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讀了《炎黃春秋》今年4月號中的文章《軍隊醫療事業的奠基人賀誠》,文章講述了賀誠將軍傳奇的一生,資料珍貴,很值得一讀。對于29頁中描寫賀誠參與營救彭湃同志一部分,做一些小小的補正。
一、文中提到“由于前中央軍委秘書、叛徒白鑫告密出賣,發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彭湃、候補委員、中央軍事部長楊殷等四人被捕的惡性事件。”第一,1929年8月24日,在滬西區新閘路六一三弄經遠里十二號二樓主持召開江蘇省委軍委會議時,因白鑫告密出賣被捕的共有5人,分別是彭湃,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中央軍委委員、江蘇省委軍委秘書顏昌頤,江蘇省委軍委委員邢士貞和上海市總工會糾察隊副總指揮張際春,不是文中所說的四個人。(見人民出版社《彭湃傳》P222,中央文獻出版社《浦江魂——白色恐怖下的周恩來》P123)。第二,據人民出版社《彭湃傳》的生平年表,《浦江魂——白色恐怖下的周恩來》和六大的相關資料,彭湃在1928年7月六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彭湃在八七會議時曾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因此,在他被捕時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不是文中所說的中央政治局委員。
二、文中提到“8月30日清晨,敵人將彭湃、楊殷等人從拘留所解往龍華警備司令部。”這里時間有誤。查人民出版社《彭湃傳》P250的年表:“8月28日,彭湃等被解押往龍華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 中央文獻出版社《浦江魂——白色恐怖下的周恩來》P126:“28日一早,要把彭湃等人由警察局轉移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可見,時間應為8月28日。
三、文中提到“然而后來由于送武器的人臨陣畏縮,行動遲緩(此人后來叛變),加之敵人警戒森嚴,未能成功。”這個說法不夠準確。人民出版社《彭湃傳》P224根據《訪問李強、柯麟記錄》(1979年8月《未刊稿》)講述事實如下:……負責運送新買槍支的,是在北四川路、老靶子路間,以開“三民照相館”作掩護的同志。他把新買來的駁殼槍裝在小皮箱里,駕機器腳踏車趕到了設在同字路的中央軍委特科。特科的同志馬上取出了槍,發現槍上涂了一層保護黃油,需要把它洗凈后才能使用。于是又立即買回煤油來洗擦。洗凈以后,參加營救行動的同志在李強的帶領下,裝扮成外出拍電影外景的隊伍,乘卡車出發。這時比預定出發的時間已晚了一、二個小時。營救的地點選在楓林橋附近。這是由水仙廟看守所押送“犯人”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監獄的必經之地。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可是押送彭湃同志的囚車卻一直沒有到來。后來才知道,由于拖延了出發的時間,在他們趕到楓林橋附近時,押送彭湃等同志的囚車已經開過去了。
以上所寫的內容,如有錯誤,還請批評指正。
祝《炎黃春秋》雜志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