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節,大營收!三星電子用整合管理系統,叮嚀員工每日應注意的細節,逐漸提高了每位員工的營收貢獻度。
早上九點,臺灣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協理柳在炫進辦公室打開電腦,屏幕上隨即跳出一列長長的工作清單,共有“預先提醒”、“工作清單”、“臨時任務指派”三個欄目。
將工作分成三類
員工通過系統提醒,掌握待辦事項
“預先提醒”欄,是必須確認的事項。以業務來說,就有確認庫存、應收帳款、客戶信用等指標。其次是“工作清單”欄,是“預先提醒”欄出現狀況后,必須采取的行動及每日例行公事。至于“臨時任務指派”,主要是列出上級主管臨時交付的工作。所有員工通過系統提醒,可以知道職務上當日、當周、當月尚未完成的工作計劃,以便妥善安排時間去完成。
這個系統是臺灣三星電子,在2003年推行的“三星整合管理系統”(簡稱SIMS,SamSung Integrate Management System)。臺灣三星電子200多名員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確認自己該完成的工作。
根據《商業周刊》2006年“1000大服務業排名”,臺灣三星電子05年營收將近1800億元,比2003年成長近一倍,高居服務業“貿易類”第一名。而每位員工的年度營收貢獻高達8億5000萬元,也比2003年的員工平均貢獻度(5億3000萬元)成長近60%,這樣的成績,SIMS的每日管理,居功至偉。
跨部門資訊整合
當問題發生時,能通過系統即時反映
柳在炫舉例,有一次“預先提醒”欄出現確認手機庫存量的提醒,確認后,他驚覺本來很暢銷的一款手機,突然庫存量上升,隨即打電話給負責營銷的產品經理,到經銷商那里了解詳情,并擬定銷售計劃。
原本分屬倉儲系統與客服系統的資訊,如今能在一個系統平臺上完全掌握。SIMS提醒業務確認庫存時,業務馬上能連接到庫存系統,了解數據變化。
臺灣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思齊提到,SIMS提醒的事項不僅依每個部門而有差異,部門內從主管到職員,看到的提醒項目和數量也不一樣,層層分責,主管一個禮拜可能要確認100多項業務,而下面員工可能只有30、40項業務。
像是SIMS會提醒副總級的主管,必須確認經銷商的信用額度,若經銷商的信用額度屆滿,超過三星設定的90%,表示該經銷商的賒欠款即將達到設定的上限了。而下面業務員可能看到的提醒項目是:馬上了解經銷商信用額度為何將滿。不僅提醒,當點選“確認”后,還會出現一個“后續行動(follow up)”欄目,系統會追蹤業務員是否發出電子郵件給經銷商確認信用額度將滿的原因。
三星從70年代以來不斷建置庫存、會計、業務等不同系統,雖進行整合卻效果不大,直到SIMS以職務為基準進行整合后,才發揮了綜合效果。這套系統,是由經營管理處先整理出所有三星電子的規則、政策、制度等,資訊部再將這些資料,依工作、職務分類,讓公司內所有作業都能規劃到三個不同欄目內。
規范員工落實采行
記錄使用程度,并與績效指標連接
好的管理系統,若無法落實,也難以產生效果,因此,臺灣三星每周會選定一天為“SIMS day”。當天一早8點,所有部門集合,公布SIMS使用時間、登入次數、點選項目等做排名,第一名獲得嘉獎,最后一名可能被罰錢,或必須上臺講述為何很少使用SIMS。
SIMS系統還連接每位員工的KPI(關鍵績效指標)系統,只有逐項審核“預先提醒”欄的項目,及時做了“工作清單”后,才能拿到固定的分數,臺灣三星員工考核成績分數中,約有10%和SIMS的使用程度有關。
SIMS同時是三星電子跨國管理的利器之一。臺灣三星企劃部副理林芳璟指出,當要辦活動時,SIMS會提醒,何時該比稿,并規定比稿是指要3家以上廠商參與。因此,全球46個國家的所有三星電子員工,都能通過SIMS了解標準,以避免錯誤。
臺灣三星總經理全龍聲認為,SIMS具有風險管理的效果,主管與相關員工可以從SIMS上,看到公司的異常狀況,提醒員工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以避免更大的損失。(資訊來源:臺灣《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