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飲食文化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在向世界知名特色城市邁進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具有青島特色的飲食文化,對于增強青島城市文化的競爭力,弘揚青島城市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特色,如名牌“小吃”風味獨特,海鮮成為特色鮮明的一面旗幟,美食街縱橫交錯,西式餐點異軍突起等;但其中也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品牌意識,菜系品種單一,競爭力不強,人才資源不足等。發展青島飲食文化,應注重與城市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加強與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創新飲食文化品牌,汲取國內外飲食文化之精華。
Abstract:The die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indow of the show of thecivic culture. In historic course which makes great strides forward to the well-known characteristic city in the world, to develop Qingdao characteristic diet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Qingdaocivic culture, promoting Qingdao city spirit, is very important. At present, Qingdao's diet culture development already has formed the relatively vivid characteristic, for example,the flavor of the scutcheon snack being distinctive, the seafood having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bright flag, the diet streetswith many food shops spreading across, western-style meals becomingsuddenly an appearance of a new force and so on; 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deficiencies, for instance lacking the brand consciousness, the cooked food variety being unitary, the competitive power being not strong, the resourceof talented personsbeing insufficient and so on. To develop Qingdao diet culture,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ivicculture and band the civicculture and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together, and reinforcethetouris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nauguratethediet culture brand, and dip the essence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iet culture.
關鍵詞:飲食文化青島發展對策
Keywords:diet culture;Qingdao;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飲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現象,它是人們在長期的飲食生產和消費實踐過程中,所創造并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青島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城市風格,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調查分析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現狀以及特點,探討其飲食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對策,這對于傳播和弘揚青島飲食文化,塑造青島美食品牌,突顯城市飲食特色,繁榮青島城市文化,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青島飲食文化發展現狀分析
