昔日江南的風雅人情及世俗風情,使古鎮的保護與更新,保護與利用充分結合。同時,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加強文物搶救工作,整治文物周邊環境。大力開展考古工作,發掘文化遺存。綜合治理城市水系,一些化工企業相繼遷出了鏡湖濕地,留存企業增加了污水處理設施,大大緩解了水環境的壓力。
2004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紀南等又一次來到鏡湖新區視察,肯定了鏡湖新區在推進“五路十橋”等基礎設施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對新建村民安置房,讓群眾舒適地居住在鏡湖之濱表示滿意。
常委會的視察和調研有力推動了鏡湖新區的保護和建設工作。新區管委會對東浦古鎮的形態各異的古橋梁和河網水系進行了維護和疏浚。對建于明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避塘進行了修復。一家乾隆年間的老酒作坊王寶和酒廠舊址也得到修繕。東浦老街、徐錫麟故居也相繼展現新姿。鏡湖,作為紹興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的縮影,被充分發掘文化內涵,歷史文脈得以延續。
2005年5月,鏡湖新區被授予國家級濕地公園稱號。常委會組成人員又一次來到了鏡湖。在梅山之麓,在湖畔河邊,在東浦古鎮,他們看到青山疊翠,碧波映照,白墻黑瓦間,烏篷船破水而來……
“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李白的傳世名句至今不絕于耳,鏡湖勝景盛世重現。
把名人故居改造為“文物森林”
紹興是著名的“名士之鄉”,名人多,名人故居自然也多。恢復名人故居的四周歷史原貌,是紹興古城保護的又一重頭戲。
書圣故里,位于紹興城東北部,因王羲之而聞名于世。故里內的戒珠寺、題扇橋,筆飛弄、躲婆弄等都與王羲之有關。很多游客與書法愛好者常慕名而來。然而傳說與故事很優美,故里內的景點卻零散、單薄,一些缺乏美感的現代建筑還夾雜其間,找不到翰墨飄香的高雅格調。
這種窘迫的情形當時遍布紹興市內相當部分的名人故居。游客多有反映,專家連年呼吁,這引起了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針對這一問題,常委會多次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廣泛深入的專題調研,并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征求意見,組織專家座談,2003年初,形成了內容翔實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指出,文物史跡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要力求原汁原味的保護,堅持原模原樣的恢復,做到有根有據的重建。保護名人故居,不僅要保護故居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名人生活的真實環境。而且要把古城范圍內“三縱、二環、六線、八池、一百六十八橋”構成的河湖水系和歷史街區、名人故居實行串聯保護,把孤立的文物古跡、名人故居“文物大樹”連綴成片,打造成原生態的“文物森林”。
按照《紹興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決議》和調研提出的具體意見,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解放前的舊城圖片系統地整建名人故居。書圣故里先后進行了一期、二期的整修工程。
2006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秋芳和其他組成人員,來到書圣故里進行視察。整修后的書圣故里文化風貌依舊,青石板路流露著滄桑,老臺門格調淡雅、自然古樸,很有江南建筑特色。穿行在白墻黑瓦間,感受著翰墨飄香的氛圍,視察組對保護工程表示滿意,并要求政府抓好三期保護工程,讓書圣故里更好地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來,紹興市還先后修復了魯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大通學堂,擴建了沈園二期、周恩來祖居(紀念館),新建了周恩來廣場,重建了賀秘監祠。其中的魯迅故里,因其古樸厚重的步行街道,“老房子新空間”的魯迅紀念館,傳統風格的民居再現,風貌協調的街區氛圍,使之成為了中國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經典之作。
2006年7月,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又聽取了越王城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紹興城中府山腳下的越王臺,曾是句踐起兵伐吳的點將臺,也是古越國都城舊址。建好越王城,對紹興古城保護十分重要。鑒于越王城歷史保護區是紹興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歷史街區區塊,常委會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要深入挖掘越文化歷史積淀,傳承紹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要以人為本,在設計中營造符合市民休閑、生活需求的新空間,不斷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并要求各有關部門統籌規劃,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完善運作機制,確保越王城規劃建設整體有序推進。目前,市政府正在積極完善規劃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王城必向人們展現出越文化的精髓。
從名人故居到名人故里,從名人故里到歷史街區,從歷史街區到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紹興走出的路,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古城保護的“紹興模式”。
紹興的水環境要真正保護起來
2007年1月19日上午,由市人大常委會黃秋芳主任帶隊的視察組,在紹興市區西小河視察。
看著河水被抽干,露出黑黝黝的河床,施工人員手持高壓水槍,輪番沖洗河床,沖出來的淤泥被管道吸走的場景,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是紹興市正在實施的清水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工程的實施要求,紹興市區的15條內河都將被“清洗”一遍,讓市區河水清起來。
對于水鄉紹興來說,水就是城市的魂。幾年前,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做出的城區防洪與環城河綜合整治規劃的決議精神,市政府實施了環城河綜合整治工程,對河岸、道路等進行綜合整治,12公里長的河兩岸新辟綠地54萬平方公里,建設鑒水、河清、稽山等8個主題公園。工程完成以后的幾年中,常委會對河道的水質情況每年都組織視察。2006年8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在視察時發現由于多種原因,特別是河底淤泥堆積、污水排入河道、水面畜禽養殖污染和大量抽取河水等問題的存在,河道的水質離廣大群眾的要求與河水變清的目標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在聽取政府多個專項報告的基礎上,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紹興現有水環境尚需優化,亟待有效改善市區水質,提高排污管網覆蓋率,全面開發水域功能,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并通過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把紹興水環境真正保護起來。
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時啟動了“清水工程”。城建和水利部門采取清淤、截污、整治和引水“四管齊下”的措施,強化綜合治理。清淤,即對市區主要河道進行一次全面清淤,徹底清除河底淤泥,增加河道水容量,提高河道自凈能力。截污,即對市區建成區范圍的生產生活污水未入網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進行全面調查,通過對市區排污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使具備入網條件的單位和居民小區的生產生活污水全部納管入網。整治,即加強對市區河道的環境執法和管理,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完善有關管理制度,使河道的日常管理落到實處。引水,即實施列入曹娥江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的市區引水工程,引曹娥江水進入市區平原河網,改善市區河道水質,為市區水環境的根本改觀奠定基礎。
經過環城河綜合整治工程和清水工程,紹興這座古老的城市終于又重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美景,市民們真正在“藍天、碧水、綠地”的美好環境中享受著美好的新生活。
如今的紹興古城,府山、塔山、蕺山三山鼎立,郁郁蔥蔥,城在山中,山中有城,水性的城市有了剛強的筋骨。環城河里清波漣漪,古城平添靈動之氣。城區內的古建筑、古遺址、古園林、杰出人物紀念地等,有著真實的歷史遺存物,有著完整的歷史風貌,也有著一定建筑規模的歷史街區。
紹興的古城保護,不僅是在保護歷史,傳承后人,同時也是一項有回報的重大工程。現在,紹興市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應、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傳承了歷史文明,彰顯了歷史文化的生命力;拓展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優化了生活環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推進了城市化進程,促進了城市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紹興市相繼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等榮譽和稱號。
紹興從容不迫地走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她自信又不失古樸和優雅。相信在許多年以后,紹興的山與水,那些老街,那些臺門院落,那些先賢的足跡,會綻放永恒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