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檔案,是在信用體系建立過程中,用來支撐信用體系的各種記錄和相關數據。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天津外國語學院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率先在天津高校探索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體系。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學院基本形成了信用檔案的雛形,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
1 建立信用檔案需要領導重視,全校協作
在學校建立信用檔案工作的過程中,主管院長對此項工作十分重視,親自指導,聽取匯報,動員部署督促落實。同時,全院職能部門也很支持,建立了“齊抓共管”的機制。如:教務處負責學生學籍情況的記錄;學生處嚴格登記學生的基本狀況、守法狀況、經濟狀況;財務處負責學生貸款狀況的登記,學生要與銀行簽訂《助學貸款還款協議》、《還款承諾書》;檔案部門負責保管并核實還貸申請記錄《還款確認書》。核實無誤后,檔案部門發還學生畢業證、學位證。學院行之有效的監管,促進了學院的管理工作,同時推進了學院行政管理科學化的健康發展。
2 建立信用檔案,必須制度健全、規范操作
制度建設是建立信用檔案的保障。為使信用檔案的收集、整理、發放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學院檔案部門在開展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關于建立天津外國語學院信用檔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歸檔范圍和規范操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如:誠信記錄要完備,各職能部門要密切合作。只有學生將貸款全部還清,并與銀行簽訂一份《還款確認書》,教務處、財務處確認無誤后,檔案部門方可讓其領取畢業證、學位證等。
3 建立信用檔案,必須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
在實施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不完備的地方。例如:把欠貸學生的畢業證、學位證暫存的辦法就不是最佳辦法,容易引起歧義。另外,全國各高校都在嘗試多種方法,如有些高校在媒體上公布逾期不還貸款學生的名單,有的高校降低貸款利率等,但實際效果都不理想。除了體系不健全的原因外,缺乏法律、法規的有力支持是關鍵問題。對處在雛形階段的信用檔案體系,很多方面還有待于改進和完善,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如:上海高校在建立信用檔案體系時,由社會介入監管。在風險與利益的兩大難題上,他們啟動了大學生信用檔案體系,對推進我國信用檔案機制的快速建立和推廣,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大學生信用檔案體系是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學校、學生共贏的一項工程。從長遠來看,它對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教育,培養誠信為本的觀念十分必要。通過高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高校學生信用檔案建設一定能夠不斷完善。讓講誠信重操守者得到社會回報,讓規范的經濟秩序回歸校園文明,構建和諧校園、建立誠信社會的愿望定能實現。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