菜系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結晶,是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一種地緣文化[1]。青島是魯菜之鄉,而青島菜是魯菜的一個重要分支。青島美食最大的特色,是善于烹調海鮮菜肴,其烹調技法多樣,但以“爆、炸、扒、蒸”等技法最具優勢。同時菜肴注意保持主料的鮮味,口味以鮮為主,偏于清淡。再者,清湯和奶湯在烹調里的運用,是魯菜的靈魂。青島菜肴擅長用湯汁鎖住原料本味,保持了菜品的營養成分,咸鮮淡雅,爽口純正,著實讓人回味無窮,這是魯菜的特點。就青島飲食文化發展現狀而言,總體上大致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名牌“小吃”風味獨特,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小吃”作為飲食文化的主要載體,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整體特色和文化傳統,同時體現了一個城市文化生活的內涵,是一個城市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也是提高一個城市知名度和競爭力的主要宣傳手段。例如重慶的“火鍋”、北京的“烤鴨”、蘭州的“牛肉拉面”等,都從不同方面體現了一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傳統。作為青島飲食文化的一個亮點,青島名牌小吃正以極大的影響力推動著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并充分展現著青島的城市飲食文化特色。青島的小吃讓人覺得頗有豪放之氣,比如,喝啤酒,吃蛤蜊,便可吃出一道風景。據市場調查,近年來,特色小吃種類和小吃餐館數量繁多,小吃簡餐有354家餐館,小吃有232家餐館,快餐簡餐有119家餐館。青島的特色小吃主要有:1.青島海鮮餛飩,是島城快餐業久負盛名的特色小吃,餛飩品種繁多,有海鮮王餛飩、豬肉香餛飩、蝦仁好餛飩等系列品牌。自1993年以來,餛飩大王共接待中外游客達300多萬人。2.青島流亭豬蹄,曾榮獲“青島名吃”稱號,在青島市青年喜愛的國產消費品活動中獲同類產品第一名,“復盛牌”豬蹄以其獨特品質,贏得了顧客的認可和贊譽,被譽為“天下第一蹄”。3.青島鍋貼,其外焦里嫩,鮮香可口,經久不衰,是名副其實的島城特色小吃,被評為“山東省名小吃”、“中華名小吃”、“中國名點”。4.青島萬和春排骨沙鍋米飯,選料講究,制作用心,風味獨特,價格低廉,深受顧客歡迎。2002年被認定為“山東著名商標”,被命名為“青島特色小吃”。5.三鮮蒸餃,其選料制餡精細,制作加工標準嚴格,特點是面質柔韌,皮薄餡多,味鮮汁多,香而不膩。1997年12月榮獲國家貿易部、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的“中國名小吃”殊榮。此外還有小紅樓牛肉灌湯包、原汁蛤蜊、海水豆腐、大蝦燒麥等等,都是從不同角度發掘傳統飲食文化,結合島城地域特色而開發出的特色小吃,顯示了青島飲食文化的繁榮璀璨。
同時,青島每年還舉辦了許多以小吃為名的文化活動,如青島四方區的海云庵糖球會、市北區元霄山會、蘿卜會以及紅島蛤蜊節等大型文化節慶活動,它們都從不同層面深入挖掘民間飲食文化,突出了青島小吃特色,體現了青島人吃的學問和風格,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目前,為了讓更多市民、游客品嘗美味、大眾化的青島特色小吃,青島正借鑒南京的一些做法,設立地方特色小吃街,采用了價格低廉的小海鮮,如蛤蜊、比管、海蠣子等,從大眾原料入手研究、創新烹制方法,使青島小吃特色更加鮮明,并能被更多人所接受。
第二,海鮮成為青島飲食文化的一面旗幟,是青島的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海鮮作為城市名片是對青島飲食文化特色的一個很好的詮釋和發揚。目前的青島正以海鮮為媒,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讓他們盡情品嘗青島海鮮美味,感受青島飲食文化。
青島盛產名貴的海參、扇貝、鮑魚、海螺、大對蝦、加吉魚等,這就決定了青島烹飪以海味原料為主的特色。傳統的青島宴席有一定的講究,常見的有“四一六”,“四二八”規格;上菜的順序要求先冷后熱,先咸后甜,每席必有魚;沒有海參,不算大席。據市場調查,青島市以海鮮而聞名的餐館就有113家餐館。青島菜成為發展魯菜的一個特色分支,采用海參、鮑魚、大蝦等中高檔原料等制作成的青島特色菜,如“肉末燒海參”、“原殼鮑魚”、“鹽水大蝦”、“連襟魚翅”等,大大提高了青島飲食文化的品位,促進了飲食文化和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著名烹飪大師、青島市飯店和烹飪協會名譽會長——高炳義先生經過對漁家飲食進行合理、有選擇的挖掘、總結和研究,又用現代烹飪理論和技術加以藝術改造,匯合了青島地區農漁人家飲食品種、飲食習慣和飲食風格,推出了以“鮮”和“土”為特點的“漁家宴”,所有菜肴選料均以當地特產小海鮮為主,道道菜沾典帶故,寓濃郁的民風民俗與動人的神話傳說于其中,成為美味與藝術的結晶,具有典型的青島飲食文化色彩。后來“漁家宴”被青島市旅游局評為“魯菜名牌宴席”,并指定為青島旅游業的一塊招牌。
第三,飯店、美食街縱橫交錯,布局合理,與商業街交相輝映,顯現現代都市飲食文化的繁榮。
