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信事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一舉改變了中國電信事業的落后局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使中國近一半人口享受到信息時代的實惠。這對于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快信息交流,拓寬交流的空間,推進人們智力的開發,跟上時代的步伐,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可謂貢獻巨大,功不可沒。這應歸功于電信部門的管理和電信企業職工的努力。
在我們肯定這些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還有不足之處,社會上對電信行業怨氣還不小,我用人們又吃肉又罵娘來形容?,F在的問題一方面如何使人們肉吃的更好,另一方面要研究人們為什么會罵娘。我認為人們罵娘的主要原因是電信市場缺乏監管。一是行政工商管理進不來,二是物價部門不能過問,三是質檢部門無責任,四是信息產業部門無任務,其本身又沒有一個監管會,不像電力部門有電監會、銀行部門有銀監會,電信市場監管屬于真空。因此霸王條款、套餐忽悠、價格混亂,市場無序,信息不透明,付費和服務不對稱,雙方權利不平等,等等,人們有受制之感,有上當受騙之惑,有怨無處訴,只能罵娘,以發泄心中的不滿。
第一、霸王條款。電信企業利用手中的壟斷權,強制客戶接受不合理的收費。
一是開放初期收取座機的初裝費。記得當時裝一部電話要收5000元,如果不想排號等待,想提前裝機再交2000元。誰也不知道這些收費是根據什么服務和什么成本計算出來的。只知道電信部門利用人們想獲取官本位才能享用的電話權,就借機撈一把。其數量之大已占到當時電信企業資產的1/3,對當時電信事業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雖說這一收費是愿打愿挨,但其資產就無償的歸電信企業所有,既不付息也不還本。這嚴格說來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侵犯他人的物權,是一種無償索取,從良心上講電信企業是有“原罪”的,有負于全國人民。所不同的是這些集資沒有歸私人所有,被電信企業占有,只能用中國特色來自慰。
二是目前座機的月租費,不論用機時間多少必須交納同額費用,否則就停機,如不按期交納,還要罰滯納金。人們問這樣收費的根據是什么,為什么不按用機時間來收費。業內人士說這是國際慣例,而不是為了錢??墒窃伦赓M也不少,全國一年至少600多個億。既然強調按著國際慣例辦事,請問:收這么多的初裝費也是國際慣例嗎?
三是手機雙向收費。我國手機雙向收費,起因于手機初步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作為奢侈品。因手機數量少,價格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采取了雙向收費。這在當時來講無所謂合理不合理。但問題在于2001年,手機已普及化,成為人們的生活必備品,國務院總理已簽令取消雙向收費。由于消息外泄,使香港的電信股市大跌,不得已派當時的電信部長到香港去穩定股市,宣布“兩年之內不取消雙向收費,”使電信股價得到回升??梢姰敃r不取消雙向收費是權宜之計,待到時機成熟時再取消??墒菑?001年到現在已經過了好幾個兩年,股市也比較穩定,而雙向收費照收不誤。人們不免要問:電信企業這種霸王條款還要堅持多久,消費者還要繼續納貢到何時?
僅舉以上三項,足以說明電信企業利用壟斷力,違背市場經濟原則,進行不公平的交易,使社會向電信企業交納壟斷費用,數量有多少,局外人不得而知,只有電信行業清楚。僅電信企業的利潤率高達20%,這在世界上同行業是罕見的。有了高額壟斷利潤,就能享受高額的壟斷工資和壟斷福利。這就成為電信霸王條款橫行無阻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利用套餐套錢,忽悠消費者。電信企業出臺了多少套餐,業內人也說不清,有人估計至少1萬種。出臺正當的套餐,方便消費者的使用,應當受到歡迎。但由于套餐太復雜,又不透明,連推行者也說不清楚,這樣,人們就感到電信企業忽悠消費者,進行套錢。
一是手機買卡費的套餐。其一、手機買卡設計時間限制,到時沒有用完,有存錢也停機,必須去續卡,否則余額被沒收。其理由是電信企業給你準備的設施和服務你沒有充分利用,沒收余額作為電信企業為其準備服務費的補償。如果這個理由能成立的話,公交車上的月卡也可以效仿,因為給你準備的公交車沒有足月使用,而所準備的服務和成本照常付出,因此余額要沒收。同時各超市商店也可效仿,凡進超市不買商品的都應交費,因為超市為你準備的服務和設施的費用都需要補償。以此類推,作為消費者還有活命嗎?
