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中。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使廣西的區位優勢凸顯,而作為推進自貿區建設重要措施的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不僅確立了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為廣西加快開放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在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緊密圍繞中國—東盟博覽會來擴大對外開放,更多的聚集外部資源,是廣西對外開放工作的重點,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廣西;中國—東盟博覽會;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7)06—0020—04
一、廣西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加快開放發展的主要目標
(一)建立中國—東盟博覽會長效、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中國—東盟博覽會與國內、國際一些重要的博覽會相比,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為使之更好地促進廣西的開放發展,首要任務是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博覽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東盟博覽會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運應而生,廣西要創造條件,使博覽會成為廣西開放發展的重要推進器。尤其是要推動博覽會成為“10+1”建設中的第七大工作機制,區域合作的政治舞臺,發揮博覽會推進自貿區建設,服務自貿區的重要作用,使博覽會成為服務廣西開放發展的引擎。在未來,廣西要通過對博覽會運行機制的不斷培育,最終形成展會專業化、展會組織與指揮協調、中國與東盟共辦、政府的政策支持、資產運營與開發、客戶溝通與服務、展會創新等機制,構建起展會的支撐服務體系,形成展會采購、展會營銷、展會宣傳、投資貿易撮合、客商接待、人才資源、展覽服務與物流、信息網絡等支撐平臺,處理好國家戰略需要與地區經濟發展、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專業展與綜合展、中國舉辦與11國共辦等關系;堅持和強化博覽會的國際性、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提高競爭力,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
(二)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務體系
要不斷完善博覽會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以便更好的為自貿區服務。作為服務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要為客商提供完善的交易服務,把服務延伸到展前和展后。中國—東盟博覽會剛剛起步,需要在會展營銷、市場研發和交易撮合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形成競爭力,并應向制度化、機制化、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形成一種長期持久穩定的服務機制。通過長效服務機制建設,不斷強化會展服務的經濟技術水平,尤其是培育出一種自我循環發展的服務能力,為長期性的博覽會服務創造動力源泉。
(三)建立各方協作與利益共享機制
東盟十國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共同主辦方,應在現有機制上,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廣西和東盟方的作用,共同推動多國協商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成為一項重要的機制。要充分利用國家資源,促使博覽會成為廣西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平臺。廣西應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平臺,根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要求和特點,辦好博覽會,圍繞服務周邊,服務“10+1”,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各方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四)促進體制和思維創新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發展的平臺,必定推動廣西的制度創新和思想的進一步解放。為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發揮廣西的地位和作用,廣西就要借助制度創新和市場化推進,運用好國家的政策,通過市場整合,將整個區域整合成為富有活力的經濟發展圈,以此來增加對全國經濟乃至國際經濟的影響力,迅速地提高廣西在中國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二、廣西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加快開放發展的戰略構想
(一)總體構架
1、建設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會展中心。依托博覽會,做好會展服務,發展會展經濟,形成輻射力強的會展中心。根據廣西對外開放的要求,應該面向東盟,充分發揮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品牌效應和獨特優勢,發揮其產品交流平臺、區域經濟合作平臺的功能,不斷擴大影響。形成永久性的品牌。同時,依托博覽會,積極整合展會資源,讓更多的專業展覽逐步做大做強,提高專業展會的規模和水平,形成一批本地的具有行業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會展品牌,把廣西發展成為區域會展中心。
2、建設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性經濟中心。廣西要以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契機,以旅游業和會展業為龍頭,相關產業為依托,推進市場的一體化,促進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區域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培育服務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貿基地、物流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由此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第一,區域性加工制造基地。從世界會展的發展規律來看,產業是一個展會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發達的制造加工業,博覽會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從廣西和南寧的自身發展來看,既不是一個產業基地,又不是區域性的產品交易中心,缺乏辦展會所需要的產業和市場支持,但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使廣西從過去交通網絡的終端變為現在中國—東盟之間的樞紐、結合部,區位條件的變化使得南寧具備了成為區域性商品、產業集散中心的條件。