青島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伙伴城市,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同時青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飲食文化的發展,積極推進餐飲休閑街、美食街、啤酒文化街建設,以此為媒介推進“帆船之都”——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閩江路位于市南區東部,與云霄路美食街相交,西起南京路東至燕兒島路段,長約1800多米,共有各類門店約300家,其中餐飲門店80余家。這是一條以餐飲和休閑娛樂為特色的專業特色街。西段三寶粥店、茶苑粥店、莊媽媽店、老轉村酒店等50余家以餐飲為主要特色;東段以酒吧、咖啡館、茶樓、KTV等網點以休閑娛樂為主。自1999年市政府將云霄路納入規劃發展小吃街以來,云霄路美食街快速發展,現有餐飲門店60余家。位于市北區登州路的啤酒文化街,發展也非常迅速,現共有各類門店約50處,其中酒店、啤酒店、飯店20余處。還有新湛小吃街、海博民俗美食街、海云庵民俗小吃城、青島飯店“劈柴院”小吃街、大麥島海鮮城、匯泉小吃街、長安食街等,薈萃八方風味,成為美食家的天堂。據市場調查統計,青島市共有各類餐館1854家,其中市南區有871家餐館,市北區有488家餐館,四方區有112家餐館,李滄區有101家餐館,嶗山區有124家餐館,開發區有50家餐館,近郊有108家餐館。這些飯店和美食街不僅滿足了周圍居民的消費休閑需要,也促進了經濟的繁榮,成為廣大居民提高消費水平,品嘗新鮮美味,歡聚親朋好友的好去處,極大地推動了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
第四,西式餐點異軍突起,成為新亮點,為青島飲食文化發展增添了活力。
作為國際知名特色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青島與國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外國游客不但帶來了國外優秀的飲食傳統,而且也帶來了不同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習慣。據市場調查,目前青島市共有西式餐館67家,例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維拉法國餐廳、力薩地中海餐廳等西式餐店,出售的漢堡包、比薩餅、油炸薯條以及各種西式糕點等已成為大多數年輕人喜愛的美食。它們作為西方飲食文化的代表,注重飲食科學,講究營養,注意用餐衛生,成為青島飲食文化的有利補充,促進了青島飲食文化的改進和完善。如今,在青島各主要街道和商業市區都能見到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連鎖店,它們正以美食為虹,傳播西方飲食文化,增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同時它們也占據了青島飲食市場的部分領地,沖擊和影響著青島的本土飲食。如今,青島烹飪大師每年都要對青島餐飲業及青島特色菜的發展“把脈”,他們注重吸收西方飲食文化的精華,借以發展和完善青島飲食,從而把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第五,青島飲食的不足是缺乏品牌意識,菜系品種單一,競爭力不強,人才資源不足等,這些都影響著飲食文化向更高領域發展。
作為青島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也為青島城市文化的和諧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總的看來,青島飲食仍缺乏品牌意識,沒有聞名全國的菜品,沒有可令人們回味無窮的品牌,只是單一地突現海鮮、展現魯菜青島菜系的特色,沒有打造出青島飲食文化的整體優勢,這樣,在與其它菜系競爭的過程中缺乏核心競爭力,從而影響著青島飲食文化向更高領域發展。同時,缺乏一批掌握青島飲食文化的高級專門人才,不能很好地把飲食文化繼承傳播下去。駐青高校中很少有專門研究飲食文化的專家學者,對于飲食文化的專門人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培養管理體系,這就使得青島飲食文化發展缺乏內在的動力和活力。
二、關于發展青島飲食文化的幾點思考
第一,青島飲食文化應注重與青島城市文化相結合,以飲食文化為載體,弘揚青島城市文化精神,傳承中國傳統飲食文化。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青島,現在正努力建設現代文化名城。中國社會科學院主持的2003年度《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首次將文化競爭力的概念引入到城市競爭力的評估體系當中,文化正日益成為作用于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2]文化決定著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后勁,而經濟力比拼的背后是文化力的較量,21世紀的成功城市將是文化力強盛的城市。如今,青島正以2008年奧帆賽為契機,突出“人文、科技、綠色”的奧運理念,展示東方魅力和海洋文化特色,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力,增強吸納全球文化合理成分的能力,積極塑造以“誠信、博大、和諧、卓越”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提煉和塑造富有個性特色的城市精神,使之融入市民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中,形成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的城市文化氛圍。