其二、手機超時余額不續卡就被沒收,逼著去買卡。顧客為了手機中的余額不被沒收,就想買一個小額卡來補救。誰知所有零售網點一律規定,買10元的卡加3元,買30元的卡加一元,買50、100元的卡不加價。消費者為了不被明目張膽的宰,就被迫買大額卡,可是到時用不完又有被停機被沒收的危險,再續大額卡,這樣消費者就被永遠套牢。
其三、零售商的小額卡加價出因何在,沒有人解釋,是批發商沒有給零售商讓利,還是批發商讓零售商這樣做,逼著消費者買大額卡,還是零售商私自加價,批發商對其沒有約束,總之不論問題出在哪里,都認為是電信企業套餐行為,是忽悠消費者來套錢,把賬都記在電信企業的頭上,敗壞電信企業的聲譽。
電信業的預售卡本來屬于先付款后消費,全國持卡人有幾億,僅預付款數額就非常可觀,只這一項電信企業就獲得非常豐厚的利益。他們不僅不回報消費者,反而設計套餐來圈消費者的錢。先設定手機持卡使用時間,如果到期未用完,先停機,后要沒收預付款的余額,逼著消費者去買卡;如要買小額卡要加價,最高加價30%;為了不被宰,只能買大額卡,買大額卡到時用不完又面臨停機和沒收余額的威脅。
以上僅是套餐的一例,其他套餐花樣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步步為營套消費者錢。本來電信消費者對電信企業有依賴性,雙方交易在權益上就不對等,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受制于人。現在又用套餐來圈錢。誰來主持公道,維持市場秩序,使消費者不再被愚弄。
二是目前一些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電視臺主持人號召人們來參與,猜中者經過抽簽,可得什么、或什么獎。同時告訴觀眾,聯通是什么號碼、移動是什么號碼、小靈通是什么號碼,還說一次收費1元。不知這些收費電視臺和電信企業怎樣分成的,其中有哪些貓膩,局外人就不知情了,只知道這是通過手機來騙錢,大人囑咐小孩千萬不要參與,避免受騙上當。
第三、電信是一個無序市場。目前我國電信行業市場非常混亂,無人監管,統一市場還沒有形成。
一是手機收費各自定價,全國沒有一個統一價格。北京每分鐘是0.6元,上海每分鐘是0.3元,西部地區以及西藏才一二角錢。西部收費低可以理解,為了支援西部地區的發展,但可喜的是西藏地區電信企業已盈利,不應作為北京的客戶高收費的借口。北京和上海都是國際大都市,而價格相差一倍,就令人費解。一說因為總部在北京,辦公大樓、職工宿舍都在北京,用地多、房價高,北京就應收費高,這個道理講不通??偛吭诒本┢滟M用應由全國的電信收入來負擔,而不應由北京人負擔。二說北京的房價高,就應高收費,這個理由也說不通,上海的房價比北京還高,為什么收費反而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同一商品應當同一價格,沒有聽說因房價不同,收費標準就不同;可是房價大致相同的北京和上海,收費標準反而相差一倍,使人不可理喻。三說來北京出差人多,往回打手機占了北京的線路,就增加了開支,要對北京人高收費,這是謬論。北京外地人多,用話率高,不應北京人負擔,如同公交車,外地出差人多,增加北京公交車的支出,是否北京坐公交車的人要加價。占用北京線路增加工作量,要加價,有背市場原則。因為在現有設備利用率越高,表明需求增加,其成本會越低,為什么反而高收費。
二是有線電視的收費。開始每月收6元,沒過兩年就漲到12元,漲了一倍,近幾年又收18元,又漲了兩倍,這種三級跳的漲價依據何在,有線公司自己說了算,到時不交費就斷線。根據電信業的情況,一般是設備安裝初期收費高,在現有設備不變的情況下,用戶越多,費用支出越低,為什么有線電視老漲價,對這些事情誰來管。另外有線電視收費和服務不對應,斷路收不到也不減費,播什么內容也沒承諾,利用客戶的電視機,占用客戶的時間,耗用客戶的電,播放大量收費的廣告,還強迫客戶看,這個市場誰來管。
三是國際電話的收費為什么這么高。要論我國的電信設備不見得比發達國家先進,職工的工資在國內比其他行業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低的,論持機人數之多、市場之大,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按道理講我國的國際電話投資成本比較低,為什么收費比國外高,逼得人們不用國內長途,而用國外長途,使肥水流向外人田。不知這一問題何時才能解決。
總之,以上所舉電信市場的混亂,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某負責人在一次媒體通報會上,就直接指出:通信運營商提供套餐、短信、手機上網等服務存在一定價格欺詐行為。緊接著國家發改委又通報,2006年全國查處通信價格違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這就表明我國電信市場的混亂。電信行業是一個高科技的新產業,人們對它比較陌生,涉及人數眾多,很容易受騙上當。而我國市場經濟也屬初建,在法制和秩序方面還不健全和成熟,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電信企業就利用手中握有的壟斷權和新科技,一會兒用國際慣例、一會兒用中國特色、一會兒出臺霸王條款、一會兒用套餐來愚弄群眾,要從一條牛身上謀四張皮,群眾能不罵娘嗎?美國的市場經過幾百年,市場秩序和法規比較完善,而他們的監管部門對微軟的壟斷還起訴,說明政府對電信市場監管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國對電信市場進行監管,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應趕快來整頓這一混亂市場,使人們少罵娘。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 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