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渴望到一個沒有煩惱、青山綠水、放飛心情的境地去體驗一下,仲秋時節,一個偶然的機會,終于盼到了這一天。
陪同外商到安基山營林林場考察生態資源開發項目,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距縣城僅有三十公里的安基山,瀕臨桃江,與全南縣山靠山,水連水可謂一脈相承,山水相依。
半自動的渡船,往返迎送過往車輛行人,是連接山內的橋梁和紐帶,數十年來,渡口承載著山里的木竹、土特產放行,帶進山外那邊的科技、信息的傳遞。桃江河水清澈平淡,船工們風餐露宿,按時準點,按動電動旋紐,接應山內山外匆匆過客。
瞥見由國債專項資金興建的林區水泥路已成雛型,這條總投資近千萬元的林區公路,從渡口至安基山場部,總長十五公里,坡度最大、彎道最多、地形最復雜的“三最”林道,自去年秋季開工以來,已有一個寒暑,由于上半年雨水過頻,不利施工,耽誤了好引些工時。但建設者們戰天斗地,頑強拼搏,硬是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如期、按質、保量地循序漸進。行進在這條平滑的水泥路上,過去那種風塵滾滾、此起彼伏的感覺,直拋九霄云外了。
安逸、清靜、新鮮是進安基山的直覺。在山城龍南,素有東小武當山、九連山,南有安基山之美稱,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十里上山路,躍上蔥龍三百旋。老虎巖,怪巖突兀,險象奇觀,萬畝低產竹林,翠綠欲滴;萬畝杉林繁育林,林劍林立;萬畝按樹林,迎風招展;集中連片的原始樹林,遮天敝日;新建的中小型水電站,遍布安基山東南西北。
車泊場部,場部負責人熱情地端上自制的山茶,茗一口,濃香四溢,心曠神怡。
場部領導侃侃而談、談笑風生。安基山有三寶:林木、水源和礦山,現存的原始森林近萬畝,新育林2萬畝,可供裝機容量近萬的水資源,經探明,有高嶺土、鉀長石等礦山資源。
為探得詳情,我們長驅直入謝輦分場。這個分場也是由國債專項資金建立的。前幾年,新修的林區水泥路平坦光滑,分場已新開辟萬畝低產竹林改造,是個科技開發項目,十多年前,我在科技部門工作時,曾到過這里實地考察、論證、驗收過,十多年過去了,竹林砍伐了幾番,所長起來的竹林茁壯成長。
這里的竹林靜悄悄。據同行的介紹,安基山護林措施十分嚴密,管理到位,巡山員忠于職守,幾十年來,周邊鄉鎮“野火”迭起,唯有安基山安然無恙,足以說明山上管理者們頗具匠心,警鐘長鳴。
站在整齊劃一的竹林叢中,我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身處竹林,宛如進到了竹軒的世界,十分頰意和寬松。此時,我即興詠詩一首:
憶舊游·重上安基山
拾步雙腳抬,滿目翠沿,視覺秋俏。色艷覓尋思,霧水涼佇立,微風瀟瀟。驚嘆稱稱譽迎賓,峰高竹葉搖。綠韻山歌亮,情駐春曉,就地云霄。
眺眺,繞誠信,路陡彎度陰,時而眉招。耕耘汗浸護,傾心落葉碎,深澗應召,安家辟勞燕,風流人物驕,不得染風塵,峻嶺崇山藏紅桃。
是以此,道出對竹林的愛慕之心,也連結了十幾年前與低產竹林改造項目情緣,看見眼前茫茫竹海起伏連綿,我低頭沉思,思緒萬千,忽然聯想起一位偉人的緘言:“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同來的客商劉先生更是手舞足蹈,對這個農大林學專業的高材生來說,恍若更有一層特別韻味,他連續道:走遍了國內外山山水水,從來沒有見過有這么神奇的樂士。連聲稱贊:“OK!OK!”回去以后,他要帶更多同行觀光、考察、興業,他興致極高的告辭我。
一瞥安基山,壯觀安基山,自然安基山,OK安基山。
她敞開胸懷,迎接五湖四海賓客休閑渡假;她臉帶笑容,歡迎東西南北客商投資興業;她清晰大腦,把袂文人墨客云游采風,為了明天的安基山,共同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樂園。
(作者單位:龍南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