城市精神無疑會體現不同的民族特色、時代特點、民俗特征。通過提煉城市文化,可以激發市民的創業熱情和創新精神,是一種前瞻性的戰略舉措。而飲食文化作為整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城市文化的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發展青島文化,應該全方位發展城市文化,這樣才能在“和諧”的大環境中,為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找到突破口。源遠流長的青島飲食文化同時也充實了青島城市文化,為青島的文化發展,起到了推動器的作用。作為全國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青島,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包涵飲食方面歷史文化傳統,所以要發展、繁榮城市文化,還應該加強青島飲食文化發展建設的力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飲食文化的品位。可以利用廣告牌在主要旅游路線重點宣傳,弘揚青島飲食文化和優良傳統,使青島成為“東方美食之都”和“海鮮之城”。
近年來,圍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青島市委市政府精心策劃組織一系列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例如始于1991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始于1999年的青島海洋節,始于2004年的嶗山旅游文化節,每年8月舉行的青島金沙灘文化旅游節等,營造了和諧、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圍,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豐富和活躍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島的綜合競爭力,為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一系列文化節開展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推動了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青島在舉辦啤酒節、海洋節等節慶活動的同時,應加大青島飲食文化的宣傳力度,使更多人了解青島飲食文化。更重要的是,還應像舉辦啤酒節、沙灘節那樣,舉辦一些大型美食節,在對外宣傳青島飲食文化的同時,給市民與廚師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以此促進青島菜品的發揚光大。如今,每年舉辦的青島海云庵糖球會、蘿卜會和元霄山會、紅島蛤蜊節、酒吧節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青島飲食文化的風韻。
第二,促進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應該加強與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實現“雙贏”。
中國飲食文化對人類文明做出了杰出貢獻,飲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們祖先留下的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值得開發的旅游資源。文化是旅游業的永恒的生命力,旅游業作為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創出以文化為底蘊的品牌,才能形成質量效益型的良性增長。文化旅游是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游方式之一,而且其發展勢頭方興未艾。品嘗當地特色食品,體味異域美食文化,本身就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活動。正如游天津必吃“狗不理包子”,到西安要嘗“羊肉泡饃”,到重慶要品正宗“火鍋”,而到青島就得體味青島鍋貼、漁家宴等特色美味。因此,我們應以飲食文化作為切入點,深入挖掘青島飲食文化所蘊含的內涵和精神氣質,把飲食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開發餐飲文化旅游。這樣既能豐富游客在青島的旅行生活,又能進一步提高青島的知名度,以飲食文化引導旅游,以旅游弘揚傳統飲食文化,從而完善青島的旅游產品結構,走出一條飲食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道路。
