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兒童思維表象性強,易產生定勢,一旦得不到合理訓練,很難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訓練中我采取以下幾種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口算習慣和口算技能。
1.視算聽算結合練。
視算和聽算是口算練習中兩種基本形式。視算是通過用眼看題,用腦算題,用口讀題說出得數;而聽算則要求通過耳聽、腦記和計算方能算出得數。我在每節課始經常利用幾分鐘進行視算或聽算,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耳、腦、口等多種器官的同時參與,使其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并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得發展。將視算和聽算經常調換交替使用,還可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也為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個別集體分別練。
在集體練習的同時,對部分思維慢、接受能力弱、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利用課后時間,不厭其煩地先教會他們口算方法,再讓他們與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口算比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并從中找到學習的自信心。利用家校路路通和家長聯系,指導家長把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和退位減法表整理放大貼在床前,讓學生在早晚都抽出幾分鐘,讀一讀、記一記,再配合適當的獎勵。這樣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學生口算的速度、正確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3.新舊知識同步練。
低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也快。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新舊知識同步練習的方法,減少了學生對知識的遺忘。如在教完20以內退位減后,我出示一組口算題(4+9=□ 13-4=□ 13-9=□或6+□=1414-6=□),這樣的練習使新舊知識能互相溝通,也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鞏固,減少了知識的遺忘。此類訓練可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時又復習舊知識,同時還能進一步認識加、減之間的關系,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4.記憶規律靈活練。
對個別記憶差、效率慢的學困生,我采用特殊的教學方法。如: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有這樣的幾道口算題:6+7=□,7+8=□……學困生算不出、記不住。針對這樣的題目,我幫學生制作成這樣的卡片:6+7=□,7+6=□:7+8=□,8+7=□……督促學生經常拿出來讀一讀、記一記。在學習了20以內的退位減后,又把卡片制作成:6+7=□,7+6=□,13-6=□,13-7=□;7+8=□,8+7=□,15-8=□,15-7=□……通過這種有聯系有規律的記憶練習,學生的口算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
5.分散集中經常練。
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成的。如在一年級上學期先教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再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接著在一年級下學期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先每階段分開練,再加減法集中起來練,并要求學生能根據一道加法算式想出兩道相關的減法算式,進而要求能根據相關的3個數如8、6、14很快地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這樣通過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訓練,使學生在口算時能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
6.單項混合競賽練。
強化性的口算練習,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當學生口算練到一定水平時,我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進行口算比賽,每個階段都過關了,再進行口算的混合比賽,比賽要求在規定的10分鐘內完成100道口算題。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其次也能讓老師及時了解還有哪些學生不過關,以便對那部分學生采取補救措施。口算比賽促進了學生技能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