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智者說——地球平了,世界進入多元時代。
個人的職業發展與居住生活正在全球化。更多的人離開自己的國家去生活和工作,移動力,成為全球公民的“大能力”。
從小,我們便總是被教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為什么,既然二者皆吾所欲?如果限定只能做“單項選擇”,我們會面臨太多的難題。
比如一個小問:“你是哪里人?”
中午拿這個問題考人,得到的答案是:我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沈陽人;我生在北京,長于武漢,在上海讀大學,工作在深圳、上海、香港之間,你說我是哪里人?天!我只好追問:那你家在何處?結果這大仙:我父母住武漢,我在深圳、上海、杭州都有房子,你說我家在何處?……
在民間有個著名的“傻媳婦設問”,她考丈夫:假如自己和婆婆同時落水,他是……還是……?答“既……又……”者不能得分。因為設定了單選,所以“男人”都變成了“難人”,后來專家實在看不下去了,站出來說話:這樣設問的,必是“傻媳婦”。丈夫們由此解脫,不再被“單選”問題折磨。
麗江的納西人是一群智者。
納西人信奉東巴教,同時也接受藏傳佛教、漢地佛教、道教和儒教。每一種宗教服務于一種專門的需要:佛教在葬禮和祈禱亡魂的安息時好用,道教則滿足對神秘、美感的渴望;祖先崇拜是生者與死者保持聯系的最佳、必須的途徑;多神論是對自然界中看不見的力量和智慧的分辨,并提供一種對付它們的方法。
分類信仰——納西人獲得了他們自己的哲學目標。人生本是一道多選題。
納西人的分類信仰觀對我們的提示太大了,信仰尚可以多選,居住為何不能?
在居住問題上,回答得最精彩的,是候鳥和兩棲類,他們比人類更早地以“多選方式”對世界作答。
可能的話,向鳥和青蛙學習吧!喜歡哪里,就飛向哪里筑巢,氣候一變,生活就變,遷徙,讓生命立體生動;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你可以保持沉默,也可以放聲歌唱,你完全可以獲得游泳和三級跳兩塊金牌,也允許在陸地上用餐,到水中戀愛產卵……;我們大可以到A城工作,在B城安家,把心放在C城……
如果設問調成“多選”,城市之間會發生什么?
“一切,皆有可能”。