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實施審計后表達錯誤意見、作出不恰當審計結論的可能性。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主體成份的多元化,誘發審計風險的因素日益顯露,審計風險不斷加大。分析審計風險的成因,有利于我們思考如何規避審計風險的對策。
一、審計風險的成因基本可以分為二大類:即外部環境和內部自身因素。
(一)外部環境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審計風險受經濟、法律、社會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從經濟因素分析,市場經濟成份的多元化,被審計單位行為的不穩定性增加,如企業改組、兼并、重組等,使審計人員對企業的情況難以全面地反映和評價,獲得正確結論的難度加大。國有企業存在著“內部人控制”現象,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行政控制力和直接控制力在逐漸弱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審計的依賴性在加強,同時審計的難度也在加大,審計風險也越來越突出。從法律因素分析,當審計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對審計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時,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也會越來越大。從社會因素分析,審計風險要受被審計單位的行業性質、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管理人員素質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另外,會計環境和會計核算對審計風險也是有直接影響的,尤其是改革時期法律環境變化快,會計準則并不健全,甚至還有空白,會計核算工作尤其不規范。在競爭環境中有些企業和管理人員不惜采取不正常的手段,違法行為、舞弊做假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加大了審計風險的可能性。
(二)內部自身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審計風險受審計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從主觀因素分析,我國國家審計雖然已有近二十年的歷程,但就審計規范而言尚處于開發期,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尚未頒布,審計準則體系還不完善,改革時期政策超前、審計法規滯后,現行審計體制下受地方行政干擾等,都將引起審計人員表達錯誤意見的可能性加大。此外,審計人員個人的主觀因素也很重要,如審計人員的行為不當、工作不慎,對審計風險認識的淡薄,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沒有嚴格執行審計規范和審計準則,違背審計職業道德,專業能力難以勝任審計工作等都有可能誘發審計風險;從客觀因素分析,審計風險又是不可能完全加以消除的,防范審計風險受審計成本和現代審計方法的制約,制度基礎審計模式是強調在測評內部控制基礎上的抽樣審計,強調運用分析性測試技術,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審計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誤差,因此,審計機關必須為這些方法的運用制定嚴格的標準并得到社會公認,以便據此對審計人員有所保護。
二、規避審計風險的對策:規避審計風險,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審計環境方面。為適應審計工作變化和審計環境變化的需要,應加強審計理論的研究,不斷改進審計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審計準則體系、質量控制標準體系和職業道德規范,從規范審計自身行為入手,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開展反訴訟研究,研究和提出保護審計人員的措施,維護審計人員的合法利益;加大審計宣傳力度,使社會各界了解審計的性質。
(二)強化各級領導和審計機關全員風險意識。基層審計機關在執行同級財政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由于一些政府部門領導對審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法制意識淡薄,往往從本地區利益和領導人政績出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查出問題的揭露,甚至阻礙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要通過不斷完善各項領導的風險意識,為審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必須強化風險意識,把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作為審計機關的一件大事。審計風險隨時存在,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才能在實踐中采取措施去發現風險,預防風險,降低風險。
(三)在項目審計各階段強化審計風險管理。在制定審計計劃時,要認真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工作方針,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和重點資金的審計。在制定審計方案前,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審前準備工作,尤其是要掌握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機構、經營狀況、資金分布、內控制度的健全和執行情況等,并對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初步分析性復核,初步評估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同時要做好審計法規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等日常工作。審計方案的內容要周全、詳細,分工要明確、合理,做到科學合理,全面考慮,不能帶有隨意性。
在審計取證方法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方面尤其要強化風險意識。要積極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通過風險測評,抓住重點,防止重大風險因素的忽視和遺漏。在注重選擇科學的審計方法的同時,對于每個項目的審計應在查深查透上下功夫,做到四個字“深、透、準、實”,即事實查深,問題查透,定性準確,責任落實;對于項目的每個問題,應做到“四問”,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對于查違法違紀案件,一發現線索就報告,一查到底,絕不手軟;對于普遍性、傾向性問題,要抓住問題的實質,反映宏觀問題,促進規范管理,以體現審計的服務職能。
(四)加強審計機關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并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審計機關逐級復核制度,提高審計機關應對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能力。就是要通過法定程序把審計權限和責任結合起來,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加強對審計底稿的規范和管理,使逐級復核制度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法制水平和審計風險意識,真正實現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補救的審計風險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撫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