因此,廣西應采取措施,依托博覽會,根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要求,引導和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貿易型加工制造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加工制造業基地。第二,區域性商貿基地。會展活動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溝通有無、配置資源,在市場的供求雙方之間搭建溝通渠道,以利于各種市場要素在不同主體、不同地域之間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動,實現高效、合理的資源配置。廣西要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聚集各種門類的產品。匯集大量的中國與東盟的市場信息,吸引大批企業參與,從而產生一批不同門類的專業性市場,在專業市場的基礎上形成一些配套生產的加工制造業園區,促進產業的轉移,從而最終形成針對專業市場產生的產業基地。同時,促進一批中介服務機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形成立足廣西、輻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商貿中心。第三,區域性物流基地。會展業提供給城市的是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廣西要從中國—東盟經貿交流的要求出發,加快建設國際大通道的步伐,加快與東盟物流體系的對接開發,充分發揮博覽會的綜合輻射功能。以會展物流為基礎,促進物流資源的整合,提升物流效率,構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物流基礎設施結構。引導企業間的物流合作,實施市場化的重組,培育大型物流企業,形成以交通運輸設施和公共物流區為依托、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輔助的現代物流產業群。第四,區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從形成信息交流中心的條件和基礎來看,廣西處在東盟經濟圈、泛珠經濟圈和西南經濟圈的交匯點上。加上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廣西舉辦,廣西已逐漸成為一個獨特的、信息高度密集的中國—東盟信息高地,信息源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初步顯現。這為廣西成為“信息交流中心”創造了基本條件,為盡快實現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廣西應進一步重視和著力推動信息高地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構建信息收集、傳遞、處理體系;盡快與東南亞各國密切合作,形成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互換機制,搭建面向東南亞的信息交流平臺;與通信、郵政、廣電等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形成以高科技為支撐的現代信息交流網絡;加大信息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識和技能;充分整合媒體優勢,發揮信息引領的作用,在打造中國~東盟信息交流中心過程中,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信息高地建設帶動廣西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和制造基地等“三個基地”建設。
3、建設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性國際城市。通過博覽會的發展,積極培育本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通過中心城市的輻射擴張和對外開放能力,建設連接中國—東盟“橋頭堡”。帶動該地區經濟合作的快速發展。第一,培育會展中心城市。會展業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應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會展業需要城市提供產業和服務的支撐,同時,城市又從會展業的發展當中收到極大的實惠,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目前,中國—東盟博覽會對南寧市經濟發展的帶動大約在1:4—1:5之間,而隨著博覽會的發展,這個比例將不斷增長。因此要進一步辦好博覽會,以拉動城市建設,完善城市服務設施,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經濟發展實力,展示城市的形象,擴大城市影響,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南寧市的開放發展。同時建設面向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國際事務中心,推動南寧市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有關各類辦事處的聚集地、國際外交使團生活區,從而使廣西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集散中心、旅游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第二,推動廣西環北部灣經濟聯合體的發展,激活沿海城市群。為了更好地發揮廣西的作用,要通過組建沿海城市群,提高沿海城市群產業發展水平,調整產業空間布局,作為增強中國(珠三角)和東盟的經濟聯系的橋梁,推進“一軸兩翼”發展戰略的重要機制。沿海地區城市布局與規模結構的矛盾一直制約著廣西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廣西要利用舉辦博覽會的有利機遇,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發展中心城市并使其擔當起聯系中國與東盟的橋梁。
(二)建設步驟
從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發展歷程及一般博覽會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國—東盟博覽會還處在成長的初創時期。要使博覽會更好地促進廣西的開放發展,需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探索和創新,經過若干發展階段才能逐步達到。
