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將會立足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精神,引導考生關注社會、人生,關注自身成長,注重探究,建構與弘揚先進文化;繼續注意開放與限制結合,給考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以體現良好的測試功能。同時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臺灣高考作文命題經驗也會越來越受重視。作文命題將遵循作文基本規律,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重視體驗與對話。為此筆者模擬一組高考作文題供大家參閱,以引發思考,激活思想。
以下所擬命題的附加要求是:(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3)除詩歌外,文體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審視當下現實生活、人類行為、時代精神方面的話題
如“公平”“平安”“學與問”“皮格馬利翁效應”“喝彩”“悔”“心態”“境界”“幸福”等。
1.以“變”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變可以是蛻變;可以是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以是鯤鵬之變,結合《逍遙游》一文的有關內容展開;可以是蠶的一生之變,如蠶由卵孵化成蟲,蟲因食桑葉而長大,長大后吐絲結繭,復又羽化成蝶。
2.沙粒進入蚌殼內,蚌覺得極不舒服,但又無法排除沙粒。此時,蚌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營養將沙粒包圍起來,使之成為乳白色或略帶黃色、有光澤的圓形顆粒,即珍珠。珍珠不僅成為蚌體內和諧的一部分,而且取出后還可做裝飾品。
蚌面對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設法適應,并加以利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提示:可從“改變認知以適應環境”“調適心態,適應環境”“改變自我,和諧人際”“蚌的度量”等角度立意構思。
3.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不會發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只小鳥即來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沒關系,草籽多,吃不完!”師父繼續翻著經書說,“隨遇。”
半夜一場驟雨。一大早,小和尚沖進禪房:“師父!這下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沖走了!”“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繼續打坐,眼皮抬都沒抬說,“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原來光禿禿的地面長出了許多碧綠的青苗,一些未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點頭:“隨喜。”
師父這份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后的豁然開朗。為什么我們的心境會反復振蕩于浮躁、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喪、焦慮、恐懼甚至絕望之間?恐怕是因為當我們還是一張白紙時,被灌輸了急功近利的導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提示:語料與生活有關,指向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既可考思維品質,又可考生活體驗等。可從“心境”“心態”“平常心”“隨遇而安”等角度立意,我們常說要有一顆平常心,缺少了平常心,會陷入“目的顫抖”之中,反而不利于成功。也可從“隨”的角度立意,或者從“人生是不確定”的角度立意。
二、關注人生、關注自我方面的話題
如“苦與樂”“人生”“我想有一對飛翔的翅膀”“迷失”“慎獨”“悔”“孝與和諧”“書里書外看人生”等。
1.莫迪里阿尼在短短36年生命中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尤其是《珍妮的畫像》系列。看過這些畫的人無不為之震撼,因為這些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畫中人只有一只眼睛。
對此,畫家莫迪里阿尼這樣耐人尋味地解釋:“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雙眼都用來盯著別人和外邊的世界,難以自檢。所以,我們應該用一只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審視自己。每個人的心底都應閃爍著一只眼睛,一只不斷審視自己的眼睛”。
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是否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想法,以“觀察世界與審視自身”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這是一個關系型話題,要把握好兩者的關系,我們不但要觀察世界,更要審視自身。也可在兼顧觀察世界的同時,側重強調反省自己。
2.從前,有一位心高氣傲的秀才去拜訪一位禪師。禪師說:“聽說你的書法不錯?”秀才說:“是呀!我懂得歷史上有名的二十四家書法,不但能欣賞,也能輕易臨摹!”禪師隨手拿起禪杖,在空中一點。禪師說:“你認得這一點嗎?”秀才苦思半天,不知所措。禪師說:“你說自己懂得二十四家的書法,卻連永字八法的第一點都不認識呀!”
