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8月3日,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楊尚昆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謹發此文以茲紀念。
楊尚昆同志是我非常崇敬而又接觸較多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走上省委領導崗位后,就認識了尚昆同志。除了到北京開會見面外,他先后五次來川視察,我多全程陪同。在接觸中我發現這位德高望重、叱咤風云的革命元戎,對人民、對故鄉有赤子般的情懷,他思想敏銳、辦事果斷而又平易近人、豁達幽默。在他面前,我一點也不感到拘束,就像面對自己親近的長輩和老師,可以暢談自己的心里話。黨的十三大以后,在中央開會的次數多,得到他的鼓勵和教誨也比以前多。1993年我到全國政協工作后,同尚昆同志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在紀念尚昆同志百年誕辰的時候,一些漸行漸遠的往事又重現在我的眼前。
1986年,是我黨我軍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曾與尚昆同志一起戰斗的劉伯堅烈士的百年誕辰,烈士紀念碑在劉伯堅同志故鄉川北平昌縣揭幕,尚昆同志受中央委托出席典禮并講話。剛過一個多月,又逢朱德同志百年誕辰,尚昆同志不顧道路崎嶇,再受中央委托趕到川北儀隴縣城,在紀念大會上作了滿含深情的講話,他特別回顧了自己曾長期在朱老總領導下工作,尤其是抗戰前期在華北的時候,更是經常同朱德同志見面,親聆教誨,使自己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教育。接著,我們又陪同楊尚昆和康克清同志,趕到馬鞍鎮琳瑯山麓的朱德舊居和紀念館,還順著一架木梯,登上了曾作為朱德臥室的小閣樓,看到總司令少年時用過的條桌、木椅、硯臺、桐油燈、竹背籃,見物如見人,尚昆同志的神情莊重而肅穆。今年是朱德同志一百二十周年誕辰,我剛去過儀隴琳瑯山。朱德舊居和紀念館已建成紅色旅游的4A景區,瞻仰的人群絡繹不絕,尚昆同志在朱德舊居園中栽下的桂花樹更加枝繁葉茂了。
1987年,是重慶“三·三一”慘案六十周年。楊尚昆同志的四哥、他早年革命的領路人、中共四川地方委員會的第一任書記楊公同志就是在這次慘案中死于敵人屠刀下的。尚昆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參加了四川省、重慶市隆重舉行的紀念大會。革命誼重如山,手足情深似海,凝聚為他在講話中對烈士、親人特別深沉的悼念,也飽含著以革命、建設的勝利告慰忠魂的歡欣。會后,我從重慶陪尚昆同志回到他闊別六十年來魂牽夢繞的故鄉潼南。他生怕給基層帶來接待上的麻煩,回鄉時輕車簡從,就下榻在縣委招待所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普通客房里。楊公烈土陵園離城兩里,是文革后遷葬新建的(原來的墓在“文革”中因江青誣蔑“楊尚昆家沒有一個好人”而被挖墳砸碑),小平同志為陵園題額,墓前廣場塑立了烈士的雕像。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為陵園揭幕,并在園內親手種植了翠柏。那天晚上,縣劇場舉辦文藝晚會,尚昆同志在傍晚便裝徒步穿行街道,走了一里多路來到劇場與民同樂,沿途同鄉親們招手、點頭,親切交談,體現出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第二天我陪他回到城西10公里的雙江鎮老家。尚昆同志家的舊居當時已相當殘破,按照他的意見作為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使用,他對舊居派上了新用場表示欣慰。尚昆同志對家鄉的一草一木滿懷深情,故居的每個角落都勾起他對往事的回憶。見到鄉親們無不問寒問暖,了解家鄉的變化和群眾的生活,還特別喜歡家鄉的飯菜,炒回鍋肉、拌側耳根、泡桂花蒜吃得津津有味。他同基層的同志邊吃邊聊,聽取意見,調查下邊的實情。“仰緬先烈,寄望后人。書贈家鄉人民”的親筆題詞,表達了尚昆同志此行的萬千思緒。
1993年9月,在他響應小平同志關于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的號召,已經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家主席的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下來之后,他再次回到四川,提出要上峨眉山金頂看一看,身邊工作人員擔心他年事已高,勸他不要上去,可他壯心不已,堅持要上,我便陪他登上了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頂峰。那天金頂陽光普照,尚昆老人精神煥發,談笑風生,沒有絲毫倦意,還對峨眉山的建設和發展,談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就在那次回川期間,87歲的尚昆同志還專門到成都指揮街省人大宿舍,拜望他讀成都高師附中時的老師、也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張秀熟同志。尚昆同志一進客廳,就健步上前,握住老人雙手,一邊大聲說:“老師,我看您來啦!”當時張老已98歲高齡,耳朵有點背,尚昆同志緊靠他的輪椅坐下,在老人耳邊問候起居安康,慶賀老師百歲大壽,祝老師中秋愉快。尚昆同志為張老送上了生日蛋糕、中秋月餅和大幅壽桃國畫。兩人愉快地談起成師附中的往事和成都城市的變化。尚昆同志還向張老請教養生訣竅,張老風趣地說,我的竅門就是“抽煙、喝酒、不運動”,心無掛礙,順乎自然。看到這樣濃郁溫馨的師生情、戰友誼,在場的人都深受感染。
尚昆同志非常關心四川的工作,他為四川改革和建設的每一個重大成就而由衷地高興,也為四川城鄉、特別是農村還有許多人沒有脫貧而憂心。他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許多鼓勵和教誨。他說,四川省委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很堅決,糾正農業生產上的瞎指揮,搞活農村經濟政策,支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很快解決了群眾的吃飯問題。四川省委敢于實事求是,在全國第一個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對各項改革率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對過去省委工作給予實事求是的充分肯定之后,他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四川是個大省,情況千差萬別,領導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四川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注:當時川渝尚未分治),農民是個大頭,一定要把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始終作為黨政工作的重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穩步地盡快地使全體農民真正脫貧致富。遵循他的教導,在九十年代初有人置疑改革方向的時候,我們始終堅持走改革開放求發展之路,向著富民興川奔小康的目標不懈地努力。
尚昆同志是鄧小平理論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當姓社姓資的爭論干擾和束縛著人們前進腳步的時候,1992年初,小平同志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尚昆同志陪同視察。我知道這個好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動。不久,中央政治局開會傳達了南巡談話,接著又發了正式文件。尚昆同志對我說,小平同志的南巡談話意義十分重大,針對性很強,你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談話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心聲。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要敢于試、敢于闖。要弄清楚小平同志講的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尚昆同志的點撥,加深了我對小平同志南巡談話的理解,對我是很大的幫助。
尚昆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八年了。他的遠見卓識和赤子情懷令我崇敬和懷念,這種崇敬和懷念將伴隨和激勵我繼續走好今后的人生途程。
(作者為四川省原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責任編輯 趙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