同時應在政府主管部門的牽頭引導和監督管理下,讓部分餐飲企業和旅游企業在互動上作一些新的嘗試,推出聯合促銷的舉措,優勢互補,互相優惠對方的客源,將會收到雙贏效果。以飲食促旅游,以旅游興飲食,旅游業和餐飲業相互促進,客源共享,推動雙方的共同發展。可以說,旅游業將是飲食文化發揚光大的最合適土壤和最佳環境,投身其中,大有裨益。[3]還應加強飲食文化的研究宣傳促銷工作,營造良好飲食文化環境。在市政府主管部門的倡導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對全國各大菜系進行全面地挖掘,對各種特色菜肴的用料烹制、營養、傳說典故加以整理,在此基礎上編輯成冊,作為飲食文化工作者和有關人士的重要工具書。同時可編一些專門介紹飲食文化的小冊子,作為旅游業對外宣傳促銷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條件的話,還應將飲食文化作為專題隆重推介出去,作為宣傳青島美食的一個嘗試,加深游客對青島的印象。在青島的各項旅游活動中,也可以把飲食文化當作一種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和促銷項目,借機推上旅游市場。在舉辦嶗山旅游文化節和青島金沙灘旅游文化節上,可以開辟專門的自助餐館,在廚師指導下,從原料采集、加工直到食品上餐桌,全讓游客自己動手,以加深對中國菜肴風味的體驗,增強對青島飲食文化的感受。
青島作為一座國際特色城市和2008年奧運伙伴城市,還應該從培養飲食文化傳播者入手,多層次培養飲食文化人才。駐青高校的烹飪系、旅游系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應盡可能設置相關飲食文化專業或把飲食文化作為必修課,對培養的飲食文化或烹飪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烹飪技法上訓練有素,而且要注重文化內涵和內在素質,從而為賓館、旅館、酒樓、飯店等培養較高層次的專門人才。
第三,繼承傳統,創新飲食文化品牌,推動青島飲食文化的繁榮。
青島從1984年起在全國率先提出實施名牌戰略,很早就認識到了“名牌就是資產,名牌就是效益”的真正內涵。名牌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是三個文明建設結合的載體和結晶。名牌的創建,對青島的城市文化建設來說是手段、過程,是成果、目標。中外企業文化2003年青島峰會強調,名牌現象是“青島現象”中的一個重要內涵。青島是盛產名牌的城市,名牌經濟已成為城市文化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如海爾、海信、青島啤酒、澳柯瑪、白雪、雙星等名牌產品,實現了青島品牌向品牌青島的歷史跨越。實施名牌戰略,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青島各種文化的厚重和繁榮。如今的青島正在從擁有眾多工業名牌的城市走向擁有大量服務名牌的城市,擁有越來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個“誠信、博大、和諧、卓越”的青島正在以鮮亮的形象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而飲食品牌是一種復雜的組合體,既是餐飲企業和產品工業化內涵的載體,又是品牌中的最外化、最直觀的外在因素,其中包括就餐需求形成的環境品牌,以人們的口碑建立起來的服務品牌,以獨特的菜點使餐飲企業形成強勢的菜點品牌等等。青島的名牌戰略,也帶動了青島飲食文化的發展。目前涌現出了許多風味小吃,如小紅樓牛肉灌湯包、天府元宵、長城三鮮水餃、青島鍋貼等,它們雖然有一定的影響力詮釋著青島當地的飲食文化,但是幾乎沒有一種小吃聞名全國,它們沒有天津“狗不理包子”的響亮,沒有重慶“火鍋”的火辣清香,就連青島有名的“漁家宴”在全國也不是多么響當當的品牌。今天的青島飲食文化面臨的是21世紀的現代化消費需求,面對蜂擁而至的粵菜、川菜、上海菜、湘菜、潮州菜、浙江菜和各種洋料理、洋快餐的競爭,作為魯菜的一個分支——青島菜,應該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精品,適應市場的需求。除了海鮮特色外,我們還應該推出能夠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叫得響的本地招牌菜。青島人善做會吃,在飲食文化方面的追求不亞于任何其它地方,但是我們缺乏的是對飲食文化特色的積累與總結。
樹立飲食品牌是傳播飲食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的一條途徑。因此,我們青島飲食文化應創制自己的品牌和精品,打破傳統的模式,學會探索、創新,把過硬的菜品質量,科學的經營理念,獨道的美食風味,濃郁的文化氛圍作為品牌成長的根基,使品牌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和高市場信譽度,以此來宣傳青島飲食文化,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注意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定位十分重要,在定位過程中通過青島飲食文化的因素作用,突出飲食品牌形象和價值。其次根據自身產品特征和市場需求,應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廣大賓客的需求調整改進,要善于看市場變化,善于做市場檢查,以此確定品牌影響的范圍和形成的消費群體。以客人為本,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情況下提高品牌信譽度。最后,作為青島菜名牌,還應在冠名、用料、烹制口味、款式等方面都力求與眾不同。其鮮為人知的歷史傳說,應令人百聽不厭;其精美的口味,應讓你吃一次就記一生;其菜品色形應讓人耳目一新。在烹制方法上應綜合歷史與現代魯菜與其它菜系之長,總結出一套獨特而又科學的方法。同時青島飲食應具有體現本地特色的餐飲,可以從烹飪入手,創新青島菜的品牌,以品牌為載體,作為溝通青島飲食文化和其它地區飲食文化的橋梁,這樣才能更好地宣傳青島飲食文化。