其實很多人耗費一生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到最后連最根本的東西都丟失了。二十四家書法各有巧妙,但是寫永字八法的第一點時,都是沒有差別的。
請以“永字八法的第一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立意應強調重視人生、事業、學問的根本,三百六十行中每一行的根本是什么,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由此思考入題成文。
3.英國作家戴頓有一部名叫“舍己樹”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愛著某個男孩的樹。男孩小的時候,吊在樹枝上蕩秋千,上樹摘果子,在樹蔭下睡覺。后來男孩長大了,他跟樹在一起的時間愈來愈少。“來啊!讓我們一起玩耍。”樹有一次說。但年輕人一心只想賺錢。“拿我的果子去賣吧。”樹說,他果然那樣做了,賺了很多錢,樹很快樂。
年輕人很久沒有回來。有一次他路過樹下,樹微笑著對他說:“來啊!讓我們玩耍吧!”但這個年輕人已經失去朝氣,只想遠離身邊的一切,去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來,拿我的樹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遠走高飛了。”樹說。那人果然這么做了,樹很快樂。
冬去春來,樹一直在等待。最后,那人終于回來了,年老和疲憊使他不再渴望玩耍、追逐財富或出海航行了。“朋友,我還有一個不錯的樹樁,你何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樹說。他果然那樣做了,樹很快樂。
在我們一生中,曾擁有多少舍己的樹?多少人犧牲自己,默默無聞,卻成全了我們的抱負和夢想?在靜靜的夜里,讀讀這篇《舍己樹》,我們會有許多感動與發現。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提示:可以從“樹”的角度來立意:要勇于奉獻,贊美可貴的舍己精神,贊美擺渡者的愛心。也可以從“男孩”的角度立意:要懂得感謝,學會感恩。還可以對整個事件思考,進而立意:成功的背后,良心來澆灌,舍己樹常青,等等。可整合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韓信與漂母的故事,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叢飛的故事來寫,可聯系身邊的人和事來寫,如寫師長的默默付出,等等。
4.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沒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為你做什么,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
請以“為自己負責”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可從“為什么要為自己負責”的角度去思考,找到分論點,如:一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對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不知道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是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的。也可以寫怎樣為自己負責。
5.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間,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沖的余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借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請以“給自己留出生命的空間”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要注意審題,給自己的心靈留出空間、寬容、虛納萬物、在忙碌的生命旅途中要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假、善于接納他人等內容均可入題。
三、關注哲理、情感、文化類方面的話題
如“昨天、今天與明天”“苦難也是一種精神資源”“走出感情的誤區”“有用與無用”“有與無”“虛與實”“富有與貧窮”“瞬間與永恒”“情與理”“羨魚與結網”“淡泊”“欣賞”“合作與快樂”“媒體與我”“時尚文化與我”“缺陷與美”“欲望”“距離”“感恩”“傾聽”等。
1.同樣是一塊銹鐵,有人將它當廢品賣,有人將它打成馬掌出售,有人將它變成許多釘子;同樣是一塊隕石,行路人認為它絆腳無用,藝術家認為它具有天然樸拙之美,天體學者認為它具有極珍貴的科研價值……
世上很多人和事情往往如此,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用不同的辦法去處理,其價值大不相同。
請以“人的認知與事物的價值”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可寫對物的價值的發現;人的個性的發現;一物有一物的價值,皆因認知的不同;等等。
2.《百喻經》中有個故事:過去有個富翁,欲造三層樓。木匠依照吩咐,開始在地面上砌磚。富翁驚問何故?木匠答道:“作三層樓呀!”富翁急忙說:“我不要下面兩層,只要最上一層!”木匠不勝驚異:“沒有這種事情!不造好最下層,怎能造好它上面的第二層?不造好第二層,又怎能造第三層?”但是,富翁還是執迷不悟,引來了眾人的嘲笑。
要求充分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提示:這個比喻說明修行者應筑好根基、循序漸進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虛幻的東西或空想。可以聯系實際來寫人生教訓,也可以寫對精神家園的向往,或者說明某一事物的特點等。
3.只要有河流,就會有岸的存在,河水常變,是無常,水又無形,是逝者如斯,宇宙中有許多水“樣”的東西,譬如落葉、生命、光陰、心情……而不變的卻是岸,是真正形而上的,是恒常,是法則,在天地人世間同樣有許多“岸”一樣的東西。
請以“水與岸”為話題作文。
提示:要把握好水的意象與岸的意象,生發出哲理情思,如變與不變、無常與恒常、個性自由與規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