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重投入輕管理,重錢輕物的思想。雖然,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清產核資工作,使資產從制度上、管理上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但資產流失問題相當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底不清,造成國有資產潛在流失。一是不少單位對固定資產不按規定核算,有總賬,無明細賬、無卡片賬,存在賬賬不符。二是增加資產不能及時、正確地賬務處理,如新購的固定資產只作經費支出,減少現金或銀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使其資產直接在賬外,失去控制。三是減少的資產,該核銷的賬不核銷,淘汰報廢設備,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資產不辦相關核銷手續,長期掛在賬上,名存實亡,造成有賬無物,相關人員誰也說不清楚有多少資產。
2、擅自處置,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一是為了上檔次,相互攀比,辦公設備,交通工具不到更新年限,隨意更新,隨意報廢,造成資產損失。二是一些單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國有資產價值評估,也不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就擅自變賣,有的將國有資產變現收入轉入“小金庫”,變為單位小團體利益,致使資產失去監控,存在嚴重的資產流失隱患,易產生違紀及腐敗現象。
3、變相處置,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一是隨意捐贈、隨意贊助,一些單位領導法紀觀念淡薄,不經集體討論決定,不經上級部門及領導批準,不顧單位的實際情況及國家利益,聽不進大家的意見,認為自己是一把手,法人代表,可以隨意處置單位財產,拿國家財產送人情,從中謀取政治資本和個人利益。二是一些單位在機構改革,換屆、領導升遷調動之機,有些單位領導怕得罪人,不堅持原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貴重辦公設備,通信工具,物隨人走,最終國有資產變成私人財產,使國家利益受到損失。三是一些單位不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打著合法的名義,利用特權變相亂收管理費、保護費、贊助費等,所得收入不進單位賬,直接進入“賬外賬”,用于請客送禮,亂發補貼獎金,甚至私分。
4、暗箱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當前,一些非經營性資產也隨之轉入經營活動,但投入的資產得不到合理的補償,一些單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對外出包,不公開、不透明、不競爭,以低于市場上同期價款出租、出包,個人從中謀利,損害國家利益。此外,單位購置大批貴重辦公用品、公用設備,有法不依,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辦理,不搞市場調查,不競價、私下交易、人情交易,與高出市場同類商品、產品的價格購進,使國家利益蒙受較大損失。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議各級領導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落實國家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關國資部門及執法部門要加強監管,嚴格財經紀律,對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流失的,要嚴肅處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作者單位:豐城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