1、快速發展階段(2007-2010年)。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創建中國知名品牌展會,建立起保證博覽會得以正常運行的組織構架和工作運行機制。經過頭三屆的“造勢”以及后三屆的“造市”后,中國—東盟博覽會將最終形成比較良好的市場運作機制與支撐體系。隨著自貿區體系的逐步建成,關稅壁壘消除,服務與投資相互開放,東盟博覽會將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體現出區域特色,在2010年自貿區建成之前,形成比較完備的市場運行機制,起到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形成,實現區域內各國共同發展,實現多邊共贏的巨大作用。(1)參展商群體的擴大。參展商的規模除了中國與東盟十國為主體外,可擴展到亞洲各國,如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等,還有歐美等國。加大力度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參加博覽會,提升博覽會的含金量。(2)舉辦規模的擴展。目前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一年一屆,一屆三天。未來博覽會可發展為一年一個綜合性大型展覽,每年舉行幾個專業展覽,綜合展與專業展連帶發展。(3)舉辦形式的多樣化。加強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會議方面的組織,除了目前的中國一東盟投資峰會外,還可不定時組織各種論壇及交流活動,內容可涉及到中國—東盟自由區建設中方方面面的區域合作,提高博覽會的影響力。廣西在舉辦好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同時,要繼續聯合中國服裝協會、中國電影協會等組織,進一步辦好風情東南亞、東南亞時裝節、東南亞電影周等活動,擴大其影響力。(4)開發相關產業。推進會展體制改革,做大做強會展龍頭企業,大力促進交通運輸、旅游、食宿、通訊、翻譯、廣告、印刷包裝、展覽工程等會展配套服務業的發展,協調好會展產業鏈各環節的分工與協作。同時以博覽會為依托,大力發展會展物流、會展旅游、金融、交通、餐飲、賓館、廣告等相關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2、整合提高階段(2010-2015年)。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第一展”,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建立起完全專業化、國際化、公司化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在這一階段,要不斷培育和完善會展服務產業鏈,實現會展資源的科學整合,向知識密集型、高技能型會展業發展,形成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品牌展會。(1)突出優勢和特色。突出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優勢和特色,促進中國—東盟的雙邊交流。充分發揮博覽會已形成的優勢,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的雙向交流、合作與發展,促進展會規模、影響力及競爭力的不斷提升。(2)構建會展布局體系。結合實施“一軸兩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著力構建“會展城市、品牌展會、專業展會”等多層次、廣覆蓋的會展布局體系,力爭把廣西會展業發展成為開放水平高、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大、布局基本合理并具有鮮明特色、較大影響力和較高品牌知名度的會展業強省之一。(3)起帶動作用。在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擴大市場、保持領先,使廣西成為會展業創新發展的平臺,在全國乃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起帶動作用。
三、對策建議
(一)發揮平臺效應,促進經貿合作
一要積極打造中國和東盟合作與發展的平臺。借助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平臺,深化與東盟國家經貿交流與合作。以“促進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把中國一東盟博覽會辦成集貨物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和文化交流于一體,服務全國、服務東盟、面向世界的綜合性、國際性博覽會。著力打造貨物貿易平臺、投資合作平臺、服務貿易平臺、高層論壇平臺、文化交流平臺五個平臺,為東盟國家企業進入中國和中國企業走向東盟架起橋梁,促進雙方商品、服務和投資的雙向流動,全面務實地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經貿合作,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商貿基地。二要加強廣西與東盟各國的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發揮廣西作為中國對接東盟國際大通道和樞紐中心的優勢,擴大與東盟各國的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促進泛珠三角地區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往來、產業合作和相互投資。三要加強廣西與東盟各國的產業互動,搞好產業對接。廣西與東盟各國產業梯次明顯,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空間。廣西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產業合作,形成自貿區框架下的產業互動發展格局。
(二)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對外開放新突破
一要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戰略,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優化出口市場結構,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優化出口貿易方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二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優化投資環境,規范投資準入和核準制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簡化和規范行政審批程序,為國內外投資企業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建立開放有競爭力的投資機制。以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為重點,以開發區為載體,以項目為中心,創新招商引資機制,積極引進外資特別是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到廣西投資。三要加大“走出去”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推動對外投資、工程承包、設計咨詢和勞務合作,積極爭取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多邊、雙邊援助,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成為廣西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窗口。鼓勵和支持制糖、汽車、有色金屬、紡織、電力、輕工、建材、制藥和機械、農產品加工等優勢企業,到境外開展互惠互利的投資、承包工程、設計咨詢和勞務合作等國際化經營活動。
(三)完善基礎設施,推進通道建設
