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倡導評價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要引導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效地發展提高。評價時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選擇,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價值和尊嚴,關注教育的過程,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些許提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獲得發展。
[關鍵詞]展示性評價 服務 尊重 關注 發展
長期以來,我們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定往往是和語文、數學同樣期末出一份試卷,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學生的“智”代替了學生的“德”。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這樣的評價內容單一、方式單調、對象處于被動地位。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評價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是幫助我們“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展示性評價就是強調引導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的進步,是以教學實踐過程和結果為評價范圍,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書面和非書面的全部成果為評價內容,把它們展示出來,由教師、學生、家長參與的一種評價。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展示性評價呢?
一、評價內容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課堂上所要展示的內容就該由學生自主選擇,旨在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發揮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發展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展示的積極性,讓他們愿做、想做、樂做。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展示自己畫的一幅畫、自己課前課后搜集的資料、自己設計的一個小創意……只要是自己認為滿意的作品、技能、本領都可以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其他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予以肯定。這種展示交流活動,展示者能夠在其他同學贊許的目光和情不自禁的驚嘆中認識自己的才能,增強自信心。這種來自伙伴群體中的多維評價,在學生身上激發的鼓勵與推動力量,往往遠遠高于老師一個人的表揚。而且,在展示與交流中,學生也能學習他人的探究成果,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大放光彩。
二、評價策略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本著通過評價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承認學生在發展水平上的個體差異,只要學生用心參與了教學活動,只要他在實踐中有所感悟和體驗,教師就應該以一顆滿足的心去看待。
1.評價的方式要能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價值和尊嚴,評價時不光尊重能說會道、善于表現的學生,更要尊重性格內向的學生。
2.改單一的教師評價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使學生由被動受評者變為主動參評者,使教師從“考官”角色逐漸轉變為“合作者”角色。
三、評價手段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鮮明個性的學生,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同、特長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發展也就不均衡。評價手段的靈活多樣正是從這種差異出發,為學生提供更自由廣闊的展示空間,幫助他們發現并運用自己多方面的潛能,從而獲得多角度展示自我和接受鼓勵的機會。例如:在教室里設計幾塊墻面:“信息欄”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各種資料;“我會畫”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我想當”展示學生自己的心愿……一些動態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現場操作、表演,如讓低年級學生現場表演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系鞋帶、自己包書皮等。可以一個人展示,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展示過程中,可以結合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家長與老師的共同評價。
四、評價過程
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健康安全、積極愉快地生活。關注教育的過程,我們要正視學生在年齡和心理、生理上的特點,遵循教育規律,通過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外顯或內隱的閃光點,不斷地進行表揚強化,變補缺為增優,從而促使學生在體驗成功和愉悅的同時,自覺主動地克服缺點,形成正遷移。在展示性評價過程中,首先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可以展示什么,怎么展示?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自己有好多可以展示的成果,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其次,在準備展示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分工合作、組織協調,努力提高展示的質量。最后,在展示活動中通過認真觀看別人的展示,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最后說說你想說的話,進行現場對話性評價:有家長的話、老師的話及學生的話,重點引導他們學會關注他人、欣賞他人,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他人的不足并能恰當地提出建議。從準備到展示成果這一過程,正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得到提高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緒是高漲的,與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得到培養:得到的評價是客觀、多維的,也就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吳江舜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