第四,青島飲食文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汲取國內外飲食文化的精華,推動青島城市文化發展。
飲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自然資源的優勢,其內涵十分飽滿;二是具有吐故納新,自我進步的特性。青島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依靠豐富鮮美的海產資源,文化內涵相對飽滿。但是它缺乏吐故納新,自我進取的特性。因此,想要使青島飲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還應注意繼承與創新,傳統與新潮,汲取中國南北菜系及國外烹飪技法和調味方法之長,把保持民族特色與吸收外來精華結合起來,建立開放、變革、自強、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這樣才能使青島飲食文化得以繁榮和發展。據市場調查統計,青島市擁有其他省市地區的菜館數量也很多,其中湘菜餐館有11家,江浙菜餐館有26家,東北菜餐館有23家,北京菜餐館有12家,新疆清真菜餐館有18家,粵菜餐館有38家,川菜餐館有94家。這些省市的飲食都具有其精粹特色,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和底蘊。因此,豐富和發展青島飲食文化,應該綜合華夏各菜系飲食文化之所長,充實完善自己。同時注重借鑒這些優秀菜品之長來豐富青島菜肴的口味,做到既突出青島地區的原料工藝特長,又不失其優秀本色;既可發揚青島的飲食文化,又可豐富人民的飲食生活。
青島承辦2008年奧帆賽,使其成為一個全球的熱點城市,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青島,關注青島,有更多的外國朋友來青島旅游,洽談業務等。據有關資料顯示,自2001年7月,青島被確立為2008年奧帆賽舉辦城市以來,青島市的國外入境人數呈現迅猛攀升的勢頭,2002年為41萬人次,同比增長35.1%,2004年海外游客52.2萬人次,同比增長53.2%,估計到2008年之前,來青島的國外游客每年會增長30%—40%。[4]顯然這么龐大的國外游客,不可能完全適應青島飲食文化,他們更偏愛西方的飲食文化。因此,必須發揚西式餐點的特色,壯大西式餐點在青島的發展隊伍。目前西式餐館在青島已有67家,如今麥克唐納漢堡包、意大利比薩餅、肯德基家鄉雞、巴黎瑪克西姆、美尼姆斯、加州烤肉等等都在青島營業發展,而且生意興隆。同時在青島市還有一些亞洲其它國家的餐館,其中日本菜餐館有45家,韓國菜有60家餐館,東南亞菜餐館有5家,它們都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而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全球旅游業的繁榮,餐桌上的進一步交流與融合,也將是世界范圍內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5]在這種趨勢下,青島飲食首先應該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時吸收其它國家飲食文化之精華,加強雙方的合作和交流,共同開發中西飲食文化資源,最終達到“雙贏”。
總之,發展青島飲食文化,應是我們加強城市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應該加強城市文化發展與飲食文化發展的有機結合,使之互相促進,協調發展;二是努力弘揚祖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積極合理的因素,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風格的飲食文化,積極加強與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實現“雙贏”;三是繼承傳統,努力創新,爭創品牌,繁榮青島飲食文化;四是努力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合乎我國國情的飲食文化,汲取它們的精華,推動青島城市文化發展。只有這樣,青島的飲食文化才會向著文明、健康、進步的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書目:
[1]胡自山.中國飲食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2]馬庚存.人文青島[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
[3]王劉劉.論我國的飲食文化與旅游的業的發展[J].黃山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2) .
[4]徐建培.青島發展研究·2005[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5]楊乃濟.旅游與生活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