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盡快建設出省、出邊高等級公路,打通兩廣省際高等級公路通道,全面融入珠三角。進一步整合廣西高速公路、鐵路、港口、航空的優勢,完善和提升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沿海大型組合港、促進沿海主要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和專業化方向加快發展,提高沿海港口競爭力;改擴建南寧機場和桂林機場,增加國際航線,建設國際區域性樞紐機場。形成廣西通往東盟的東、中、西三條水陸交通通道及空中通道,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連接東盟最便捷、綜合效益最好的國際大通道。依托大通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中心城市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東南亞物流運作區,使廣西成為面向東盟的區域性物流貿易中心及信息交流中心。加強口岸設施建設,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四)培育特色產業,實現優勢轉化
廣西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利資源、海洋資源和旅游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潛力巨大。廣西應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培育特色產業,實現優勢轉化。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推進亞熱帶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大力發展資源型工業和現代制造業。尤其是臨海大工業。著力抓好制糖、鋁工業、汽車和工程機械、鋼鐵、石化、建材、林漿紙、錳業。醫藥、食品等優勢產業。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加快把海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大力開發高新技術,重點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取得突破。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服務業產業檔次和現代化水平,努力把服務業培育成為廣西經濟的新增長點。以全面啟動和實施建設旅游強省戰略為突破口,做大做強旅游業,把旅游業盡快培育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對外開放形象產業。以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和商貿中心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加快發展房地產、會展、金融、保險、信息等服務業。特別是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帶動南寧、桂林、玉林等有條件的城市發展特色會展產業和會展經濟。
(五)優化項目布局,推進項目建設
一是加快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利用港口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快發展臨海工業。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高起點、大規模地加快沿海石化、糧油、能源、鋼鐵、船舶修造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工業,以大工業的發展帶動工業新城的建設,依托臨海、臨港、臨邊工業,建設通道經濟帶,使之成為中國連接東盟的重要經濟走廊,以進一步擴大工業總量,大幅提高工業對廣西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二是加快區域合作項目建設。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精心組織一批條件成熟的簽約項目,抓緊做好博覽會項目、兩廣合作項目、桂港澳合作項目、桂浙合作項目以及已簽約重大利用外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力爭使已簽訂合同的項目盡快開工。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百企入桂”為重點,圍繞落實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加快組織篩選并實施一批交通、能源、優勢資源開發、物流、旅游、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合作項目。
(六)積極參與多區域合作,構建開放廣西新格局
一要積極推進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承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平臺與紐帶作用。服務全國、服務東盟、服務世界。加快融入國內國外區域經濟合作,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按照“立足華南、聯合西南、拓展東南、對接中南”的區域經濟合作總體構想,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積極推進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的實施,把廣西對外開放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區域合作。二要全面參與泛珠三角經濟區、西南六省區等區域經濟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落實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區域內各省和港澳的產業、經貿、交通運輸、科技教育、旅游、會展、物流、信息、水利、生態環保和標準化等方面的合作。推進市場開拓、產業對接和資源開發。鞏固擴大與西南地區多領域經濟合作。拓展與長三角、其它省區市及臺灣的經貿合作。發揮民間商會橋梁作用。加強“百企入桂”工作,大力引進區外民營資本。
(七)健全對外經貿法制體系
一要做好涉外經濟法規的清理、修改和制定工作。對不適應當前外經貿發展要求和不符合WTO規則的法律文件予以廢止、修訂,根據實際情況,加強立法調研工作,適時出臺一些地方性法規、規章,推進涉外經濟的立法進程。二要盡快建立與完善外貿預警體系,減少貿易風險及貿易摩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特別是高新技術出口產品海外商標注冊的保護力度,鼓勵有較大出口市場和出口潛力的技術成果在國外申請專利。加強涉外經濟的管理執法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建立健全涉外經濟法規體系,強化涉外法規的執行,加大對涉外經濟活動的監管力度,加強對涉外經濟活動的引導,使其符合經濟發展方向和目標。
(八)建立對外經貿促進體系
一要擇優扶強,培育外向型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從資金、用地、政策和服務等多方面重點扶持和跟蹤,爭取在三五年內將其培育和發展成為各市乃至廣西出口數量大、產品競爭力強的重點外向產業和龍頭企業。二要推進園區建設,培育出口基地。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商務信息化服務水平。以會展為平臺,廣交客戶擴大出口。利用博覽會這一平臺,促進廣西與東盟及世界各國貿易投資的雙向流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外經貿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努力營造吸引、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 莫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