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學家徐利治認為:“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審美能力,即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美的主觀感受能力。”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但是目前的數學課外活動中,所謂高層次的奧林匹克魔鬼訓練已經丟失了數學王國浪漫的美,而低層次的數學活動課,往往又打破不了單一化的小學數學學科課程及內容的延伸,很難反映數學科學應用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更難適應不同心理結構的小學生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所以,盡管數學課外活動課開設了不少,但絕大多數學生都不能把數學和美聯系在一起,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數學教育的失敗之處。實踐表明,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同樣可以獲得知識,開發智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那么,怎樣利用數學課外活動資源提升師生的審美素養呢?
一、交流數學文化,感知數學美的魅力
配合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關數學知識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開設專題講座或小型沙龍活動,以介紹數學的歷史資料、數學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數學、我與數學的故事,介紹數學學習的經驗和學法指導等,豐富教師的數學知識底蘊,提高教師的審美層次,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趣,提升師生的數學素養和審美水準。我們先后開展了“數學的歷史”、“運算符號的由來”、“中外數學家的故事”等數學講座和“我教你一招”、“市場的學問”等數學之友沙龍活動,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提高了學生感知數學美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領學生感知數學文化,培養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二、撰寫數學周記,體驗數學美的存在
數學美的內容十分豐富,簡潔美、相似美、統一美、奇異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關鍵就是要利用數學活動,調動學生積極的審美情緒去體驗美。積極鼓勵學生撰寫數學周記,正是其中一種便捷有效的途徑。
1.寫數學認識。主要寫自己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所學知識的內化、體會,積累數學美的素材。
2.寫數學情感。記錄學習數學的“心語”,實現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記錄學習數學中的切身感受,美化學生的心靈,體驗成功的樂趣。
3.寫數學思考。這是數學日記的主要內容,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嚴謹美、邏輯美。主要有三點可寫:一是反思,二是疑問,三是提問。
4.寫數學發現。數學發現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它是數學觀察、數學思考的結果,是學生思維火花的進發,是一種數學靈感的突現,由此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使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得以不斷提升。
5.寫數學的應用。數學美總是伴隨著知識獲得的過程與知識的應用而逐步呈現的。數學周記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美與生活美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數學美的價值。
數學符號是單調的,公式是枯燥的,內容是精煉的,但同時它也蘊含了哲學美、樸素美、理性美,通過學寫數學周記,使數學內容活起來,動起來,從而賦予了數學美的生命、美的內涵,使學生從喜愛數學的顯性美,逐步過渡到對數學隱性美的探究。
三、組織游戲評比,實踐數學美的價值
1.數學游戲。主要指猜數學謎語、算二十四點等數學游藝活動,將數學知識寓于各種游戲活動之中,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體驗數學的內容美。
2.實踐評比。小型的實踐評比活動,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旨在激勵學生重視知識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提煉數學美,使數學的理性美感性化。例如,引導低年級小學生開展“美妙的圖形世界”單項評比活動,先帶領學生參觀校園,發現校園建筑、文化長廊中的圖形,通過認一認、猜一猜、變一變等形式,引導學生大膽創造,把能認識的平面圖形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參賽作品: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精心繪圓”競賽活動,學生結合數學課堂中圓的知識的學習和課外所搜集的有關圓的知識。設計出一幅幅優美的圖形。在學校的數學長廊中展示。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把幾何形體的美、畫面結構的美、色彩美和自然美融合在一起,美的構想得到實施,美的意境得到升華,由于美的享受而產生愉悅的心情,達到了以美育人的效果。
3.創造競賽。數學創造小競賽,旨在讓學生多動手、勤動腦,開發智力,挖掘創造潛能,并將成果運用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激發學生實踐數學美的價值。例如,在三年級開展“美妙的剪紙”小競賽,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軸對稱圖形”及“對稱美”、“秩序美”知識,將獲獎的作品用來營建班級文化氛圍,提升了自己鑒賞能力。
四、開展社會調查,深化對數學美的理解
文化是開放的、靈動的,數學作為人類的一種文化,也不例外。我們應該聯通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滲透進語文、科學等各門學科。例如: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走近小靈通”社會調查與研究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一步認識小靈通;“有趣的編碼”調查單元,則通過分析身份證編碼,設計出學校的統編學號、圖書館的借書卡號等,使學生發現平淡無奇的10個數字的美妙功能;“繪制學校操場平面圖”、“設計我的小書房”、“城市窨井蓋設計”等活動的開展,則是對“比例尺”、“圓的認識”等數學知識的應用;在高年級學生中,結合統計知識的學習,組織學生對學校所在的劇場路的交通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再把調查統計結果反映給學校領導和交管部門,交管部門在認真研究后采納了學生的建議,將劇場路改為單行道,有效地緩解劇場路交通擁擠的狀況。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處處能體會到數學之美,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影響他們的行為和心靈,努力理解“上帝是按照數學法則來創造這個世界”這一古老的哲學命題。
五、創建網上樂園,領略數學美的情趣
1.寬廣的數學文化平臺。數字化世界里的數學知識浩如煙海,數學淵源、數學人物、數學電影、數學之謎……數學不僅是真理,也是無上的美——一種冷峭而嚴峻的美,恰似一尊雕像一樣;數學不僅是科學,也是迷人的美——吸引著許多數學家終身孜孜不倦、苦心孤詣地為之獻身;數學不僅是藝術,也是深刻的美——數學研究得越深入,就會發現更多的人生問題、藝術問題、美的問題,叫人爭論,令人遐想,促人深思。我校的數學網站建設的目的。就是為孩子們打開通往數學樂園的那扇美麗的大門。尤其是“倉老師數學網”的建設,為學生自主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搭建了更高的平臺。
2.溫馨的數學研究天地。數學老師們在學校網站的數學論壇里,開辟了集體備課室、個人工作室、家校交流欄目、學生網上周記、“數學書上的毛毛蟲”等各種形式的研究空間,積累了大量的原生態的數學研究資源,賦予了數學研究工作新鮮而富有活力的經驗。新穎獨到的觀點、理性唯美的思維、鮮活靈性的語言,折射出數學研究工作的魅力。
當然,在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時,仍有一些問題需引起重視。
首先,數學課外活動資源的整合尚需加強。現代教學觀認為,教材處理的核心問題是從學科世界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鮮明的現實背景,有助于學生發現和理解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積累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在目前的數學課外活動中,現成的數學美育教材較少,我們使用的自編教材還比較稚拙,我們將不斷攫取生活中新鮮素材充實我們的課堂,讓學生來回行走于“生活——數學——生活”這條多姿多彩的長廊上,使數學課外活動真正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數學美育研究的深度。在課外活動中施行數學美育以來,我們已取得一些成績,但仍屬探索階段,還需要不斷地研究。比如,數學是理性的,但蘊藏數學知識的生活卻是豐富多彩的;數學是抽象的,但學習數學的主體卻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作出“一刀切”、“齊步走”的要求,而要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使數學在孩子眼中少一些精確,多一些模糊;少一些邏輯,多一些合情:少一些科學味,多一些人情味。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